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王勃你不知什么叫才华横溢;深读王勃,你才知什么叫才疏学浅

发布时间:2025-07-22 17:58  浏览量:1

王勃,唐初四杰之一。很多人年少时背过《滕王阁序》,只觉得文辞瑰丽、对仗工整,却未曾细品其意。

那会儿,老师常说:“王勃十九岁写就了千古文章,是不杰出的才子。”

你点点头,心里想着那遥不可及的“才华横溢”,恍若云端。

而今走过半生,才大致读懂了许多无奈,也才明白所谓风华绝代,不过是繁华落尽后的孤独与坦然。

大多数人小时候写作文,为了凑字数搜肠刮肚,硬把词藻堆砌起来,总觉得只有华美才算得上有才。

可真的翻开王勃的诗赋,你才发现什么叫举重若轻,什么叫才情自然流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下来,天地万物皆入眼前,自然界的壮美和心灵的辽阔,忽然就流淌进了生活。

我们谁不曾在天地暮色四合的时候,望着城市的天光云影,心头泛起疏离感?

天高地远,人各有志,这种辽阔,正是成年人才懂的苦与甘。

但也许你我都曾有过自满的时刻:偶尔工作中小有成就,或家长会被老师夸奖“你孩子聪明懂事”。

这时候你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小有才华”,甚至觉得再努力一点,也能写出《滕王阁序》那般传世文字。

但深读王勃,往往服气不是他的文采,而是他的通透与自省。

他自谦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更是一份历经风雨之后依然坦荡的心态。

试问又有多少人,在失意挫折时能如此激昂?

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羡慕别人的才华,却鲜少看到他人背后的苦楚。

才华横溢的人,或许只是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王勃年少成名,却命运多舛,二十七岁便客死他乡。

许多人走过半生后,才顿悟到人生无常——与其纠结于名利,不如心定于所爱。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聚散无常,真正的才情是不计较、是不执著,是在漂泊中守得住自己的底色。

读王勃,其实是一场自我醒悟,很多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抱怨世界不公,却很少像王勃那样“时命大蹇,志不可夺”;总怕才气不够,却忘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养与豁达。

有时候我们以为的“才疏学浅”,其实都是因为阅历尚浅。等你经历人生的几番波折后,忽然读懂古人的一句诗、一份愁绪,才会在心底长叹:原来自己一直活得太狭隘。

人生的舞台,没有谁真正“技压群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泅渡。

就像王勃临终前把自己的全部托付给一卷文字,平淡见真章,才是最大的才情。

你见过的人越多,终于会放下面子与比较,把才华藏进骨子里,从不会随口炫耀,只是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正如苏轼所说,“识尽天下事,胸中无一物。”这才是真正的内敛、自信和宽容。

归根到底,大多数人误解了才华,以为这是标签、是炫耀,是工具、是人生的捷径。

其实才华应该是你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姿态,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王勃用二十几年的短暂生命,写出了人生的厚度和广度,也写出了我们的困惑、坚持和希冀。

你若细读,处处是启示;你若浅尝,不过浮光掠影。

我们在追逐才华的路上,不妨给自己一些耐心。当你选择坦然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其实你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最珍贵的才华。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滕王阁上,看到自己的风景——无关年龄,无关成败,只关乎自己沉静、辽阔又温柔的内心。

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评论区我们共同探讨,期待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