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新婚夜,丫鬟把醉酒新郎拽进厢房,丫鬟说我才是你妻子
发布时间:2025-07-27 05:26 浏览量:1
唐开元二十三年春,洛阳城东李家小院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寒门举子李修远身着大红喜袍,正向宾客敬酒,场面热闹非凡。然而,谁也没注意到,新娘的八抬大轿从崔府侧门悄然而出时,轿中佳人早已换了人选。
“姑爷,该揭盖头了。”喜娘捧着缠枝银秤,李修远却醉得脚步虚浮。他今日被灌了太多酒——崔家乃洛阳丝绸巨贾,肯将独女下嫁寒门,不知羡煞多少旁人。
烛影摇红中,新娘子端坐床沿,葱白手指绞着鸳鸯戏水的红帕。李修远刚要上前,突然被人拽住衣袖。转头见是个穿杏黄衫子的丫鬟,圆脸上嵌着对酒窝,此刻却急得满头是汗。
“姑爷借一步说话!”丫鬟不由分说将他拉进厢房,反手插上门闩。李修远酒醒三分:“你是……”
“奴婢春桃,是小姐的贴身丫鬟。”小丫头扑通跪下,“但今夜红盖头下坐着的,也是春桃!”
原来崔家小姐崔玉瑶早与表兄私定终身,只因父亲崔万山想招个有功名的女婿光耀门楣,才被迫应下婚事。今日花轿临门,崔玉瑶竟从后门逃走,崔夫人急中生智,让与小姐身形相似的春桃代嫁。
“老爷说,只要熬过洞房花烛,明日就报新妇急病暴毙。”春桃掏出个锦囊,“这是小姐留给您的退婚书和百两黄金……”
李修远接过锦囊,发现内里还有张薄纸。展开竟是首《卜算子》:“本是笼中雀,强作比目鱼。愿君拾金去,另觅连理枝。”字迹娟秀却力透纸背。
“这诗……”
“是奴婢写的。”春桃低头,“小姐的字……没这么好。”
李修远这才仔细打量眼前人。虽作丫鬟打扮,但眉间一点朱砂痣艳如红豆,言谈举止更不似寻常婢女。他忽然指向案上棋盘:“可会下棋?”
春桃一怔,下意识道:“黑棋七十六目,白棋……”
“果然是你!”李修远抚掌大笑,“上月慈恩寺棋会,隔着屏风与我对弈三局的,可是姑娘?”
烛花哔剥作响。春桃终于坦白,她本是苏州裴氏女,父亲获罪后沦落为奴。因精通琴棋书画,被崔夫人选为小姐伴读。今夜代嫁虽是无奈,但她实在不忍看才子蒙羞。
“公子请看。”她解下腰间玉佩,“这是家父留下的双鱼佩,半枚在小姐逼我代嫁时摔碎了……”
李修远突然从袖中掏出个布包,展开竟是半枚莹润白玉,裂纹与春桃手中残佩严丝合缝!
原来三年前他在长安救过个投江的官家小姐,那姑娘留下半块玉佩便不知所踪。
窗外更鼓敲过三响。春桃突然脸色煞白:“不好!小姐若被发现逃婚……”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嘈杂声。二人扒窗一看,崔府家丁正押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往后院去——正是私奔被抓的崔玉瑶!
次日清晨,崔万山铁青着脸来到李家。本以为会见到哭闹的女婿,却见李修远正在院中教春桃临帖,石桌上摊着那封退婚书。
“岳父大人来得正好。”李修远不卑不亢,“小婿要状告崔家以婢充嫡、欺瞒朝廷命官——今科进士名录三日前已抵洛阳,李某名列其中。”
崔万山闻言腿软。唐代律法明令,骗婚进士轻则流放,重则杀头。
正慌乱时,春桃忽然跪下:“老爷,若您愿还我自由身,奴婢可劝李大人息讼。”
三日后,有御史巡察苏州,认出春桃竟是当年被冤杀的裴刺史之女。朝廷为裴氏平反,春桃继承家业,李修远也被擢升为监察御史。
有人问起新婚夜的离奇经历,李夫人总笑吟吟递上杯茉莉香片:“说来话长,不如听妾身弹首《春江花月夜》?”
唯有李修远知道,那夜厢房里,当他将半枚玉佩放在案上时,春桃眼中落下的泪,比崔家赔罪的百两黄金更珍贵千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