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子、嫁宰相,后世称她“女权先驱”,一个青楼才女的家国传奇
发布时间:2025-08-08 13:18 浏览量:2
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一位青楼女子以非凡的才情和气节,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她就是柳如是——秦淮河畔最耀眼的光,她以柔弱之躯,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壮志,沦落风尘却心怀天下。她出身卑微,却有着高贵的灵魂,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如是(1618--1664),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本名杨爱。嘉兴人,“秦淮八艳”之一。“如是”两字,取自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身世坎坷,幼年家变沦落风尘,被多次转卖。四、五岁时,柳如是被卖到江南名妓徐佛的家中,被其收养。后又卖给宰相周道登家为婢,因为聪慧懂事,被周道登看中,纳为姬妾。周道登去世后,柳如是辗转卖艺于青楼,改名柳隐。
柳如是以“三绝”惊世:诗词绝、书画绝、风骨绝。
崇祯五年(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常穿儒服男装与知名文人雅集,纵谈天下大势,并多有诗词唱和。在松江画舫上,她以诗文考量宾客,非才子不见。首辅徐阶之孙徐三公子,仰慕柳如是的才情和美貌,多次前来拜访。柳如是挥毫写下“男儿须报国,岂可恋花丛”的诗句,徐三公子被羞得面红耳赤,从此投笔从戎,血洒疆场。
在此期间,柳如是与爱国诗人陈子龙相爱。这对才子佳人曾在松江南楼对坐论诗,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终因世俗礼教被迫分手。陈子龙的原配到青楼哭闹,柳如是不堪受辱,出钱为自己赎身,想以清白之身嫁与陈子龙。但陈子龙顾及名声,不愿娶青楼女子为妻,柳如是只能含泪离去,未留半句怨言。
这般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堪称惊世骇俗。
明崇祯十一年(1638),20岁的柳如是结识了56岁的文坛泰斗钱谦益,两人相见恨晚。崇祯十四年(1641),柳如是嫁给钱谦益。钱谦益挥金如土,为柳如是建造了华丽壮美的“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同居于绛云楼,整日吟诗作画,笑谈古今。钱谦益戏称柳如是为“柳儒士”。
这段跨越三十六年的忘年恋,并非世俗眼中的“老牛吃嫩草”,而是文学史上少有的精神共鸣。钱谦益为柳如是在红豆山庄藏书万卷,夫妇二人“月下赏山,诗酒为伴”,合著《东山酬唱集》,成就文坛佳话。
柳如是的文学造诣令世人折服。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盛赞其诗“脱尽红闺脂粉气”;她的画作则被评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她编纂的《古今名媛诗词选》,更是打破了“女子不宜言诗”的陈规,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女性文学遗产。
柳如是不仅才情卓绝,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烈女子。清军兵临南京时,她力劝钱谦益效法屈原投水殉节,钱谦益却以“水太冷”为由退缩。柳如是则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表殉国之志,好在被立即拖上岸来。如此刚烈,连钱谦益都自愧不如:“要死贤妻先死,我何颜立世间?”
钱谦益降清后到北京赴任,柳如是羞于与之同去,坚持留在常熟家中,暗地里联络南明势力共商抗清,并出钱资助抗清义军。钱谦益被清廷封官后,柳如是始终劝说他脱离清廷。
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与黄毓祺等人密度反清被告发,清廷将其下狱。柳如是变卖首饰营救丈夫,她上书官府表示:“原代夫死,否则自杀成仁!”这份胆识与气魄,让多少须眉汗颜!
1664年,83岁的钱谦益去世。钱家族人逼迫柳如是交出全部家产,柳如是散尽千金,钱家人仍不罢休,对她一再威逼。绝望中的柳如是选择悬梁自尽。临终前,柳如是留下遗言:“悬棺而葬,不沾清土”,以三尺白绫结束了四十六载人生。
“悬棺而葬,不沾清土”,将棺木用铁索悬于墓室之中,不沾染清朝的土地。柳如是至死不归附清廷,即便死也不沾染“敌土”,保留清白。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气节!
柳如是死后,未能与钱谦益合葬。钱家族人不许她葬在钱氏祖坟。只能葬于常熟虞山脚下的一座孤坟,墓碑上只刻了五字——河东君之墓。
史学大家陈寅恪,耗时十年为柳如是立传,称其言行体现了“民族独立之精神”。更有现代学者发现,柳如是的诗作中暗藏反清密码,她编选的《尺牍》是联络义军的密码本。这个发现,令柳如是的一生更富传奇色彩。
历史对柳如是的评价经历了从污名化到赞誉的转变。清代官方史书称其“淫贱”,民国学者却视她为“女权先驱”。
柳如是博览群书,能诗文,善书画。后人从她的诗文中,读出超越时代的性别意识——她写“桃花得气美人中”,实则以花喻己,在男权社会绽放出独立之花。她的形象在文学、戏曲和影视作品中被多次重塑,成为女性独立与坚贞气节的象征。
出身卑微,却风华绝代,凭借才情惊艳四方,面对世俗偏见与冷眼,以傲骨回应,勇于追求自我价值。在爱情里,果敢决绝;在乱世里,勇担家国情怀。柳如是的一生,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成就了照耀千古的永恒传奇。
- 上一篇:公益书场 | 话老嘉兴名店
- 下一篇:《蛋镇诗社》:“黄金年代”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