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书场 | 话老嘉兴名店

发布时间:2025-08-08 13:03  浏览量:2

文 | 建国路史话

嘉兴有句俗话,“琵琶弦子叮咚响,老少爷们脚板痒”。说的是嘉兴评弹,说书的风行。全城13家书场,建国路占3家。老底子坛弄大书社与北大街公益书社,均设于民国之初。

旧时建国路188号,金渭清在恒瑞森酱园后,开设乐园书社,俗称商会书场。

由张家弄后门进出,白天为商家老板服务,康乐球、弹子房、棋牌室常年开放,老少皆宜。

夜里汽灯铮亮,琵琶声声,济济一堂;各档名家联袂献艺,评弹“开书”吸引商会老票友。

香花桥与孩儿桥中间236号,1923年童福春设公益书场,改革开放更名“嘉兴书场”。300号之虎弄后埭房,新人沈龙桂、沈桂元合股开大华旅社,胡世民改大华书场。

嘉兴建国路公益、乐园和大华三家书场,每当华灯初上,老听客三五结伴,早早静候,待上档开书。各家书社都拥有一批“粉丝”,荧虹灯闪闪亮,人来车往,支撑建国路夜生活。

评话多为单档男演员,大都独闯天下,演员只需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兼作道具,边说边演公案侠义,有声有色,彰显其英雄气概。评话俗称大书,弹词谓之小书。弹词由单档演员,也可男女自由搭配或夫妻档组合:是谓双档。且辅以三弦、琵琶乐器为引,弹奏伴唱,花腔说表,自成体系内容主打才子佳人或忠好史篇,跌宕起伏,令人入胜,颇合小资胃口当非虚言。

公益书场佚闻:

上回说到“墙坍客宿”物损数百金;本回续起“风灾脱险”积德无大碍。

1944年7月,飓风成灾,树倒屋坍。

坊间频传,陈瑞麟在公益书场说书狂风暴雨三日三夜,陈君走上书楼卧室,眠床靠廊南墙。宵夜,雨势又猛风声更大,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至夜半,恐墙湿受风寒,便唤其徒将床铺搬之北墙,安顿好后回其房呼呼入睡,陈君仍难入眠。

天将拂晓,因便急出恭床横头,见南爿墙摇摇晃晃欲坠,刚想张口急呼,南墙瞬间坍塌,轰然巨响,半垛朝外,半垛朝里,楼底书场外侧厢房,睡着场东童福春惊醒后,一看,见书场南墙已坍塌,知床靠楼房南墙,现墙坍压床上人非死必伤。

此时的他,惊呼!大事不妙。

一面高声叫先生,一面飞似上房。童经理的心跳到了喉咙口,火烧眉毛,提起一脚,踢开房门,脑门一片空白,只见南墙三根杉木柱脚折断,南面开天窗。

但见先生陈瑞麟坐桶溺便,高声安慰东家,还好!还好!巧值出恭未曾压着。遂磕见床铺无恙,便问何时搬的?

陈回应:昨夜交签子时,床在南墙边,难入眠半夜搬的。童老板感慨南墙坍塌先生半夜移床,先知先觉,想先生必受伤,不料急幸矣运矣,定是先生祖上积德庇荫。

陈答:祖上事不太清楚,我父一向待人诚意,问心无愧,我遵庭祖训也自问无愧于心。觉得屡次遇险侥幸避去,冥冥之中似有神灵庇护,阿弥陀佛!童老板想法借门板,遮盖坍墙风口。

天亮即修后,日夜两场,仍依旧开书不误。

听客问明此事,都说场东有幸,万一有人伤筋动骨,钞票晦气。而当天北门外一家南货店,打烊赌钱,遭风墙倒,一死三伤。书场坍墙并无大碍,岂不烧高香谓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