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的饮食生活:吃喝讲究,喜好待客,平生最爱吃鱼翅

发布时间:2025-07-20 18:46  浏览量:1

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谭延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民国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还是民国时期的美食大家,被称作“民国第一吃家“,他吃喝讲究,对每道菜都有独到的深究和品位,除此之外,他喜好待客,常常在住所设宴,摆下饭局,宴请好友和同僚,他平生最爱吃鱼翅,平日的餐食中几乎每一餐都要吃鱼翅。

谭延闿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上能人辈出,到了他父亲谭钟麟这一辈,他父亲位居清廷要职,家世可谓是十分显赫。

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使得谭延闿从小不仅过着富足的生活,还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谭延闿1岁启蒙,3岁入学,6岁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气,作为父亲的谭钟麟看后十分欣慰,因而对谭延闿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考取功名,以此光宗耀祖。

作为父亲的谭钟麟为了将谭延闿培养成才,先是由自己充当谭延闿的老师,为他传道,授业,解惑,等到谭延闿岁数稍长之际,谭钟麟请来了各地的知名学者文人来教授谭延闿,这就使得谭延闿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进步神速,成为了一个博通古今的小才子。

后续,谭钟麟在京师出任吏部侍郎后,常常将谭延闿写的诗文和习作拿给同僚官员们看,同僚官员们看后,纷纷惊诧小小年纪的谭延闿竟有这样的文笔和才学,认为谭延闿长大之后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后续,谭延闿果然不负众望,他先是考中了秀才,后续又接连考中了举人和贡生,又在1904年考中会元,在殿试中赐“进士出身”,填补了湖南在清朝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这就使得谭延闿及其谭家一时名动三湘之地,被人熟知。

当时,帝师翁同龢曾在谭钟麟面前,给予了谭延闿高度评价,他用溢美之词说道:“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谭延闿考中进士后,被清廷安排进入到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在翰林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以丁忧守孝的名义辞去了清政府的翰林院职务。回到湖南老家专心地致力于地方教育工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谭延闿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选择追随孙中山先生,走上了反清的革命之路,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湖南都督,湖南省长,湖南参议院院长等职务,并继续追随孙中山先生,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倚重和信任。

孙中山病逝后,谭延闿凭借着自己的资历和影响力,先后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主席,以及行政院长。

但是位居高位的谭延闿却对权势并不迷恋,他乐得自在,热衷于做一个美食大家,他遍吃菜馆酒楼,在南京任职时,将南京所有有名的饭店都让他吃遍了,除此之外,他非常喜欢在住所和官邸宴请好友和宾客,在宴席上和饭桌上,他最爱吃的便是鱼翅,几乎每一次宴请和饭桌上,他都会准备鱼翅这道菜来宴请宾客。

某天,谭延闿的同僚好友胡汉民在家中设宴回请谭延闿,在宴席上,胡汉民为了活跃气氛,便拿谭延闿爱吃鱼翅这个事情调侃道,说鱼翅有什么好吃的,就像没煮熟的粉丝,味同嚼蜡。

在座的谭延闿听后,知道这是好友的调侃之语,因而并没有生气,以微笑回应了同僚好友胡汉民的调侃。

当酒至半酣之际,胡汉民起身问谭延闿是否还需要再加几道菜,别的在场的客人说不要,而谭延闿则是告诉胡汉民,让他再来一道味同嚼蜡的餐食,胡汉民听后,哈哈大笑,当即便让佣人从后厨端来了鱼翅让宴席上的谭延闿享用。

谭延闿除了经常在外品尝美食以外,他还在家中与家里的厨师们一道研究美食,最终与家中的家厨创立了“组庵湘菜”。

除此之外,谭延闿不仅热衷于美食,更是在诗词书法上有所造诣,他主攻楷书颜体,他的颜体书法在圆融和灵动的表达上均极精妙,不仅与吴稚晖、胡汉民、于右任并称为“民国四大书家”,更是“近代颜书大家”之美誉。

晚年时期的谭延闿一直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虽在南京担任国民政府的要职,但他却情愿无所事事,做一个“伴食宰相”,除了在家练书法,就是外出品美食。

1930年9月21日,谭延闿外出观看骑马比赛时,突发疾病,家里人虽紧急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助,但无奈病情太重,他终究因病离世。

谭延闿病逝后,国民政府为其进行了隆重的国葬,将其安葬在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东面数里处的灵谷寺东侧,他的墓地占地约300余亩,庄严壮观,气势宏大,堪比皇陵。

他的墓地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关颂声、朱彬、杨廷宝等人设计,墓地由龙池、广场、祭堂、宝顶组成,这座墓地由申泰兴记及蔡春记营造厂建造,共计耗资约20多万元,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建造完成,运用园林设计手法,将这座近代名人墓地打造成了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

后续,这座墓地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好在当地有关部门对这座墓地进行了修缮和保护,现如今,这座墓地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很好的保护,成为了南京乃至整个江苏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民国时期的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