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继张旭、怀素和黄庭坚后,明代草书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5-09-01 20:24  浏览量:4

继张旭颠逸、怀素狂放、黄庭坚奇崛之后,谁能接棒草书坛,既承古法又开新局、足以立派?

他让明代草书“峰回路转”,狂草破僵局、这位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草书大家,你知是谁?

他就是祝允明,明代草书第一人!

祝允明(1460-1526),号枝山,江苏苏州人,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更是明代书坛公认的开宗立派草书大师。

明《名山藏》称他草书“国朝第一”,清人赞其“有明第一手”,启功也说他“各体中草书最棒”。

一、历代评价:大家都认可的草书高手

- 明代:王世贞说“天下书法看吴地,祝枝山是最好的”;朱谋垔直接评他“狂草本朝第一”,还说他的字“有力又飘逸,放得开却不野,风格独一份”。

祝允明草书诗帖:见素手,皓腕约

- 清代:王澍夸他“明代书法家大多千篇一律,只有祝枝山变化多端”,也客观说他偶尔“太放而少点规矩”;朱和羹则分了两类评:“大草有王羲之的神韵,但偶尔显粗糙;小草温和茂密,能和褚遂良比一比”。

- 近现代:吴昌硕说他“字又遒劲又质朴,又醇厚又奔放”;李瑞清强调“他的字没一笔不合规矩”;沙孟海点出他的作用:“上承张旭、怀素,下启王铎、傅山,是明代草书‘重气势’的关键人物”。

祝允明草书诗帖:金环頭上金

二、草书风格:又狂又有规矩,简单却有张力

祝枝山的草书,既学晋唐宋大家(如张旭、怀素的狂放,王羲之的笔意),又有自己的创新,核心是“狂放”和“简约”结合:

- 笔法与字形:打破“方笔圆笔分明”的老规矩,用侧锋显豪放,还巧妙把“线条变点”,让笔墨更凝练;字形一会儿三角、一会儿扁形,轻重快慢变化大。比如《草书前后赤壁赋卷》,体势多变却笔精墨妙,被当成他草书的“标准样”。

- 布局与节奏:不按传统行序写,用“密得不透风、疏得能跑马”的对比造张力。像他66岁写的《七言律诗》,字忽高忽低、穿插纵横,今草狂草交替,看着狂却不乱,尽显“有力又飘逸,放而不野”的感觉。

三、书史地位:救回明代草书,承前启后

明代草书曾一度没新意,祝枝山用深厚功底扭转了局面:既以性情打破僵化,又用规矩防“太野”,让草书从“重形式”回到“重韵味”。他是吴门书派的核心,不仅让明代草书“重新振作”,还为后世草书家(如王铎、傅山)提供了“学传统又创新”的思路,是草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四、祝允明三大不同时期草书巅峰之作(手机横过来看,看下有没有惊艳震撼到你?)

草书尤其是狂草一定要整篇幅看,效果才好:

第1幅:《草书前后赤壁赋卷》(上海博物馆):学张旭、黄庭坚,是他的代表作,堪称明代狂草标杆。

第2幅:《草书杜甫秋兴八首》(日本京都):57岁写的,笔力强、气韵顺,是他中年到晚年的过渡之作。

第3幅:《草书牡丹赋卷》(上海博物馆):晚年大草精品,为记牡丹盛开而写,比张旭、怀素更烂漫,尽显“晚年放纵自喜”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