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路过曹雪芹故居,题写一首七律,引人遐想,耐人咀嚼

发布时间:2025-11-19 19:47  浏览量:1

站在曹雪芹故居前,时光仿佛在青砖灰瓦间放缓了速度。木质的门环,早被往来访客摩挲得发亮,墙角静立的草木,都像是无声的诉说者。

狭小而宁静的院落,曾庇护过一颗经历了巨变的心灵。那些细腻而恢弘的文字,或许正是在如此寻常的光景中悄然地孕育。

一位诗人穿行其间,心中不禁感慨,他在不停地思考,到底是怎样的沉淀,最终凝结成了穿越时空的伟大作品。下面一起读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xnmyn205

过曹雪芹故居

近现代 · 朱帆

薜萝破屋久经霜,手迹犹留旧粉墙。

青史千年皆戏剧,红楼一梦本荒唐。

山前柳老蝉吟苦,门外槐存蚁穴忙。

岭表卖文吾已惯,却来畿辅吊曹郎。

曹雪芹出身江宁织造世家,早年享受荣华,后来家族遭到抄家,晚年隐居在北京西山,贫病交加。他耗尽毕生心血创作的《红楼梦》,凝练了自身身世与时代沧桑,成为古典小说的巅峰。

朱帆,1928年出生,湖南湘乡人,曾任广东教育学院教授,深耕旧体诗词与楹联创作。作为久居岭表、以卖文为生的近现代诗人,朱帆与三百年前在这间破屋里耗尽心血的曹雪芹,隔着时光的烟尘完成了一场无声对话。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xnpuWT3j

才子踏入曹雪芹故居的刹那,最先撞入眼帘的是破屋里满墙攀附的薜萝。薜萝本是山野蔓生植物,如今却好像成了茅屋的主人。藤蔓虬结如网,将破败的屋梁缠绕得密不透风,仿佛要将岁月的痕迹都封存其中。

“久经霜”三字,写尽了人事的沧桑变迁。曾几何时,这里的主人锦衣玉食、诗酒风流,可是一场家族巨变,让他从云端跌落泥沼,晚年更是陷入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境。

粉墙早已斑驳脱落,或许是几行残诗,或许是一段草稿,却成了曹公存在过的直接证据。曹公心中装着宝黛的儿女情长,现实却是中年丧妻、晚年失子的锥心之痛。这些手迹是落魄文人在孤灯之下、饥寒交迫中,为一部石头记耗尽心力的印记。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xnsdWjOM

青史千年皆戏剧”,作者凝视着破屋与手迹,思绪从眼前飘向了辽远的时空,于是便发出了穿透古今的感慨。那些被载入青史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不过是在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场场悲欢离合的戏剧,曲终人散后,只留下一堆故纸堆,任凭后人评说。

红楼一梦本荒唐”,正是作者读懂了曹公的这份辛酸。高墙深院里的繁华有多热闹,现实的悲凉就有多刺骨;书中的爱情有多纯粹,世俗的功利就有多丑陋。“荒唐”二字,表明人生本是一场大梦,聚散离合、荣辱得失,皆是梦中景象。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xnvsdlux

颈联描写屋前屋后的景物,“山前柳老蝉吟苦,门外槐存蚁穴忙。” 山前的柳树早已苍老,枝条枯疏,叶子泛黄;树上的蝉鸣不再是夏日欢歌,而是带着几分凄苦与悲凉。门外古槐依然挺立,树下蚁群围绕着巢穴,终日奔忙不息。

一静一动,一苦一忙,构成鲜明对比,暗合了曹雪芹与世俗之人的命运分野。曹公晚年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常常靠朋友接济度日,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创作。他在破屋里对着孤灯,不断地地修改文稿,将人生感悟、家族兴衰,以及对人性思考都融入其中。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rxnyJTOmG

结尾将目光拉回到自身,“岭表卖文吾已惯,却来畿辅吊曹郎。” 朱帆久居岭南,以卖文为生,在动荡年代里,文人笔墨往往难以糊口。“卖文”二字,也指一种人生选择,他不愿随波逐流,而选择了清贫日子,正如曹公不想攀附权贵,却坚守在破屋里创作。

畿辅是指京城及周边地区,作者习惯了岭南的清贫生活,当他来到曹公故居前,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凭吊这位三百年前的知音。“曹郎”二字显得非常亲切,仿佛他们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如今又跨越时空相遇,诉说着各自的境遇与心声。

才子路过曹雪芹故居,题写一首七律,开篇引人遐想,中间两联耐人咀嚼。故居虽破,却收藏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笔墨虽淡,却写尽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正所谓,霜痕蚀尽丹砂色,犹向秋风说痴情。千古兴亡皆过客,唯有墨痕映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