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草书家韩道亨《临兰亭序》遗貌取神,以己法运古法,骨气深稳

发布时间:2025-07-21 04:35  浏览量:1

韩道亨,生卒不详,字颖泉。工书法。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诗善书,以行草为主,师法二王。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万历四十一年(1613)尝书李白蜀道难卷,张君度补图。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撰成的《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的重要著作。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故宫博物院藏有韩道亨韩道亨行书临兰亭序册,以己法运古法,骨气深稳,神气完足。

明韩道亨《临兰亭序》册,纸本行书,本幅4.5开计9页,前附页2开计4页,引首半开,每页纵24.3厘米,横11.4厘米。

本幅临《兰亭序》,钤“宝晋斋”朱文印一方。

文后作者行书自识一段,言及自王羲之等人兰亭禊会至今1260年来,临摹《兰亭序》者众多,皆因右军兰亭令天下书家神往,作者于万历癸丑得兰亭于“几公”处,遂因“年月之同”而生感慨。款署“春二月既望 韩道亨”,后钤“道亨之印”、“颖泉居士”白文印二方。

前附页钤鉴藏印“朋仙所藏”朱方、“纯皇帝玄孙”白长、“益王图书”朱方、“汉广”白方、“孙竑禾印”朱方、“曾训之印”白方、“□园”白方、“銕生”朱方、“奚冈”、“希仲曾观”白方等印。末页左下书小楷“汉广珍藏”款,下钤“汉广”白方、“孙竑禾印”朱方鉴藏印。

全册共钤印40方。册前有隶书题签:“韩颖泉临右军修稧帖”。册后有王澍、蒋衡、戴问善、笪以烜、张华远、吴怀玉、杨岘、赵霖、汤师灏等十家题跋,又有张榛观款。

此册虽临禊帖,但作者“遗貌取神”,以己法运古法,骨气深稳,神气完足。汤师灏跋言其“不求形似,而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之处俱能得其神韵”,虽有溢美之嫌,却也切中肯綮。




韩道亨款识:自晋永和癸丑迄明万历癸丑,世代变迁约二十余周矣,而群贤风流、右军辞翰至今脍炙人口。摹《稧帖》者不下数十家,皆拟其郛廓,未得其精髓。一时书法遂令千古无两,岂下笔时腕间有神助耶。余

□□□太宗赐潘贵妃临本,甚宝获之,虽□□萧侍御之赚,而有辨长老之癖顾,□□散逸,不复旧观。偶于暇日,得几公素册,漫录一过聊以识。年月之同,非敢妄附于知书者。春二月既望。韩道亨。

王澍跋:自唐初以及元明,模《兰亭》者不啻数十百家,不唯得其字形,且肖其行款,绳趋尺步,唯恐失之能者,形

神兼得不能者,则未免拘束(真,点去),失天然之真趋矣。此卷以己意,运棹绝不规摹仿,独能形神兼得,所

谓“遗貌取神”者也,余临《兰亭》二十卷,自谓颇不失笔法,睹此应近辟三舍矣。丙午八月十八日,虚舟

澍书后。

蒋蘅跋:《稧帖》余曾得内府《褚模》《米临褚》两种墨迹。临入《拙存堂帖》。向在京师,又于缪文子太史家,借得《定武本模》三纸,今存其一。锡山诸后学俱知。晋唐人书,实自王吏部之布衣始。戊申中秋月四日晨兴。

张丈元明来访,出韩君书请作跋,循环展玩,有吴兴之敷腴兼华亭之风韵。突过二公,自成一格,岂后学所易窥其奥者哉?元翁其世宝之。江南一老拙江蘅记。

戴问善跋:樵山先生……

笪以烜跋:岁在己酉……


张华选跋:余见《稧帖》十数种,本本不同……

吴怀玉跋:昔人云:临书过谨不得,过肆亦不得……

杨岘跋:钩指回腕,无一笔不似处,却无一笔似处。吾以为龙又无角,吾以为蛇又有足,神妙乃尔。道光己酉冬十二月十八日,灯下展此,诧为眼福。苕生杨岘见山氏书于武林寓斋。
赵霖跋:《书》云:重华协帝,乃心传符节,道统所侔,未必指舜即尧。学古帖者亦然。兹有邻妪,属余通家出韩颍泉法右军书,望而知墨宝也。恳余跋语,坚辞力索不得,以不文固却。谛玩之余,知韩君当日胸有稧帖,目无兰亭,

是以自识处,不日临摹,拟仿而□录者,即心往神追,以征平日之力,则王、蒋二君,尚让席避舍。黄钟弃瓦缶,何敢雷鸣;白雪歌巴人,焉能顾曲?今获观已为眼福,而赘言恐玷希珍。奈所委迫,□因而勉陈蛙见,遂生骥思,在赏人其嗤我否耶?己酉十二月二十五日六十七叟啸雲谨观并记。

潘震己跋:《稧帖》为右军神到之笔,故以颇自珍爱。“辩才真本”萧侍御至设计赚之,昔人见重已。然此橅本,自褚河南后,不下数十家。然响拓杂出,仿其形似,终难得其精髓。赵文敏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然此本系韩颖泉摹临,顾樵山年伯大人从戎时,得之惠山书肆。韩书笔墨淳厚,不失定武风神,而王虚舟、蒋老拙两跋,尤书法精□,令人爱不释手,真墨宝也。爰赘数语,以识眼福。咸丰乙卯(1855年)仲夏小潭潘震己识于紫藤花吟舫。

汤师灏跋:晋永和癸丑暮春……咸丰丁巳(1857年)中秋,台山汤师灏少梁氏谨识。

张榛跋: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端阳节张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