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眉”“普福”“将军负印”……老祖宗教你如何给小猫起名字
发布时间:2025-08-28 11:42 浏览量:3
本 文 约 3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从古至今,宠物始终是人类的重要伙伴。灵巧可爱的猫咪,机灵活泼的狗子,欢蹦乱跳的鸟儿,一举一动简直“萌化”人们的心。如果萌宠会说话,大概会来一句:小小人类,轻松拿捏。
当“铲屎官”决定“供养”一只宠物时,必须完成的可不仅是物质准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取名字。如何给爱宠起一个既朗朗上口,又与众不同,还不显得掉价的名字?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古人给宠物起名有哪些“小妙招”。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央视网
想不出来?别吵,我在观察
第一招:抓特征。仔细观察宠物,哪方面最特别,就起一个应景的名字,现代人给宠物起名也常用这招。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运用的。
影视剧《甄嬛传》中的白猫
先来看两位“重度猫奴”。南宋陆游留下了大量的赠猫诗,其中提到自己给几只猫儿起名“於菟(wūtú)”“粉鼻(肯定是有粉鼻子的可爱小猫)”“雪儿(肯定是一身白毛)”。粉鼻和雪儿都是抓老鼠的好手,它们的名字生动形象,但“於菟”又是什么意思呢?
《左传》中记载楚人“谓虎‘於菟’”,“於菟”就是老虎的别称,这两个字应该是楚地方言的音译。换言之,陆游给小猫起名叫“小老虎”,说明这只小猫一定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来源/故宫博物院
陆游爱猫,并且尤其喜欢和猫儿一起宅家。屋外天寒地冻,风雨交加,他在屋里盖着毯子烤火,并在诗中写下“我与狸奴不出门”,好不快活。放在现代,这就相当于发朋友圈炫耀:今天暴雨宅在家里,我有猫你没有,羡慕吗?
在古代,“狸奴”是最常见的对猫的爱称。古人喜欢给某一类特征相似的动物起名。以猫儿为例,白爪黑猫叫“乌云踏雪”,黑背白肚叫“乌云盖雪”,白毛黑嘴(尤其是唇边有知了纹的)叫“衔蝉”(后来演变为对猫的统称),白毛黄背称为“将军负印”,等等。根据清代宫廷档案《猫犬名册》记载,慈禧给毛色带紫色的猫儿取名“雨过天晴”,是不是顿时就有一种“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辽远感?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程璋猫蝶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时,另一批赫赫有名的“猫奴”横空出世——明代中期的皇帝们。以嘉靖皇帝为例,他是这样给猫儿起名的:
时禁中有猫,微青色,惟双眉莹洁,名曰“霜眉”。善伺帝意,帝甚怜爱之。猫死,命以金棺葬万岁山。
史载嘉靖有一只爱猫,毛发微青,眉毛洁白,因此取名“霜眉”。这只猫不仅长相清丽脱俗,而且非常擅长“揣测上意”,让嘉靖感叹“深得朕心”。猫儿去世后,嘉靖悲痛欲绝,命人用金棺厚葬于万岁山。他下旨追封霜眉为“虬龙”,猫冢上立碑“虬龙冢”,并召集群臣为霜眉撰写祭文。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来源/影视剧《大明王朝1566》
说完了猫儿,再来看看其他动物。在抓特征这个领域,马儿的名字可谓一骑绝尘。如果把古代马儿的名字收集起来,大概可以组成一个“名马天团”。
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秦始皇手下有七大名马——追风、白兔、蹑景、奔电、飞翮(hé)、铜爵和神凫,简单来说就是“跑得快”“跑得更快”和“跑得超级快”。据说这些马儿都有西域血统,速度快,耐力强,在当时是千金难求的良驹。
徐悲鸿双马图轴,近现代。来源/故宫博物院
比七大名马更著名的,是项羽的坐骑“乌骓”。“乌骓”并不是这匹马儿的本名。《垓下歌》中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时它仅仅被称为“骓”,《毛诗故训传》中解释说“苍白杂色为骓”,意思是毛色青白混杂的马。后来西楚霸王的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经过反复艺术加工,才出现了“乌骓”这个称呼。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来源/影视剧《楚汉风云》
历史继续前行,到唐代时,唐太宗手下有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什伐赤、青骓、特勒骠、飒露紫、拳毛騧(騧guā,黄嘴的黑马)和白蹄乌。简单来说就是小红、小青、小勇、小紫、黄嘴小黑和白蹄小黑,显然唐太宗不会给它们起这么朴素的名字,他为每匹马精心起名,并将它们的骁勇形象刻在昭陵中,永远陪伴自己。
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骑马画面
除此以外,唐玄宗给白鹦鹉起名“雪衣娘”,明宣宗给两条猎犬取名“赛虎”和“赛狼”,慈禧给猫儿起名为“黑玉”“斑玉”,给狗儿起名“海龙”,乾隆时期的《十骏犬图》载有“霜花鹞”“睒星狼”“茹黄豹”等犬名,无一不是画面感极强的名字。
《十骏犬图册》(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可是,如果动物没有明显特征怎么办呢?古人的答案很简单:遇到困难时,没有什么是一句吉祥话不能解决的。
先许个愿,能不能实现另说
这就是起名第二招:找好意头。没有特征,那就创造特征;没有特殊寓意,那就赋予它意义。给宠物起个吉祥名字,例如“旺财”或者“来福”,一听就让人心情舒畅。
古人给宠物起的吉祥名字更文雅吗?未必如此。雍正酷爱狗,亲自传令内务府给狗儿做衣服、套头和狗窝,大到做成什么样式,小到用什么面料、做什么尺寸、加多少棉絮,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狗狗荣宠之盛,恐怕连后宫妃子都望尘莫及。
一查史料,其中两条狗一条叫“造化”,一条叫“百福”。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电视剧《莲花楼》
霸气中透着一丝烟火气,富贵中透着一丝朴实无华。不仅如此,在有史载的清代宫廷犬名中,还有“如意”“喜姐”等名字,非常接地气,一看就很好养活。
与狗相比,猫儿的名字更加含蓄。或许是因为猫生来娇贵,而且清宫中的“猫奴”以宫妃为主,所以在取名时更加讲究。洋画师艾启蒙绘有画册《狸奴影》,册中绘有十只御猫,在每幅肖像上题有猫儿的名字。其中包括“仁照狸”“普福狸”等寓意美好的名字,也有“妙静狸”“涵虚奴”“清宁狸”等意蕴悠长的名字。
这些名字都是对日常生活的美好祝福。如果遇上特殊节庆,不仅官员们要说吉祥话,动物们也要“被迫营业”。《太平御览》《明皇杂录》《舞马赋》等文献都记载了一则逸闻:
天宝中,尝令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各有部,目曰某家宠、某家骄。
图片来源/影视剧《唐朝诡事录》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是音乐大家。他曾经训练舞马四百匹,并“衣以文绣,络以金铃,杂以珠玉”,乐曲一响,它们就跟着节拍起舞,“奋头鼓尾,无不应节”。这支乐曲被命名为《倾杯乐》,在帝王寿辰等重大宫廷宴会上表演。
为了讨个好兆头,每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被分为左右两部,其中一部都叫作“某家宠”,另一部叫作“某家骄”。“宠”蕴含着对马儿的喜爱,而“骄”是“健壮、威武”之意,不仅形容马儿矫健,更代表着大唐国力强盛,蕴含着对江山永固、千秋万代的美好愿景。
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骑马画面
结合历史来看,唐玄宗这个愿望显然落空了。但不管怎么样,宠物的名字意蕴一定要好,能不能实现另说。这也是古今“铲屎官”们的共同愿望。
都是宠物,怎么你当上官了?
最后,咱们来看看第三招:加官晋爵。事先说明:这一招在古代只有皇帝能用,如果官员敢这么干,第二天就得和爱宠一起掉脑袋。
给宠物加官晋爵的历史很早,早到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左传·闵公二年》中记载: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卫懿公对鹤痴迷,不仅让它们坐轩车,还给它们封爵,享有俸禄。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说:“鹤有官爵,让它们去打吧!”久而久之,这些鹤就被戏称为“鹤将军”。
沈铨松鹤图轴,清代。来源/故宫博物院
卫懿公荒淫误国,让鹤多了一个千古讽刺典故——“鹤乘轩”。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故宫博物院
和他同样荒诞的还有北齐后主高纬。这位后主不仅给动物封爵,还专门发明了一套爵位。《北齐书》中记载:
马及鹰犬乃有仪同、郡君之称,故有赤彪仪同、逍遥郡君、凌霄郡君。
不仅马、鹰和波斯狗有封号,就连斗鸡都“号开府”,活得比人都精彩。朝纲乱到这个份儿上,难怪高纬会成为亡国之君。
同样是做帝王的爱宠,“卫鹤”和“赤彪仪同”都成了讽刺典故,唐昭宗手下的猴子却流芳千古。《洪范羽翼》《唐才子传》等文献中都提及这段故事:
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朱温篡位,取此猴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温,径趋其所奋击。温令左右杀之。
邛窑黄釉猴,唐代。来源/故宫博物院
唐昭宗李晔养过一只猴子,性格温顺,每天跟着皇帝从起床、上班、工作到睡觉一条龙,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唐昭宗对它青睐有加,赏给它绯红官袍,并封其为“孙供奉”。尔后朱温篡唐,孙供奉看见朱温就扑上去殴打,被侍从捉住杀死。
自此以后,“孙供奉”成为忠君报国的文学意象。宋亡后,宋代诗人林景熙在《孙供奉》中写道:
“绯衣受天恩,日瞻唐殿驾。朱三尔何为,欲使两膝下。”
意思是说:猴子受了皇帝的恩泽,尚且知道以死报主,身为官员食君之禄,又怎能卑躬屈膝呢?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和这些留名青史的宠物相比,猫猫狗狗的记载倒少一些,或许是因为世人普遍爱猫狗,所以对帝王“招猫逗狗”的行为更加宽容。毕竟,猫猫狗狗多可爱,给他们封个官似乎无伤大雅?
猫犬都是紫禁城里的常客。从明代开始,紫禁城中就设有专门的“猫儿房”,上文中提到的“霜眉”就是猫儿房中的娇客。明熹宗朱由校给喜爱的猫儿封官、清代乾隆帝给狗儿封官,可见猫犬的荣宠之盛。
在故宫内生活的小猫。来源/央视网
无论是抓特征、找好意头还是加官晋爵,这些名字归根结底都是古人瞬时情感的结晶。或妙趣横生,或荒诞不经,或意味深长,藏在这些名字背后的,往往是古人的智慧、幽默与深情。在今天,人们仍然秉持着这样的愿望:给宠物起一个好名字,让它成为一抹亮色,温暖平凡的生活。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