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丫头站着侍奉男人正妻24年,儿子是南京政府主席,宋美龄爱他

发布时间:2025-07-30 07:27  浏览量:1

文龙甲木

图源自网络

母凭子贵,这一词出现在古代。

在旧社会,女人想要爬上去的方法,就是母凭子贵。这也体现了,母子地位是相互依存的。

在古代,大户人家男主的标配,都是正妻,加上几个妾室,还有通房丫头。

今天故事的女主角,就是古代的通房丫头,母凭子贵的故事,非常感人。

据说,这个李氏,原本是别人家的一个丫鬟,因为做事麻利,被谭家老夫人看中,然后要过来专门伺候她老人家的。

这个李氏呢,为人老实,安分守己,而且嘴巴很严,不喜欢多嘴多舌,深得老妇人的喜欢。

有一天,谭老夫人的儿子谭钟麟过来请安的时候,看到了一旁的李氏。李氏的恬静美丽,温柔贤惠,立刻就吸引了谭钟麟。

谭钟麟是咸丰六年的进士、晚清大臣,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官位做到了两广总督。

谭家,可谓官位高,家里的规矩就很严厉。

谭总督看中了一个丫鬟,谭老夫人看出儿子的小心思,觉得李氏为人很本份,去专心照顾儿子,还是可以的,也不会妨碍正妻的地位,她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将李氏給儿子谭钟麟,做了通房丫头。

日常,李氏,就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谭总督。谭总督,也觉得她比较善解人意,对她很满意。就这样,一来二去,李氏就怀孕了

这个李氏,也很争气,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就这样母凭子贵,李氏从通房丫头升级,变成了谭总督的妾室。

但是,李氏依然小心谨慎,吃饭的时候站着旁边伺候老公和正妻,一伺候就是24余年之久。

平时,李氏把心思全部放在培养儿子身上。他的儿子,从小就非常聪明,5岁就上学了。而且他父亲对他的学业,也非常上心:规定他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有练字。11岁,被光绪皇帝的师傅称为“奇才”。

李氏的儿子谭延闿,参加了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了会元。这个殊荣,是湖南在清朝时期,二百余年的空白。可谓名满三湘。

李氏的儿子,光宗耀祖之时,激动的她将盛饭的碗掉落在地,老爷都没有指责她,反而叫佣人搬来了椅子,让李氏坐下来吃饭

真的是母凭子贵,全靠儿子谭延闿,科举及第,抬高了她在谭家的地位。

李氏的儿子,后来是“民国名流才子”之一。据说,宋美龄都中意他。谭延闿的书法和写作,也特别厉害,有着“近代颜书大家”之称。

后来李氏去世,按照规矩,妾室出殡不能从大门抬出去,她儿子又站出来,躺在李氏的灵柩上,说了一句:“就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这下不得了了,谭家也奈何不了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破了妾室不能走大门出殡的规矩。

李氏的儿子,是一个大孝子,李氏一生的不易和被他人的轻视,都被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谭延闿发誓一辈子都不会纳妾。

谭延闿,从清末到民国,始终都是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他前后当过议长、湖南湘军总司令、北伐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席。最重要的是,他还帮助过孙中山卖房卖地。所以,各派势力,对他都是很客气的。

谭延闿人品非常好,孙中山都很敬重他。本想孙中山,想介绍宋美龄给他,结果他反而撮合了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

最后, 谭延闿,功成身退,他一生不贪财、不贪功、不恋权势,和他母亲李氏一样,不争不抢,豁达大度。

谭延延闿:还有两个身份令人瞩目:著名的书法家和组庵湘菜的创始人。

没想到:谭延闿, 在这乱世也活得非常精彩。论母亲性格的重要性,也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