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之声工作室》:老同学王涿树系列报道之二(杨容菡撰稿)
发布时间:2025-08-30 04:27 浏览量:2
《三青之声》工作室
(为百姓发声 为凡人立传)
老同学王涿树系列报道之二
也谈人生必修课
——读《王涿树:脚踏实地 永远低调》有感
作者 杨容菡
张三清老师的又一篇美文新鲜出炉了。写的是一位同窗好友,且是从年少轻狂时的那点事写起:班里选学习委员,老师看好张三清,投票选举时杀出来一匹黑马——张三清的同学王涿树。按一般的逻辑是张三清愤愤不平,二人刀兵相见。那是小说。现实是“没选上学习委员我并不沮丧。因为我没有周瑜那么‘既生瑜何生亮’的小肚鸡肠。我和王涿树比,的确不在一个段位。王涿树脾气好,学习好,人缘好,体育好。就这四点我就和人家没法比。王涿树当选为学习委员后,我没把他当成敌人,而是当成了学习的标杆。他的为人处世我要学;他的学习态度我要学;他的学习方法我要学。总之,我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涵养”和“格局”二词。从认识张老师到现在,就知道他是涿州通,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却从未问过为什么。今天这个谜底解开了。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为对手叫好,是一种谋略。能做到放低姿态为对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会成功。更何况是把对手当成学习的标杆。这是美德、智慧和修养,是张老师的格局,也是我们该学习的处世之道。
我们再回望本文主人公王涿树,他“脾气好,人缘好,学习好,体育好”,所以是没有悬念地胜出。而且,在以优异成绩完成高中学业后,“在部队,王涿树经过几年的历练又出类拔萃,很快入党提干。”“在参军十几年后便转业分配到涿州税务局。还因为他走到哪里都优秀,时间不长就升为副所长、副主任、副局长。”“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点贡献就足矣了。”正如张老师所描述的: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脚踏实地、为人低调的品质。
这又是一种处事风格,是智慧,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众所周知,成熟的稻谷是低着头的。低调做人,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品质,保持低调,不张扬,是一种修养,是成就大事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姿态。老子曰“上善若水”就是在强调要低调做人。水低成海,人低成王。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们无论走在哪里,不懂得自爱、不懂得低调,嚣张狂妄、自以为是,遭殃的还是我们自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一千多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世人赞不绝口。而它的作者王勃,更是初唐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为“初唐四杰”之首。他自幼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十岁时,便饱览六经,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十六岁的王勃参加幽素科试,对台策,及第,被授予朝散郎官职,未冠而仕,春风得意,名动天下。但缺少历练的王勃,不久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一系列挫折,从人生巅峰跌落到谷底,甚至差点被处死。起因是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玩斗鸡游戏,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很快这篇文章就传到唐高宗手中。唐高宗认为此文意在挑拨兄弟之间的情谊,夸大事态,一怒之下,将王勃驱逐出长安,仕途毁于一旦。
祸不单行,在友人的帮助下,王勃在虢州任参军,但却因杀死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被判死刑,从风光无限的才子到在狱中等待处死的囚犯,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父也受牵连,被贬交趾。王勃出狱后,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异乡的父亲。正是由于这次探亲之旅,王勃写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可惜的是,在旅行尾声,王勃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一位年轻的天才魂归大海。当时年仅27岁。试想,如果王勃没有过早地离世,以他的才华,加之阅历的增加,必会有更多惊艳世人的佳作。是天妒英才,还是为人太高调所致?
常言道: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书写人生的答卷。只不过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答案就不同。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们的必修课。但愿我们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每个人都能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