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上课老师为何不讲?
发布时间:2025-07-15 00:18 浏览量:1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骈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名气大到几乎无人不知,但提到滕王阁的主人——滕王李元婴,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唐朝是个文人辈出的时代。《滕王阁序》正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写这篇文章的王勃更是少年天才。
滕王阁因这篇序文一举成名,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然而,要追溯滕王阁的历史,就得从它的主人——滕王李元婴说起。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说起来,他出生的时机还挺特别。
李渊当了太上皇后没闲着,身边美女如云,晚年还生了几个儿子,李元婴就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因为年纪小,李元婴受到了兄长李世民的宠爱,几乎是锦衣玉食地被养大的。
但问题来了,生活太好了也不是啥好事。李元婴从小养成了奢侈享乐的习惯。
贞观十三年,他被封为滕王,封地在山东滕州。到了滕州,他就开启了自己的“大兴土木”模式,修建了第一座滕王阁。
当地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告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一听,火冒三丈,觉得这个弟弟实在不成器,于是把他贬到了条件更差的苏州。
然而,苦日子没过几年,李元婴又被调到了洪州。这地方条件好一些,他的“旧病”又犯了。
于是,这位滕王在洪州修建了一座更为奢华的滕王阁,这也成了后来《滕王阁序》中描绘的那座名楼。几年后,李元婴再次被调到蜀地的隆州,他照旧大兴土木,又盖了第三座滕王阁,据说这座阁楼甚至比前两座还要奢华。
李元婴的这些行为,让他在政治上的名声不太好,说白了就是“败家子”。但有意思的是,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却颇受文人圈的推崇。
他的书法和绘画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他画的蝴蝶,被称为“滕派蝶画”,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不过,滕王阁真正的名声,还是因为王勃的那篇《滕王阁序》。话说,当年滕王阁重建后,洪州都督闫伯屿决定在这里办一场盛宴。
他本来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写篇序文,好在文人圈里露脸。孟学士为了这事儿,提前打磨了好几天,还背熟了文章,准备在宴会上来个“一气呵成”。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天,刚好路过洪州的王勃也来参加宴会。
闫伯屿问谁愿意写序文,王勃第一个站出来抢了任务。闫伯屿心里别提多尴尬了,但不好意思拒绝,只能让这个年轻人试试。
王勃拿起笔,瞅了一眼窗外的景色,稍微琢磨了一下就开始写。没想到,这一写就停不下来,文不加点,气势如虹。
闫伯屿起初还想看笑话,但看着看着,脸上的表情逐渐变了。尤其是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闫伯屿彻底服了。
他感叹道:“小友可真是绝代才子,这篇序文绝对能够流传千古!”事实证明,他说得一点没错。
《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让滕王阁成为了后世文人心中的象征。即使后来被毁了几十次,每次都能得到重建。
可是,滕王李元婴的名字却渐渐被人遗忘。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李元婴虽然在艺术上有成就,但他的政治形象实在太差,历史评价不佳。
滕王阁的名气完全是因为《滕王阁序》,而不是因为李元婴本身。学校里讲《滕王阁序》时,重点当然是文章的文学价值,滕王的故事自然就被忽略了。
但回过头来看,滕王李元婴的确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东西。他的阁楼修得很漂亮,画的蝴蝶也很有特色。
虽然在政治上是个“败家子”,但在艺术上却是个有趣的灵魂。正因如此,滕王这个名字才能伴着滕王阁流传千古。
可惜的是,《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英年早逝。他没能留下更多的作品,让人实在惋惜。
参考资料:[《滕王阁序》与滕王阁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