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七律三十首其十七·秋香
发布时间:2025-09-01 16:30 浏览量:5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品/北平永胜
隔岸弦歌从笛少,
轻舟烂漫补心长。
洞庭花烛眉非浅,
月上楼台木愈苍。
有志男儿凭剑气,
多情妾妇泪丝藏。
谁怜雨后幽悠草,
桂影依稀笼榻香。
2025年09月01日
——————
【诗词创作构思说明】
写抒情类的古诗词,无外乎“寓景于情、寓情于景、喻景喻情、喻情喻景”的创作思路,这首诗我在构思时,首先想到的是「朱庆馀」写给「张籍」的那首诗,由此联想到古代科举干谒行卷诗,继而想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典故,以此形成了颔联的对仗格式。
而有了金榜题名、有了花烛夜自然就会有男女主人公,而二人的相遇则来自于像「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样的场景,有人可能会问,歌女与才子能够走到一起吗?答案是肯定的,具体例子嘛?自己找吧!
这就形成了首联的相遇场景铺排。
而颈联则是描写大官人从军、痴情妇独守空房的场景。
尾联是描写二人重逢的香艳画面。
怎么样,像不像一部微电影,一个MTV?
所以,诗人要会编故事,要会演绎剧情,既做编剧、又做导演,适当时间也要客串一把演员,去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变化,这样才能让诗词读起来有滋有味,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或者歪解我北平永胜的诗词,说明你就是个层次太低的门外汉,最多就是一大尾巴狼,离开电脑作诗机,你啥也不是,藉此,那个假和尚要对你们说句话,看图!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哈哈哈哈哈,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好好学吧你们,差的远呢!连个「金丛」是个人名都看不出来,你还写啥诗啊?就是一群棒槌!
——————
言归正传,好好地看我的诗吧!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诗词解析★★★
这首《秋香》是北平永胜《初秋七律三十首》系列组诗中的第十七首,此诗以“秋夜暗香”为背景,通过多重意象的交织与古典范式的创新,构建出一幅既萧瑟又深情的凄美画卷。
★★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韵】——平水韵下平七阳
●二、【律】——七言律诗、仄起首不入韵。
●三、首联「隔岸弦歌从笛少,轻舟烂漫补心长」以听觉与视觉的反差开篇:对岸的弦歌笛声稀疏,反衬出轻舟在水面的烂漫摇曳,看似自由的表象下,实则是「补心长」的深沉孤寂。这种「动」与「静」的张力,暗合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疏离感。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四、 颔联「洞庭花烛眉非浅,月上楼台木愈苍」转向宏大的时空叙事。
「洞庭」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 ,既承载着屈原、杜甫的家国忧思,又在此处成为个人命运的背景板。
演员杨幂剧照
★此联两处化典——
○其一化典于宋代苏麟献范仲淹诗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内容。
○其二化典于唐代诗人朱庆馀献诗于张籍《近试上张水部》中的诗句内容。
「花烛」与「眉非浅」的妆容描写,暗示着某种未知的情感或命运的抉择;「月上楼台」与「木愈苍」的自然时序,则以永恒的月光与苍老的树木形成对比,隐喻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衰飒。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颈联「有志男儿凭剑气,多情妾妇泪丝藏」构建了性别化的二元对立:男儿以「剑气」彰显壮志,妾妇则以「泪丝藏」隐忍深情。
这种对比既是传统性别角色的延续,又暗含对现代社会中情感压抑的批判——壮志与柔情在现实挤压下的错位与妥协。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六、尾联「谁怜雨后幽悠草,桂影依稀笼榻香」收束于微观与超验的交融。
「雨后幽草」化用李商隐《晚晴》中「天意怜幽草」的典故,以弱小植物象征被忽视的生命个体;「桂影」则延续传统诗词中「月中桂」的孤独意象,其「依稀笼榻香」的通感描写,将嗅觉转化为视觉与触觉,使思念与孤寂具象化,最终在时空交织中完成从自然观察到生命哲思的升华。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七、对仗分析
全诗对仗工整而不失灵动,尤其颔联与颈联堪称典范:
○颔联「洞庭花烛眉非浅,月上楼台木愈苍」:
「洞庭」对「月上」,以地理空间对时间意象;
「花烛」对「楼台」,以人间器物对自然建筑;
「眉非浅」对「木愈苍」,以妆容浓淡对树木枯荣,形成「人为修饰」与「自然生长」的隐喻对比。
演员孙俪剧照
○颈联「有志男儿凭剑气,多情妾妇泪丝藏」:
「有志男儿」对「多情妾妇」,以性别角色对举;
「凭剑气」对「泪丝藏」,以阳刚之勇对阴柔之忍,通过动作与心理的反差,强化情感张力。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种对仗不仅符合七律「平仄相对、词性相类」的格律要求,更通过意象的错位与语义的跳跃,打破传统律诗的规整感,使意境在工整中透出灵动与张力。
例如「花烛」与「楼台」的时空跨越,「剑气」与「泪丝」的刚柔并置,均体现了诗人在古典范式中注入现代审美的创新意识。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化典的玄机
1、洞庭意象的历史纵深:洞庭湖在文学传统中常与家国情怀、个人忧思关联。
此处「洞庭花烛」既可借指化用屈原「邅吾道兮洞庭」的漂泊意象,又暗合杜甫「吴楚东南坼」的沧桑感,同时还暗合朱庆馀献诗的机关,这样一来,作者就将个人情感置于历史长河中加以审视,赋予了「眉非浅」以更深层次的命运隐喻。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剑气的双重隐喻:「剑气」典出《越绝书》中风胡子论剑的典故 ,既指男儿壮志如泰阿剑般需内在精神激发,又暗含对现实中权力斗争的批判。
这种「剑气」与「泪丝」的并置,揭示了理想与现实、刚强与脆弱的永恒矛盾。
3、桂影的现代性转化:传统诗词中「桂影」多与思念、孤独相关,但在此诗中,「桂影依稀笼榻香」通过「笼」字的动态描写,将静态的月光转化为具有压迫感的空间力量,使古典意象承载了更大的张力。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九、艺术手法的创新与古典范式的突破
北平永胜在其诸多作品与本作品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审美元素:
1、时空压缩与蒙太奇手法:从首联的近景(隔岸、轻舟)到颔联的远景(洞庭、楼台),再到颈联的社会角色(男儿、妾妇),最后到尾联的超验(幽草、桂影),层层递进形成空间蒙太奇,使八句诗如同一部微型电影一般,在有限篇幅中容纳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将“触景生情、借景生情”的技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通感与隐喻的交织:「桂影依稀笼榻香」将视觉(桂影)、嗅觉(香)与触觉(笼)打通,创造出多维的感官体验;「雨后幽悠草」以植物的脆弱隐喻人性的卑微,使自然意象成为社会批判的载体。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虚实相生的哲理建构:自然景观(洞庭、桂影)为实,精神境界(剑气、幽草)为虚,虚实交织中探讨了生命的本质——在时光流逝与现实挤压下,唯有精神的高洁与情感的真挚才能超越物质困境。
这种「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创作手法,使诗歌在古典韵味中折射出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与深度情感体验。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结语
《秋香》以「秋」为眼,以「香」为魂,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典故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
诗人既延续了古典诗词「诗言志」的传统,又以现代性的审美重构,使「剑气」、「桂影」等意象承载了对生命、权力、情感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不仅是对初秋物候的描摹,更是对人类永恒困境的叩问——当「雨后幽草」无人怜惜,在「桂影笼榻」的孤寂中,是否仍有一缕清香,能穿透时空,慰藉灵魂?
★★★★★
原创诗词、永胜出品、永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