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写草书还得看我,你们追求的那点东西,也忒俗了吧

发布时间:2025-09-03 22:23  浏览量:6

文/老鸿

前面我们聊了一些王铎的草书,也知道其草书来自于帖学,来自于晋唐。凭着自己对帖学的理解,把一些帖学的经典,拓而为大,对于书法来说,也不能说不是一种贡献。

王铎在书法上有想法,也能入得古,写出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行草书上他是比较有建树的,也是有其独到之处。书法一时有一时之风貌与流行,每个时期审美追求也有不同。

当然王铎的书法,给人更多的感受是丰富,各种元素对比,纷纷扰扰好不热闹。当然丰富是一种美,但美的形式有很多种,也不只有丰富。

今天我们要看的是八大山人的草书作品,去感受与丰富之美不同的简约之美、澄净之美、禅意寂静之美。

今天咱们看的是八大山人的草书作品,《五言诗四首》。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朝老朱家后裔。明亡后,朱耷削发为僧,后又信奉道教。名号也比较多,像“雪个”、“驴屋”、“个山”等等,这些个名号也起的都很另类,也很搞笑,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八大山人”最为有名,说是八大其实就他一个。

与其说八大愤世嫉俗,不如说他活通透,把人生得明明白白的。什么王侯将相,什么才子佳人,别扯这些没用的,简简单单过好自己就行了。

八大的书法就像他的人,不需要那些虚头巴脑没用的技法技巧,我就这样写能咋滴。你们讲究起行收所谓的法度。我不管这么多,就是直接入笔直来直去。其实我们细看八大的字多有篆意,把篆书的厚实、圆润、饱满施于其行草,绝没用拖泥带水纠缠不清,起行皆自然直接了当,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用笔上更是藏巧于拙,转处暗过皆能圆浑,折处有断有连,更显得稚拙简约。笔画线条看似单一,但其中有生涩之意、绵厚之气,并不会显得单调乏味。与一些追求连绵起伏,婉转飞动的行草书,形成很大的不同。

其结字上多有羲之欹侧之妙,单字上看很多字并不是绝对的平正,像一些左右间的高低错落、收放关系等等,都非常的巧妙。尤其是其在单字当中虚实黑白关系的处理,更是得晋人遗韵。他的每个字其实都有一处或几处宽大的留白,因其用笔多实笔,一些虚处才显得更为重要,一味的实很容易写成沉闷、拥堵之感。因为虚,实才显得更为沉实。也因为实,虚才显得更为虚灵。

八大山人的字,有禅意也有个性。如果说弘一法师的字表现的是一种超脱淡然、无欲无求。八大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通透,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尘世,虽然看起来超然物外,但他还会还时不时的,向世人翻起白眼。

释文:

庙堂多暇日,山水契中情。欲写高深趣,还因藻绘成。

九江临户牖,三峡绕檐楹。花柳穷年发,烟云逐意生。

能令万里近,不觉四时行。气染荀香馥,光含乐镜清。

咏歌齐出处,图画表冲盈。自保千年遇,何论八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