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出上联:“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才子下联,众人称赞
发布时间:2025-09-26 06:40 浏览量:2
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也是可以做到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对联古时候又称为楹联,早期的时候又为桃符。多用于刻画神像,起到了驱邪的作用。后来人们觉得用刻刀撰写桃符未免有些太过麻烦,就用起了纸张和毛笔,这一转变,也使得对联文化流传的更加久远。
对联在语法上有一定之规,比如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押韵,不能缺字多字。在平仄对仗方面,对联更像是诗词,只不过诗词比较长,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等,而对联却短小精悍,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联可以说是诗词的浓缩版。
对联发展到如今,已经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过年我们都会张贴春联,开业的时候也会写上庆祝联,给老人拜寿也写上几副寿联等等。对联的种类也是包罗万象,有数字联、拆字联、谐音联、回文联、一语双关联等等,其中拆字联和一语双关联是比较常见的对联方式。
历史上有关对联的趣事可谓是不胜枚举,有的针砭时弊,借古讽今,有的互相调侃,诙谐幽默。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对联,就与此有关。
古代有个张才子,最喜欢帮助穷人,让当地的士绅和县令很不开心。
有个土财主有次准备了好多礼物,专门跑到张才子家里,劝说张才子:“张先生,你是有功名的人,不应该和泥腿子混在一起啊。只要你不和大家作对,保证可以吃香喝辣的,有钱大家赚嘛,何必管那些泥腿子?”
张才子笑了笑,端茶送客:“礼物您拿走,我也没听见您的话,我要看书啦。”
土财主非常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的跑回家。
但是土财主心里的气消不掉啊,他就去找县令,想要让县令随便找个理由治治张才子的罪。
县令也对张才子很恼火,早就想要整治一下张才子。
问题是,张才子是举人身份,而且听说朝廷里有不少好朋友,不像那些平民老百姓一样,可以随便欺负。
所以,听到土财主的要求,县令也很无奈:“我也没有办法啊。”
两个人是越聊越火大,忽然县令想出了一个怪点子:“对了,过几天县里的名流都会在河边的‘流觞亭’聚会。那时候,我给他出一个上联,他如果对不出来,那就是当众出丑,以后也没有什么颜面敢管闲事了。”
土财主摇头说:“不行啊,他外号才子,还是个举人,是很有才华的。给他出上联,万一他对上了,他就更加风光了,那我们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什么偷鸡不成蚀把米?”县令气得半死,差点要打土财主了:“你傻啊,你不是有钱吗?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有好几天呢,你花钱邀请全县厉害点的读书人想一个最难的上联,那张才子再厉害,一个人能比得过几百人吗?”
土财主这一下开窍了:“中啊,我花钱请那些读书人来出上联,然后由大人来出题,一定可以让张才子无颜见人。”
到了聚会那一天,寒暄之后,县令装模作样来到张才子的身边,笑呵呵说:“贤侄啊,老夫听说你才思敏捷,特意想出一个上联,请贤侄帮忙对下联呀。”
张才子还没答应呢,县令不由分说,直接宣布上联:“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
周围的人一听,这个上联绝啊,前后左右都安排上了,这谁能对出下联啊?这简直是刁难人啊!
大家纷纷围过来,看张才子如何应付。
只见张才子不慌不忙,拿起一块西瓜,咔咔咔只顾低头吃瓜。
县令哈哈一笑:“贤侄啊,你平日里牙尖嘴利,原来只是用来吃西瓜的啊,哈哈。”
一群财主们也跟着哈哈大笑,得意洋洋,总算得到了一丝快乐。
可是转眼间,他们笑不出来了。
张才子吃完瓜,将瓜皮丢到了土财主的身边,高声念起来:“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县令傻眼了,土财主无语了,只好敷衍说:“才高八斗,才高八斗啊。”然后,灰溜溜的躲到一边。
老百姓们知道这个事情后拍手称快,对张才子的才华佩服不已,这才叫大快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