胡应麟寄赠友人的七律,开篇表达惊喜之情,最后两句余味悠长
发布时间:2025-09-25 07:01 浏览量:1
几场秋雨之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夜晚也能睡得十分安详。古人果然具有智慧,节气也真是华夏民族的瑰宝,不仅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也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方便。随着昼短夜长,乡村里也将迎来丰收盛景,当谷廪盈仓之时,农夫们也会感到异常开心。
杜甫曾云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秋分时节,碧空澄澈,雁阵裁云,翻滚的稻浪与艳红的枫叶相映成趣。白露凝霜,点染蒹葭,寒蝉噤声,蟋蟀登堂,万物在荣枯之间,展露出一种全新的秩序。下面一起读诗:
寄赠长洲江明府明府楚之桃源人
明 · 胡应麟
十载风期梦寐赊,相逢何意骤天涯。
栽成林屋花千亩,恍入桃源树万家。
画鹢秋分吴苑月,飞凫晴蹴汉宫霞。
青旗夹岸休回首,满目河梁散曙鸦。
诗的大意是:
非常仰慕您的才华和人品,十年间即使梦中相见都很难得,怎料竟会突然相逢于遥远的地方。您早年在长洲栽下的花木,早已蔚然成林,宛如大片屋宇,连绵起伏。走近一看,就好像来到了万树掩映的桃花源。
秋分之际,乘坐画鹢泛波,水面上映照着吴苑的月色;晴日暖阳,驾驶飞凫踏水,激起的水波,映照着汉宫云霞。两岸遍布着酒旗,热闹非凡,请您切莫回头;破晓时分,送别之处的河梁上,散落着很多乌鸦。
胡应麟,浙江兰溪人,明代著名学者,曾在万历年间乡试中举,可惜会试不第。他的诗文承七子余风,一生笔耕不辍,成就突出,著有《诗薮》、《少室山房集》等著作。长洲,今江苏苏州吴中区;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在长洲相逢,又分别之际。
首联交代时间跨度,渲染一种怀旧气氛。他们曾在一次文士集会中相识,后来便各奔东西,多年未见。“风期”指君子间的交谊与仰慕,此处既指作者与江明府(县令)十年前的情谊,也暗含对其人品才德的认可。“赊”意为稀少、难得,足见二人分别之久、思念之深。
次句采用反问句式,一个“骤”字,写出相逢的意外,本以为天各一方,难再相见,却在“天涯”(代指远离故乡)突然重逢,惊喜之情跃然纸面,颇有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沉郁顿挫。
接下来的两句,化用典故,由叙事转为写景。西晋才子潘岳担任河阳县令时,遍植桃李,百姓称其河阳一县花,后世遂以“栽花”代指县令有政绩、善治民。胡应麟以“花千亩”的夸张手法,极言长洲在友人的治理下,显得充满生机,一片繁荣。
次句紧扣友人“楚之桃源人”的身份,将长洲与桃源巧妙联系。“恍入桃源”,既指友人来自桃源,暗含人杰地灵之意,更以桃源喻指长洲百姓安居乐业,就像生活在人间仙境。这种手法避免了歌功颂德的俗套,显得含蓄而有文化底蕴。
颈联尤其精彩,画鹢(yì)、飞凫都是官船的雅称。“吴苑”代指长洲所在的吴地,秋分时节的吴地月色,因昼夜平分而显得格外澄澈,既无夏日的燥热,又无冬天的干冷。秋月泛舟,写出江明府的闲适,也以月色的澄澈烘托其人品的清正。
“汉宫”代指朝廷,官船在晴日霞光中行驶,仿佛踏碎了祥瑞云霞,既赞颂其政绩得到了朝廷认可,又以霞光的绚烂衬托其光辉的仕途。这两句景中含情,秋分的物候特点,为景物描写提供了真实背景,使得景物刻画不流于空泛,又注入了人文内涵,更是极具画面感。
秋分时节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核心特征是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月色清朗、天高气阔。作者一定非常熟悉这些特点,才能信手拈来。
尾联转写离别,并在萧瑟中暗含旷达。青旗夹岸,展现出送别场景,并暗示出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离别氛围。“休回首”是作者对江大人的劝慰,传达出不忍友人回头看见离别之景而伤感,也暗含前路可期、不必留恋过往的鼓励。
“河梁”代指送别之地。“曙鸦”即清晨的乌鸦,多与萧瑟、离别相关。离别在清晨,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诗人期待更好的相逢,从而让离别之情不至于太过沉郁。
秋分时节,欣赏胡应麟寄赠友人的七律,开篇表达惊喜之情,最后两句余味悠长。这首诗首联描写相逢之喜,颔联展现治绩之功,颈联传达人物之雅,尾联表述离别之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值得后世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