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穷酸书生考中秀才,嫌发妻年老色衰,伙同外室杀妻

发布时间:2025-05-27 04:54  浏览量:1

明朝万历年间,青州府有个名叫周文远的书生。

这年隆冬,他裹着打补丁的棉袍在破庙里苦读,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惊动。

抬眼望去,只见妻子林秀娘挎着竹篮站在门口,单薄的身子像片枯叶在风中发抖。

“娘子怎么来了?”

周文远慌忙起身,却见秀娘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头竟躺着两个白面馒头,还冒着热气。

“今儿东家多给了三文工钱。”

秀娘冻得发青的脸上挤出笑容,手指上缠着渗血的布条,“相公趁热吃,凉了伤胃。”

周文远喉头一哽。他记得五年前成亲时,秀娘还是十里八乡出名的俊俏姑娘。

如今才二十三岁,眼角却已爬上细纹,原本乌亮的头发里竟夹杂着几根银丝。

都是为供他读书,秀娘白日织布,夜里绣花,生生熬坏了身子。

“等我中了秀才,定让娘子过上好日子。”周文远捧着馒头赌咒发誓。

秀娘却只是笑着摇头,从篮底取出新缝的棉鞋:“相公脚上冻疮该换药了。”

转眼到了乡试放榜日。

周文远挤在人群里,突然听见衙役高喊自己名字,顿时双腿发软——他竟真考中了秀才!

当晚县太爷设宴,周文远穿着秀娘连夜改好的长衫赴宴,酒过三巡,忽然察觉同席举子们都在偷瞄屏风后一道倩影。

“那是柳员外家的千金。”李举人凑过来低语,“听说柳小姐最爱才子...”

周文远正待推辞,忽见屏风后转出个穿杏红襦裙的少女。

柳如烟不过二八年华,肌肤胜雪,发间金步摇随着莲步轻晃,晃得周文远心头突突直跳。

待那纤纤玉手递来诗笺时,他竟鬼使神差地接住了。

回家路上,周文远满脑子都是柳如烟那句“周公子好才学”。

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秀娘正弓着腰在灶台前熬粥,后颈上一道道汗渍在破旧衣衫上晕开。

不知怎的,他忽然觉得这间住了五年的茅屋格外逼仄。

“相公回来了?”

秀娘惊喜转身,却见丈夫皱眉避开她伸来的手,“可是身子不适?我熬了...”

“整日就知道熬药熬粥!”

周文远突然发作,“看看你这副模样,哪像秀才娘子!”

话一出口他自己也愣住了。

秀娘呆立片刻,默默从水缸舀水给他擦脸,盆里倒映出她通红的眼眶。

此后半年,周文远总借口温书住在城里。

这日他刚从柳家后门溜出来,迎面撞见卖柴的老王头。

老汉欲言又止:“周秀才,你家娘子咳血了...”

“死不了!”周文远甩袖便走,怀里还揣着柳如烟送的香囊。

转过街角,却见柳家丫鬟追上来:“小姐问,那黄脸婆的事何时能办妥?”

当夜周文远破天荒回了家。

秀娘正伏在织机上咳嗽,见他进门慌得要去热饭,却被他按回椅子上。

“娘子辛苦了。”

周文远端来汤药,“这是城里大夫开的方子。”

秀娘受宠若惊,捧着药碗的手直颤。

月光透过窗纸,照得她手腕瘦得像根枯枝。

周文远突然背过身去:“趁热喝吧。”

三更时分,秀娘开始剧烈腹痛。她强撑着不想惊动丈夫,直到一口黑血喷在床褥上。

“相公...”

她挣扎着去够桌上的油灯,却听见黑暗中传来丈夫冰冷的声音:“别费劲了,药里加了断肠草。”

“为...为什么?”秀娘栽倒在床沿,指甲抠进床板缝里。

恍惚间听见丈夫说柳家答应资助他中举,说柳小姐才配得上秀才娘子,说她已经人老珠黄...

剧痛中秀娘突然想起成亲那晚,周文远掀开盖头时说的“永不相负”。

她竟笑了一下,用尽最后力气从枕下摸出个布包:“这里...有三百文...给相公买笔墨...”

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在丈夫新做的缎面鞋上。

周文远连夜把尸体埋在后山,第二天就去柳家报丧。

柳员外嫌晦气,只肯给个偏院办婚事。

新婚夜,柳如烟一身大红嫁衣,比那日诗会上还要娇艳。

周文远正要去掀盖头,忽见新娘自己扯下红绸——烛光下竟是秀娘惨白的脸!

“相公...”

七窍流血的秀娘咧嘴一笑,“我来贺喜了...”

周文远惨叫后退,撞翻的烛台瞬间引燃帐幔。

待街坊赶来救火,只见新郎官蜷缩在墙角,双手死死掐着自己脖子,眼珠凸出似要爆裂。

而新娘子早带着细软不知所踪。

后来青州府出了桩奇谈:有个秀才暴毙,尸首竟找不出伤痕。仵作验尸时,从他紧攥的手心里抠出三枚带血的铜钱。

更奇的是,后山乱葬岗有座新坟,每逢清明就摆着新鲜供品。

有人说半夜见过个穿嫁衣的女子在坟前烧纸钱,火光照亮墓碑上“贞烈夫人林氏”几个朱红大字。#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