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的2个男人:翁瑞午33年的陪伴敌得过徐志摩7年的情深吗?

发布时间:2025-09-26 13:19  浏览量:1

世人总说深情不及久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7年,翁瑞午陪伴陆小曼33年,可她死后却要求和徐志摩合葬。

那么,相濡以沫的久伴真的抵不过一见倾心的深情吗?

1950年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上海江苏路285号那扇半开的窗,空气中弥漫着鸦片的烟香、中药的苦涩,还有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气息。

陆小曼躺在榻上,看着翁瑞午小心翼翼地捻起一小团烟膏填入烟枪。


陆小曼

他的动作不紧不慢,带着医者特有的精准和耐心。

“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翁瑞午的声音温和如常。

陆小曼接过烟枪轻轻“嗯”了一声,目光却瞟向窗外,恍惚间回到三十多年前----那时的她,还是北平社交场上最耀眼的那颗星,是画家刘海粟口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01 相识

1927年,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正经历着危机。


徐志摩和陆小曼

徐氏家族不满意这个儿媳,已经断绝了对他们的经济支持,陆小曼的的健康也越来越差。她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和胃病,经常痛得床上打滚。

徐志摩心急如焚,到处请名医却没什么效果,最后还是画家刘海粟想到了一个人:翁瑞午。

那时候的翁瑞午,在江南一带已经是小名气的推拿高手。

他出身苏州书香世家,祖上是苏州丝绸巨富,父亲翁绶祺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做过广西桂林知府。

作为官二代和富二代的翁瑞午偏偏对当官和做生意都没兴趣,反而对中医推拿有兴趣,到处拜访名师,练就了一手绝活。

第一次见面,实在上海环龙路的花园洋房里。陆小曼因为病痛整夜失眠,脸色苍白地躺在沙发上,对这位坊间传得神乎其神的大夫并不抱太大希望。

翁瑞午没有多余的话,只是仔细询问了病情,然后开始推拿。

他的手指仿佛有魔力,不轻不重的按压在相应的穴位上,陆小曼只觉得一股暖流在体内游走,多年来第一次感到了片刻的舒缓。

翁瑞午告诉她这是想太多,加上先天不足,需要慢慢调理,急不得。


翁瑞午

一旁的徐志摩看到妻子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非常高兴。看来这大夫确实是个高人,果然有一套。

徐志摩马上决定请翁瑞午长期给陆小曼诊治。大概他们三个人当时谁也想不到,这一治,就是三十三年。

这个场景倒是有点像《甄嬛传》中给甄嬛治病的御医温实初。

02 相伴

“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回上海时在济南党家庄附近撞山坠毁。


徐志摩

消息传来,陆小曼正在家中等候丈夫归来,她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拒绝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那段时间,陆小曼几乎崩溃。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只是反复读着徐志摩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

陆小曼懊悔和自责。如果不是她执意留在上海,如果不是她挥霍无度让徐志摩不得不两地奔波授课,如果不是她因病需要昂贵的药物和治疗……

可惜没有如果,有的人一别就是永别,有的人说再见却再也不见。


陆小曼和徐志摩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陆小曼会追随徐志摩而去时,翁瑞午出现了。

他没有说什么节哀顺变之类的话,只是和往常一样,准时来为她推拿治疗。

当陆小曼痛哭流泪时,他默默递上手帕;当她病痛发作时,他耐心为她用药推拿缓解痛苦;当她因负罪感自我折磨时,他只是轻声说:“活着的人更要好好活着。”

渐渐地,翁瑞午成了陆小曼和外界联系的唯一。

他不仅治病,还帮她处理徐志摩留下的文稿,打理日渐拮据的家用,应对上门讨债的人。

外界开始风言风语。

有人说翁瑞午乘虚而入,有人说陆小曼不知廉耻,丈夫尸骨未寒就和别的男人同居,也有人说翁瑞午太傻,干嘛纠缠一个名声不好的寡妇。

但两人对外界的声音似乎充耳不闻。

“我不是志摩,给不了你轰轰烈烈的爱情。”翁瑞午有一次这对陆小曼说,“但是我可以陪着你,直到你不需要我为止。”


陆小曼,翁瑞午,翁香光

03 相守,烟火人间

事实上,翁瑞午和陆小曼的关系没有一点才子佳人的浪漫感觉,有的只是生活的零碎和烟火。

陆小曼需要鸦片来镇痛,翁瑞午就学会了烧烟泡;陆小曼习惯了精致奢侈的生活,翁瑞午就变卖家产来维持;陆小曼想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翁瑞午就四处奔走联系出版社。

这是一幅并不美好的画面:曾经风华绝代的陆小曼,如今病容满面,靠鸦片度日;曾经家底丰厚的翁瑞午,为了维持陆小曼的奢侈,不得不一件一件卖掉家中的古董字画。

旁观者清,有朋友实在看不下去,特意劝翁瑞午:你何苦如此?你有家室,有儿女,她心中始终只有徐志摩一个人。

翁瑞午只是笑笑:我答应过志摩要照顾她。


翁瑞午和陆小曼(晚年)

这承诺是否真的存在已经无人知晓,但翁瑞午对陆小曼的“照顾”早已超出了医生对病人的责任,也超越了一般朋友的情意,却又和男女之情不同。

算是一种暧昧?双方都心照不宣,不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04 暮年,最后一程

1950年代,新中国的到来让鸦片成为历史,陆小曼不得不戒除烟瘾,翁瑞午始终陪伴在她身边。

此时的陆小曼,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惊艳北平的名媛,而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女人。她开始潜心画画,师从贺天健,作品谈不上出类拔萃,而翁瑞午则是在一家中医院工作,维持着两人的基本生活。

他们住在江苏路一栋老式公寓的小房间里,家具简陋,墙上挂着陆小曼的画作和徐志摩的照片。


陆小曼和徐志摩

偶尔有客人来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陆小曼和翁瑞午居然各有各的床铺,中间用一道屏风隔开。

“我们就像是彼此的习惯,三十年了,早已分不清到底是谁离不开谁。”陆小曼有一次对前来看她的表妹这样说。

1960年,翁瑞午时日不多要走了,临终前他拉着女儿瓮香光的手,嘱咐她一定要继续照顾“陆阿姨”。

陆小曼坐在病床前,紧紧握着翁瑞午的手,33年的陪伴,远比她和徐志摩7年的婚姻要长得多长得多。

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写了这样一段话:

许多人指责我,许多人嘲笑他,说我们不清不楚地在一起三十多年。可是有谁知道,这三十多年里我们像是落难者和同舟人,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而我,或许也给了他存在的价值。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1965年,陆小曼病逝于上海华东医药。按照她的遗愿,希望能和徐志摩合葬,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她的骨灰后来不知所踪。


陆小曼

在陆小曼的生命中,徐志摩是一道绚丽的烟火,惊艳却注定短暂。而翁瑞午却是那烟火散尽后可以依靠的肩膀,不起眼,确实实在在。

或许,每个人追求不同,有的女子追求才子佳人的浪漫,喜欢活在云端里。

有的女子追求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而是在一个个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有人愿意为你烧一锅粥,熬一碗药,陪你说一整晚的话。

世事无常,天意弄人。你爱的那个人,和你娶的或者嫁的那个人,往往不是同一个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深情还是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