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精讲3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发布时间:2025-07-08 16:17  浏览量:1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意思是滕王阁宴饮现场,气氛热烈堪比粱孝王的睢园聚会,宾客的品德高尚不逊于彭泽县令陶渊明。

字词释义: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就是君子的象征。在《诗经·卫风·淇奥》中的绿竹,正是用来借代君子。

睢园是西汉时候梁孝王建立的超豪华园林,旧址在今河南商丘。当时睢园占地300余里,豪华程度能跟秦始皇的阿房宫相媲美。园中广植绿竹,常聚文人宴饮赋诗。梁孝王作为汉文帝的弟弟,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所消灭的叛军和朝廷一样多,他的母亲窦太后非常宠爱这个小儿子,一度想将皇帝之位传给他梁孝王富富可敌国。他死后的东汉末年,曹操为了起兵筹军响,把梁孝王的陵墓挖了,梁孝王陵墓里的财产整整装了72艘大船运走,成为曹操起家的第一桶金。

彭泽,指陶渊明,

樽,酒杯,彭泽之樽借指陶渊明的文人风骨。

气凌,气概凌驾。

内容典故:

• 睢园绿竹:“绿竹”既点明园中的景致,又暗合传统文化中“竹喻君子”的象征,暗指参会者如古代名士般有才华与风骨。睢园绿竹”——梁王雅集的象征。睢园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成为后世文人心中“理想文会”的文化符号。

• 彭泽之樽:彭泽代指中国古代田园隐逸诗人的鼻祖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任职83天就辞官,原因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陶渊明文人气节的体现。陶渊明以善饮著称,写有《饮酒》系列诗篇,《归去来兮辞》中“有酒盈樽”即其嗜酒的写照。

内容赏析:

气凌”二字是点睛之笔,将睢园文人的气象与陶渊明的气度相提而论,甚至言其“凌驾其上”。这里通过夸张的对比,赞扬滕王阁宴会上的宾客:他们既有睢园名士的才华,又有陶渊明般不媚世俗的气节,展现宾客们的才情与品格。

作者借睢园绿竹和彭泽之樽,赞扬了参加滕王阁聚会的才子们,气度不逊色于睢园才子,酒量可以跟陶渊明相媲美,主要赞扬了参加滕王阁之会的才子们的气节、气度、品德。

王勃借用历史典故抒发了对文人群体的向往。彼时他因事贬谪,漂泊无依,“睢园”暗含对归属感的渴求,而“气凌”的昂扬,实为对自身困境超越的渴求。

绿竹之清冷与酒樽之炽烈形成张力,既呼应“爽籁清风,纤歌白云”的宴乐场景,又隐喻雅集精神——在自然幽境中迸发人文激情。

内容总结

梁园竹影与滕王阁宴席在文字中相遇,陶渊明的豪迈独饮转化为众宾的和洽共醉。

典故不是被王勃静态引用,而成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句既呼应了前文对宴会盛况的铺陈,又以历史典故提升了现场的格调,对宾客的赞美不再流于空泛,而是扎根于的古人的文化传统中,本句尽显王勃的学识、才思与笔力。

亲爱的朋友,在《滕王阁序》中,您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欢迎点击下方链接参与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