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换命

发布时间:2025-09-11 00:28  浏览量:2

岳州地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出才子的好地方。城中有一位书生,名叫杜丰,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虽未取得什么功名,却也知书达理,家道小康。

杜丰自小聪颖,五岁能诵诗,七岁能作文,十三岁便中了秀才,在岳州城里也算小有名气。他立下宏愿,定要考取进士,光耀门楣。为此,他日夜苦读,手不释卷,甚至连新婚之夜,还挑灯读到三更。

然而命运弄人,杜丰连考三次,皆名落孙山。眼瞅着同龄人有的中举做官,有的经商致富,唯独自己仍是一介白丁,杜丰心中越发焦灼。妻子劝他看开些,他反而怒道:“妇人懂得什么!功名乃男子立身之本,若无功名,与行尸走肉何异?”

这年又逢大比之年,杜丰早早便打点行装,准备进京赴考。临行前,老父将他叫到跟前,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包裹:“丰儿,这是家中这些年积攒的二百两银子。你此去京城,打点关系也罢,结交名流也罢,务必设法谋个功名回来。杜家的门楣,就指望你了。”

杜丰接过银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些银两是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若是此次再考不中,实在无颜面对双亲。

到了京城,杜丰先是找了个僻静的客栈住下,日夜苦读。考前一个月,他忽然想起一位故人——现任国子监祭酒的周文渊。周祭酒曾是杜丰父亲的同窗,早年受过杜家恩惠。杜丰心想:若是周祭酒肯帮忙,或许能走走门路。

次日,杜丰备了厚礼,前往周府拜谒。周祭酒见是故人之子,倒也客气,留他用了便饭。酒过三巡,杜丰道明来意,恳请周祭酒相助。

周祭酒捻须沉吟片刻,道:“贤侄有所不知,今科主考王大人与我有同窗之谊,我或可为你美言几句。只是......”他顿了顿,“如今科场规矩甚严,能否成事,还要看天意。”

杜丰连忙起身作揖:“全仗世伯周全!小侄若得寸进,定当厚报!”

周祭酒摆摆手:“不必如此。你且安心备考,发榜前我自会给你消息。”

等待放榜的日子格外漫长。杜丰虽在房中读书,却总静不下心来,时常对着窗外发呆。同客栈的举子们或饮酒作乐,或切磋学问,唯独他心事重重,寝食难安。

发榜前一日,杜丰更是坐立不安。按惯例,榜文须在五更时分送至宰相府审阅。杜丰心想:不如去里门等候,或许能遇上周祭酒,打探些消息。

四更刚过,杜丰便起身洗漱,骑了马赶往里门。到时天还未亮,里门紧闭,门外却已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是与他一样心急的举子,有的是早起做买卖的小贩。空气中飘着各种早点的香气,其中最诱人的是一家卖糕摊子的热气腾腾的米糕。

杜丰并无胃口,只牵了马在人群中踱步。忽然,他注意到糕摊旁坐着一个头戴毡帽的外乡人,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蒸笼里的米糕,喉头不时滚动,显然是饿极了,却迟迟不见掏钱购买。

杜丰本是热心人,见状便上前搭话:“这位兄台,这米糕香气扑鼻,何不买些尝尝?”

那人抬起头来,面露窘色:“实不相瞒,在下囊中羞涩,连一文钱也拿不出了。”

杜丰笑道:“这有何难?我请你吃便是。”说着掏出几文钱,向摊主买了一大包米糕,递给那人,“尽管吃,管饱!”

那人连连道谢,接过米糕狼吞虎咽起来。杜丰这才仔细打量他:三十上下年纪,面色苍白,衣着朴素,不像京城人士。

吃完米糕,那人抹了抹嘴,郑重向杜丰施了一礼:“多谢公子慷慨相助。看公子打扮,想必是来应考的举子?”

杜丰叹道:“正是。说来惭愧,已是第四次赴考了,心中实在忐忑。”

这时里门开启,人群开始涌动。杜丰牵了马正要进去,那人却拉住他的衣袖:“公子请借一步说话。”

二人来到路边僻静处,那人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在下并非凡人,乃是冥府一小吏,专司报送进士名录。阳间功名,冥冥中早有定数。公子请观此榜。”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纸。

杜丰将信将疑,接过黄纸展开一看,果然是一份进士名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姓名籍贯。他急忙从头到尾细看三遍,却怎么也找不到“杜丰”二字。

“怎会如此?”杜丰如遭雷击,脸色煞白,“我苦读二十余载,难道又要名落孙山?”

冥吏收起名录,低声道:“公子莫急。按命数,公子本该十年后方得功名,且官至四品。若是等不及,眼下倒有个法子......”

杜丰急忙追问:“什么法子?快请讲!”

“只需破费些银钱,打点冥司官吏,在这榜上换个名字便可。只是......”冥吏犹豫片刻,“如此一来,公子的爵禄便要减半,官位也不会太高了。”

杜丰此刻只求眼前功名,哪顾得许多,连声道:“使得使得!但请相助!”说着从怀中摸出十两银子塞给冥吏。

冥吏推辞道:“公子误会了。阴司不用阳间银钱,需得冥币三万缗。公子可在明日午时焚烧纸钱,我自会打点上下。至于换名之事......”他凑近杜丰耳边,“我看这名录上有个叫李温的,与公子同籍,生辰八字又与你相符,不妨就用他的名字。”

杜丰大喜,正要道谢,忽见周祭酒的轿子经过,忙道:“此事就拜托了!明日午时定当如约焚纸!”说罢匆匆追轿子去了。

追上周祭酒的轿子,杜丰刚说明来意,就遭周祭酒一顿训斥:“我与王大人说得好好的,你怎的这般不信我?莫非以为我周某是言而无信之人?”

杜丰连连赔罪,心中却暗自庆幸:好在另有门路。

待周祭酒轿子远去,杜丰心生一计,换了身寻常衣裳,悄悄尾随周祭酒来到皇城东北角。果然见主考王大人手持黄榜正要进宫。

周祭酒上前与王大人交谈片刻,忽然面色大变,声音也提高了八度:“好个王大人!当日你满口答应,如今却出尔反尔!莫非觉得我周某人是闲官一个,无足轻重不成?”

王大人忙赔笑道:“周兄息怒!实在是权贵施压,不得已而为之啊......”

“好个不得已!”周祭酒拂袖欲走,“从此你我恩断义绝!”

王大人急忙拉住他:“周兄且慢!既然如此,我拼着得罪权贵,也要成全周兄!”说着展开黄榜,“你看换哪个名字好?”

周祭酒随手一指:“就这个李夷简吧。”

王大人连连摇头:“使不得!此乃宗室子弟,有宰相之命!”他仔细看了看,指着一个名字道,“不如换这个李温吧。”说着取笔蘸墨,将“李温”改为“杜丰”。

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杜丰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狂喜,暗道:真是双保险!阴阳两路都打点好了,此次必中无疑!

第二天放榜,杜丰果然榜上有名。他欣喜若狂,与一众新科进士相互道贺,又去拜谢座师,忙得不亦乐乎,完全忘了与冥吏的约定。

直到傍晚时分,杜丰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客栈。刚进门,就见那个冥吏蹲在墙角,背对着他啜泣。

“恩公为何哭泣?”杜丰忙上前问道。

冥吏转过身来,只见他衣衫褴褛,背上血迹斑斑:“公子害苦我也!说好午时焚纸,为何失信?我因你挨了三十铁杖!”

杜丰这才想起约定,连连道歉:“实在是忙昏了头,恩公恕罪!不知现在补上可来得及?”

冥吏叹道:“上司开恩,允你明日午时再焚。只是需五万缗了。若再失信,你我都大难临头!”说罢消失不见。

杜丰不敢再怠慢,次日准时焚了五万缗纸钱。此后果然平安无事。

中了进士后,杜丰被授予县令一职。起初还勤政爱民,后来却渐渐沉迷酒色,贪图享乐。不上三年,就因贪腐被弹劾罢官。

一路贬谪途中,杜丰染上重病,奄奄一息之时,忽见当年那个冥吏前来,对他说道:“你可知道,那李温本该十年后中第,官至三品。你与他互换命运,不仅折损爵禄,更损阳寿。如今你的好运气都转给了他,而他的霉运都归了你。真是造化弄人啊!”

杜丰闻言,悔恨交加,一口鲜血喷出,当即气绝身亡。

再说那李温,次年再度赴考,果然高中进士。此后官运亨通,直做到三品大员,晚年致仕还乡,荣宠无限。世人皆道他是大器晚成,却不知其中另有蹊跷。

这正是:功名有定数,强求反招祸。阴司冥吏手,难改天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