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明朝草书第一,可不是叫着玩的,看看这个帖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5-08-31 17:35 浏览量:9
文/老鸿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相奇特,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明代中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祝枝山的“字”与唐伯虎的“画”并称双绝。他的书学理念,及风格才情对后世书家的影响深远。
要说明代草书的话,估计第一个想到的估计就是祝枝山了。按史书上记载祝枝山人的长相比较“奇特”,“奇”的意思肯定是少有才会称奇的,“特”肯定也就是特别了,想一下一个人的长相有少见又很特别,想想是什么样子,估计也不会很好看是吧。当然像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演绎的“祝枝山”,幽默滑稽的形象倒还不错。
我们了解的祝枝山,可能知道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也知道他临场发挥画出的“小鸡吃米图”,对他其它的了解不是太多。据史书记载,祝枝山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大字,七八岁就考中了秀才,十岁左右就能写诗作赋。看这些介绍的是不是挺让人羡慕的吧,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祝枝山对于书法来说,更是不简单。见过其一些流传下来的,二十几岁时的临帖作品,可谓是下真迹一等,不管是小楷还是行草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我们今天还在讨论临帖是该精准,还是意临的时候,人家早已把该做的功课,都做完了。就像我们常说的,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更何况人家有天赋又努力呢。
今天咱们要看的是祝枝山的草书精品《桃源图诗册》,整体风格上也是祝氏草书的那种畅快、洒脱、简约、迅疾的书法风格。祝枝山的草书学二王,也学黄庭坚。在他一些结字当中可以看出,基本是源自黄庭坚草书的。黄庭坚草书追求质感与线条的沉实逸宕,速度上肯定不会太快。祝枝山草书,在黄庭坚的基础之上,增强了书写上的速度与结字上的化繁为简,显得更简约更流畅。
桃源图诗释文:
神仙有無何渺茫,
桃源之說誠荒唐。
流水盤迴山百轉,
生綃數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
題封遠寄南宮下。
南宮先生忻得之,
波濤入筆驅文辭。
文工畫妙各臻極,
異境恍惚移於斯。
架巖鑿谷開宮室,
接屋連牆千萬日。
嬴顛劉蹶了不聞,
地坼天分非所恤。
種桃處處惟開花,
川原近遠蒸紅霞。
初來猶自念鄉邑,
歲久此地還成家。
漁舟之子來何所,
物色相猜更問語。
大蛇中斷喪前王,
群馬南渡開新主。
聽終辭絕共悽然,
自說經今六百年。
當時萬事皆眼見,
不知幾許猶流傳。
爭持酒食來相饋,
禮數不同樽俎異。
月明伴宿玉堂空,
骨冷魂清無夢寐。
夜半金雞啁哳鳴,
火輪飛出客心驚。
人間有累不可住,
依然離別難為情。
船開櫂進一迴顧,
萬里蒼蒼煙水暮。
世俗寧知偽與真,
至今傳者武陵人。
枝山祝允明書於種桃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