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人游衡阳丨明代福建才子王恭:春风一夜到衡阳

发布时间:2025-08-25 17:00  浏览量:5

■廖和平

王恭(1343—?),字安仲,亦作安中,自号“皆山樵者”,福建长乐沙堤(今金峰陈垱头)人。明代著名诗人,系“闽中十才子”之一。他少时家贫,后四处游历,以善诗得名。后以诗入袁表、马荧编《闽中十子诗》。明永乐四年,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隐于七岩山,徜徉丘壑以终。

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著有《白云樵唱》《草泽狂歌》《凤台清啸》3集,前两集皆作于田居时。文渊阁《四库全书》收《白云樵唱集》4卷附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谓此集所收之诗“吐言清拔,不染尘俗,得大历十子之遗意,其格韵远在棅上”。

从笔者所及的史料看,600年前的王恭,或许没有亲临衡岳之地,但他十分钟情这方热土,以一名福建大才子的名义,不断为衡阳打CALL。

明永乐四年(1406),年届60岁的王恭被推荐担任翰林待诏,参与编纂《永乐大典》。适逢友人到衡阳任职,一下子激起了他对衡阳的无限向往。他因而作《送人赴衡州府推官》诗,高度赞美衡岳大地:

清献曾闻尚节推,料君应与故人期。

且倾绿酒留簪佩,莫对黄花促路岐。

衡岳雨晴飞鸟外,潇湘云卷下帘时。

悬知官下多乡思,廻雁峰前好寄诗。

这是一首值得衡阳人反复吟咏的一首好诗。尽管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赏识,王恭内心深处却渴望回归自然,过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在完成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后,1410年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官职,踏上了回归家乡的道路。正是在这段旅途中,他有感而发,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春雁》诗: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诗句大意是:一夜之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只是楚水和燕山相距万里之遥;不要怪罪大雁一到春天便启程北归,只因为江南虽好,毕竟是异域他乡。

他以春风一夜之间抵达衡阳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大雁北归的迫切心情;“楚水燕山万里长”则进一步通过空间上的对比,强调了大雁迁徙之路的漫长与艰难;“莫道春来便归去”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大雁归去的原因,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末句“江南虽好是他乡”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大雁之所以急于北归,是因为它们心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故乡,哪怕江南风光再美,也终归是异乡他土。

归隐之后的王恭,不乏孤独和无奈,对繁华的京都和昔日故交甚是思念。因千山万水隔阻,他作《投诗》,借“衡阳雁”来寄托这种思想感情:

重帘空见月昏黄,络纬啼来也断肠。

几度系书君不答,雁飞应不到衡阳。

衡阳作为古代鸿雁南迁的终点,象征着距离的极限,而“雁飞应不到衡阳”则意味着即使是最能跨越障碍的鸿雁也无法传递自己的心意。王恭用这一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与远方的人通信交流的心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因距离遥远而难以实现愿望的哀伤。

他欣然为友人画作“南岳夫人”魏华存题诗,抒发对这位道家上清派祖师的崇敬和对千古名山南岳衡山的深深情思。《题南岳夫人图并序》:

月窗道人手是图指为南岳夫人,且索题其上。余稽其实乃晋司徒魏舒之女,名华存,遇景真真人授以《黄庭内景》之秘即此是也。虽然亦莫究其实,俟识者辨之。予又观其风神萧散,意态浓远,无乃吴道子阎立本之笔耶。

彼美人兮何得仙,炼太和兮保长年。

驮白牛兮降朱鸟,心黄庭兮口不言。

质姱嫭兮心澹静,巧靥辅兮体轻便。

发鬓云驻兮肤莹雪,规脩蛾兮目成■(土绵)。

曳霓裳兮结罗袜,被纹縠兮云锦鲜。

错木难兮佩明月,丹胡卢兮腰下悬。

挟两婴兮先僮婢,负躨跜兮如远邅。

萼绿婉娈,麻姑比肩。

幽渺沕穆,委蛇蹁跹。

倏鸾翔兮千仞,忽龙游兮九渊。

御祥飙兮复褰举,仙之人兮俨若旋。

衡山岩山敖,山含岈层颠。

绛楼彤楹,泥丸丹田。

独舂容兮于大道,众莫知其玄之又玄。

余既觌芳仪而自失兮,神恍恍而内迁。

邈灵爽兮不予顾,山寂寂兮水溅溅。

荒唐诞幻不可测,漫汗丹青那可传。

吟咏间,我们仿佛感受到了王恭600年前的那份儒雅,那份执着,那份热辣滚烫……

注:以上图片均为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