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鲜为人知的七律,文采斐然,颈联尤其引人深思

发布时间:2025-10-02 08:46  浏览量:2

人的一辈子总想出人头地,甚至渴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可是尘世间的绝大多数人或因才智平庸,或因难遇伯乐,实在很难在万人丛中崭露头角。西风卷落道旁枫,断雁声里客途穷,古代很多有识之士,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怀抱济世安邦之志,却经常困于尘埃,不得展骥。

看见有人执旄仗节,才子们既感到十分羡慕,又会叹息自己没有机会。明知时来天地皆同力,偏逢运去英雄不自由,纠结的心情恰似寒蝉抱叶,既盼秋风送暖,又恐霜雪摧枝。下面分享李商隐鲜为人知的七律,文采斐然,颈联尤其引人深思。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唐 · 李商隐

将军大旆扫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

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诗的大意是:

将军率领大军,高举旌旗,讨伐叛乱之徒;朝廷下诏选拔贤才,命您辅佐军事,以建战功。您身带郎官的标识,暂且跟随领兵将领平叛,途经新丰,前往绛州。

鱼儿在盛满沸水的鼎中遨游,可知存活时日无多;鸟儿居于即将倾覆的巢穴,岂需等待风吹。愿您早日凯旋,刻石记功,期待朝廷颁布诏书,让您获得这份荣光。

唐武宗会昌三年,昭义节度使刘稹发动叛乱,朝廷派军讨伐,户部李郎中前往前线辅佐平叛。李商隐因为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被贴上了李党标签,未能获得牛党领袖李德裕的重用,只能以幕僚身份,在昭应县(今陕西临潼附近)道上为其饯别,并题诗相赠。

开篇点题,称赞友人的才德。狂童是指发动叛乱的刘稹及其党羽,含有贬斥之意。作者不写刀枪剑戟,而是先写大旆,因为帅旗是军队的灵魂,既避免了对战火的直接描写,又通过旗帜飘扬的静态意象,暗示大军压境的威慑力,比直白地抒写十万大军更有画面感。

有了武将破敌,又有名贤辅助,说明朝廷的平叛不是蛮干,而是谋划极其周密的一次行动,从侧面烘托了朝廷英明、国力强盛,也显示出李商隐的文采斐然。

颔联进一步描述友人此次的任务,虎牙是将帅旗帜上描绘的图案,代指军事行动。故绛即昭义镇曾经的治所(今山西新绛),此处代指叛乱之地。鸡舌本指汉代尚书郎奏事时含着鸡舌香,此处代指李郎中。新丰位于西安临潼附近,暗含离别长安、奔赴边疆的惆怅。

作者通过这一些列的名词描写,既明确了文武同行的合作关系,也体现了唐代军政事务中文武协同的制度特点,武将负责征伐维稳,文官提供行政辅佐,二者紧密配合,确保完成边疆的长治久安。

颈联尤其引人深思,表达出作者内心的隐忧。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作者在此采用比喻手法,表达出叛军正处于绝境已现、灭亡在即的形势。诗人并不追求辞藻华丽,却用非常直白的修辞手段,呈现出一种危亡的紧迫感。

同时,李商隐也借此委婉地道出,平叛只能暂时平定一隅,却无法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当时朝廷正深陷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泥潭,藩镇如沸鼎,皇权如危巢,刘稹叛乱只是沸鼎中的一朵浪花,而非病根所在。诗人希望这次平板可以引起君臣的重视,以便防患于未然。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结尾化用燕然勒功的典故。东汉窦宪击破匈奴之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代指记功碑。纶綍是指皇帝颁发的诏书,并用纶(青丝带)和綍(白丝绳)束系,此处代指朝廷的命令。

李商隐虽有抱负,却因陷入牛李党争而被排挤。他祝李郎中早日建功,又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建功立业;他期待朝廷表彰功臣,也渴望自己能获得朝廷认可。可惜李商隐只能作为送别者在一旁伫望,朝廷的纶綍从未真正垂青过一位边缘才子。

当征旆的影子逐渐消失在远山,诗人却独自滞留昭应道上。义山笔底曾藏平戎策,胸间亦有报国情,而今纵有千般才思,终是无由寄送汉廷。一腔孤愤与清苦,唯有伴着晚风,默看西沉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