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天师钟馗传奇
发布时间:2025-07-22 19:23 浏览量:1
终南山下,桃花纷飞。一位白衣书生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眉目如画,面如冠玉,正是钟家庄有名的才子钟馗。他今年二十有五,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更难得的是生得一副好相貌,十里八乡的姑娘们见了无不脸红心跳。
"馗儿,路上小心。"钟老汉将一包干粮塞进儿子的行囊,眼中满是不舍。
钟馗拱手行礼:"父亲放心,儿子定当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他声音清朗,举止从容,腰间佩着祖传的青铜宝剑,背负装满书籍的行囊,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春风得意马蹄疾,钟馗走在山间小道上,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想着自己若能高中状元,骑马游街时的风光,面见天子时的荣耀,不禁嘴角含笑。
行至第三日黄昏,天色突变,乌云压顶。钟馗加快脚步,想找个避雨之处。转过一道山梁,忽见前方山腰处矗立着一座破败的庙宇。庙门半塌,匾额上"山神庙"三字已经模糊不清。
"暂且在此避雨吧。"钟馗自语道,迈步走入庙中。
刚踏入庙门,豆大的雨点便砸落下来,转眼间已成倾盆之势。大殿内蛛网密布,神像残缺不全,香炉倾倒,一派荒凉景象。钟馗寻了处干燥角落,取出干粮充饥。
天色渐暗,他点燃随身携带的蜡烛,借着微光翻阅《春秋》。忽然,一阵阴风袭来,烛火剧烈摇晃,几欲熄灭。
"嗯?"钟馗警觉抬头,只见庙内阴影处似有什么东西在蠕动。他握紧了腰间的青铜剑,沉声道:"何方妖孽,在此作祟?"
"嘻嘻嘻......"一阵诡异的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忽远忽近,飘忽不定。
钟馗虽读圣贤书,不信怪力乱神,此刻也不禁毛骨悚然。他"唰"地拔出青铜剑,剑锋在烛光下泛着寒光:"装神弄鬼,非君子所为!"
"哈哈哈!"一声震耳欲聋的大笑回荡在庙内,烛火应声而灭。黑暗中,一个身披红袍、头生双角的巨大身影从神像后转出,"区区凡人,也敢在本王的地盘上大呼小叫?"
钟馗只觉一股阴冷气息扑面而来,浑身汗毛倒竖。他强自镇定,剑指那红袍怪物:"你是什么东西?"
"本王乃此山鬼王,专食过路书生血肉!"红袍鬼王狞笑道,"今日你这细皮嫩肉的书生送上门来,正好给本王打牙祭!"
话音未落,大殿四角同时响起窸窸窣窣的声响。无数黑影从四面八方涌来,将钟馗团团围住。它们有的青面獠牙,有的长舌垂胸,有的眼冒绿光,个个面目狰狞。
钟馗挥剑斩向最近的一个鬼影,青铜剑却直接从鬼影中穿过,毫无作用。他心知不妙,转身欲逃,却被一股无形力量定在原地。
"读书人最是可恶,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虚伪做作!"红袍鬼王飘到钟馗面前,血红的眼睛盯着他俊美的脸庞,"今日不杀你,但要让你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说罢,鬼王张开血盆大口,喷出一股黑气直扑钟馗面门。钟馗只觉脸上一阵剧痛,如同千万只蚂蚁在啃噬。他痛苦地倒地翻滚,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哈哈哈,看看你现在这副尊容!"鬼王挥手变出一面铜镜,摆在钟馗面前。
镜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个眉清目秀的书生,而是一个面色靛蓝、眼如铜铃、须发如戟的丑陋大汉。钟馗惊恐地摸着自己的脸,触手处尽是粗糙如树皮的皮肤。
"你们这些读书人,不是最重'颜面'吗?"鬼王狂笑道,"本王倒要看看,你这副尊容还能不能金榜题名!"
众鬼跟着哄笑,声音刺耳。红袍鬼王挥袖卷起一阵阴风,带领众鬼化作黑烟散去,只留下钟馗一人在破庙中痛苦哀嚎。
雨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钟馗跌跌撞撞地走出破庙,来到山涧边。水中倒影再次证实了那可怕的改变——他确实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
"我这般模样,如何见人?"钟馗悲从中来,拔出青铜剑就要自刎。剑锋及颈的刹那,他忽然停住了。
"不,我不能死!"钟馗咬牙收起宝剑,"容貌虽改,才华仍在。我钟馗定要以真才实学证明自己!"
他撕下衣襟蒙住半张脸,继续向长安进发。沿途行人见他这副打扮,纷纷避让。有孩童被吓哭,有妇人指指点点,更有恶霸想要欺凌这个"丑八怪"。钟馗忍辱负重,将所有屈辱化作奋进的动力。
半月后,长安城近在眼前。巍峨的城墙,繁华的街市,无不彰显着大唐的盛世气象。钟馗寻了间偏僻客栈住下,日夜苦读,准备科考。
放榜之日,贡院外人头攒动。钟馗戴着斗笠面纱,挤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名字。当他看到"钟馗"二字赫然列在榜首时,不禁热泪盈眶。
"这丑八怪也配当解元?"有人认出他就是那个蒙面书生,开始起哄。
主考官卢奂闻声而来,见钟馗容貌确实骇人,便道:"这位举子,可否摘下面纱一见?"
钟馗深吸一口气,缓缓取下斗笠面纱。周围顿时一片哗然,有人甚至吓得跌坐在地。
卢奂强忍惊诧,问道:"你既为解元,想必才学过人。本官且问你,《春秋》微言大义何在?"
钟馗挺直腰板,朗声答道:"《春秋》之旨,在于正名分,辨是非,明善恶。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卢奂又问几个难题,钟馗皆对答如流,见解独到。老考官越听越喜,拍案道:"好!果然是真才实学!容貌乃天定,岂能因外貌而废人才?"
在卢奂力荐下,钟馗顺利进入殿试。考试当日,他挥毫泼墨,将多年所学倾注于答卷之上。文章气势磅礴,字字珠玑,令阅卷官们拍案叫绝。
放榜之日,钟馗被宣召入宫。金銮殿上,唐玄宗李隆基端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宣新科状元钟馗觐见!"太监尖细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钟馗整了整衣冠,昂首步入大殿。他虽容貌丑陋,但举止端庄,气度不凡。
"臣钟馗,参见陛下。"他恭敬行礼,声音洪亮。
玄宗抬眼一看,顿时眉头紧锁。只见殿下跪着一个面如蓝靛、眼若铜铃的怪人,哪有一点状元郎应有的风采?
"这......这便是今科状元?"玄宗不悦地问主考官卢奂。
卢奂连忙出列:"回陛下,钟馗虽相貌奇异,但才学过人,文章更是字字锦绣,臣等一致推举为魁首。"
玄宗摇头:"我大唐以礼乐教化天下,状元乃天下士子表率,岂能以此等面目示人?传出去,岂不让番邦耻笑?"
钟馗闻言,如遭雷击。他抬头直视玄宗,悲愤道:"陛下!臣虽貌丑,但忠心赤胆,才学亦是真才实学。若以外貌取人,岂非令天下寒士心寒?"
"大胆!"宰相李林甫厉声喝道,"竟敢顶撞圣上!"
玄宗摆手制止,叹道:"非是朕以貌取人,只是状元代表国家体面......这样吧,朕封你为探花,另选他人为状元如何?"
钟馗跪地不起,声音哽咽:"陛下,臣寒窗十载,为的就是今日。若因容貌被黜落,臣宁愿一死!"
"放肆!"玄宗拍案而起,"朕念你有才,已经格外开恩。你竟敢以死相胁?来人,剥去他的功名,赶出宫去!"
侍卫上前就要拖走钟馗。绝望之际,钟馗仰天大笑:"好一个以貌取人的朝廷!我钟馗今日以死明志,他日定化为厉鬼,杀尽天下奸佞!"
说罢,他猛地挣脱侍卫,一头撞向殿中的蟠龙金柱。"砰"的一声闷响,鲜血四溅,钟馗壮烈殉志。
满朝文武惊得目瞪口呆。玄宗也愣住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懊悔道:"是朕错了......传旨,以状元之礼厚葬钟馗,追赠官职。"
与此同时,钟馗的魂魄飘飘荡荡来到阴曹地府。阎罗殿上,十殿阎罗齐聚。
"钟馗,你阳寿未尽,为何擅闯地府?"阎王沉声问道。
钟馗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说到悲愤处,鬼泪纵横。
阎王听罢,叹道:"唐玄宗确实有失公允。但你既已身死,按律当前往轮回。念你才学过人,正气凛然,本王欲封你为驱邪斩鬼天师,专司捉拿阳间作恶的鬼怪,你可愿意?"
钟馗跪拜道:"臣愿意!定当竭尽全力,扫清世间恶鬼,不让它们再害他人!"
阎王大喜,当即赐予钟馗三件法宝:一把可斩鬼魅的七星宝剑,一面能照出鬼怪原形的照妖镜,还有一根捆仙绳。又命黑白无常带他去"化鬼池"洗练,使其获得降妖伏魔的神通。
当钟馗从池中走出时,已是一副威风凛凛的天师模样:头戴乌纱,身穿红袍,腰间悬着七星宝剑,虽然面貌依旧狰狞,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钟天师,阳间恶鬼横行,百姓苦不堪言。本王命你即刻返回阳间,斩妖除魔,护佑苍生!"阎王郑重嘱托。
钟馗领命,化作一道金光重返人间。他首先回到了那座改变他命运的山神庙。庙内,红袍鬼王正与群鬼饮酒作乐。
"红袍鬼王!"钟馗一声厉喝,震得庙宇摇晃,"你可还认得我?"
鬼王抬头,见是钟馗,先是一惊,继而大笑:"我当是谁,原来是那个丑八怪书生!怎么,做了鬼还敢回来找死?"
钟馗冷笑一声,拔出七星宝剑:"今日特来取你性命,为天下除害!"
鬼王怒吼一声,化作一团黑烟扑来。钟馗不慌不忙,祭出照妖镜,一道金光射出,照得鬼王现出原形——竟是一具样貌丑陋的干尸。
"斩!"七星宝剑凌空劈下,鬼王惨叫一声,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其余鬼怪见状,纷纷跪地求饶。
"尔等若愿改邪归正,我可饶你们不死。"钟馗厉声道,"但从今往后,必须听我号令,助我捉拿为祸人间的恶鬼!"
众鬼连连叩首,表示愿意归顺。从此,钟馗率领这群改邪归正的鬼卒,走遍大江南北,专打恶鬼,为民除害。人们尊称他为"天师钟馗",家家户户张贴他的画像驱邪避灾。
而那个因以貌取人而逼死忠良的唐玄宗,每当夜深人静时,总能听见殿外传来铁链拖地的声响,仿佛在提醒他曾经犯下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