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任性公主萧玉瑶?她做了什么让这个萧衍的小棉袄成了噩梦?

发布时间:2025-07-13 23:00  浏览量:1

引子:
最近翻《南史》,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八十五岁 饿 死台城的结局,总让人琢磨:

要是没有侯景那几千残兵搅局,这位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真能熬过乾隆爷八十九岁的坎儿?历史当然没法假设。

但细抠梁朝这根大梁是怎么被蛀空的,火苗子竟是从他心尖上的嫡长女——永兴公主萧玉瑶的绣房里蹿出来的。

这位顶着南朝顶级门阀光环出生的金枝玉叶,因为一场羞辱驸马的恶作剧,结结实实挨了亲爹一顿往死里揍的毒打。

怨恨的毒藤就在皮开肉绽的痛楚里生了根,最后被另一个窝 囊 废野心家浇灌成了弑父的毒计。

帝王家后院的火,烧起来往往能燎了整个王朝的根基,这次也不例外。

咱们就从建康城里那桩让驸马爷捂脸痛哭的婚姻闹剧说起。

永兴公主萧玉瑶,梁武帝萧衍和原配郗徽皇后嫡出的头一个闺女。

《南史·后妃传》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她娘郗徽,出身顶级门阀高平郗氏,外祖母更是宋文帝刘义隆的亲闺女寻阳公主。

这血统,搁在“士庶天隔”比城墙还厚的南北朝,那就是纯金镶钻的凤凰蛋。

萧衍对这个嫡长女,宠到什么份上?

史官就干巴巴一句“常所钟爱”,但《资治通鉴》补了个活灵活现的细节:

萧玉瑶在宫里横着走,连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昭明太子萧统,远远瞅见这位姑奶奶的影子,都得赶紧绕道走,生怕哪口气儿喘不对惹她不痛快。

这么惯着,真惯出毛病了。

萧玉瑶那脾气,搁现代心理医生那儿,诊断书估计得写“公主病晚期,伴严重反社 会 人格倾向”,骄纵任性,无法无天。

萧衍瞅着不对劲,琢磨得找个狠角色来管管。

他相中了老铁杆、心腹殷睿家的公子——殷钧。

翻翻《南史·殷钧传》,这小伙子被夸得天花乱坠:

学问扎实,办事利落,一手隶书写得那叫一个漂亮,建康城的文人墨客都抢着模仿他的字帖,属于当时的“顶流书法博主”。

当官更不含糊,在宣城郡守任上干出过硬邦邦的政绩:往年夏秋必闹疟疾,死人一片一片的。

殷钧上任,二话不说组织医师上山采药,搞防控,硬是让整个宣城郡三年没再听说疟疾这回事儿;

连盘踞山里的土匪团伙,都服了他治理的手段,卷铺盖跑路了。

论家世,兰陵萧氏的铁杆姻亲;论能力,能文能武有实绩;为人还低调务实。

按常理,这简直是皇帝老丈人梦寐以求的乘龙快婿。

偏偏萧玉瑶一万个瞧不上眼。

《南史》一点没给公主留面子,直戳戳点明原因:第一嫌殷钧“形貌短小”,个子矮;第二嫌他“体羸多疾”,身子骨弱不禁风。

用现代大白话讲:又矮又病,中看不中用,纯纯一个“矮 冬瓜”。

公主心里憋着的那股邪火,总得找个口子撒出去。

她琢磨了个阴损的招儿。

按南朝的老规矩,公主出嫁后住自己的“公主第”,驸马没得到召见,门都甭想进。

朝廷怕公主耍赖不尽夫妻义务,硬性规定每月必须见几回面。

到了法定“驸马探亲日”,萧玉瑶提前叫人把驸马府待客的正厅墙壁,刷得雪白雪白,跟灵堂似的。

然后她让人用最丑最潦草的字体,密密麻麻写满她公公“殷睿”的大名——那场面,活像贴满了诅咒死人的符咒。

殷钧那天兴冲冲来赴约,一推门,抬头满墙都是亲爹的名讳,还写得歪七扭八跟鬼画符一样,脑子嗡地一声就炸了。

《南史》就七个字,画面感强得能当电影分镜:“钧辄流涕以出”——这位才子驸马,当场捂着脸,嚎啕大哭着冲出了门。

公主躲在帘子后头,看着恶作剧大获成功,乐得直拍大腿,还假惺惺派了几个丫鬟追出去喊:

“驸马爷留步!公主请您回来呢!”(实际心里早笑翻了)。

这事儿跟长了翅膀似的,转眼就飞进萧衍耳朵里。

皇帝气得肺管子都要炸了,抄起手边一柄沉甸甸的犀牛角如意,旋风一样冲进公主府。

对着自己从小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亲闺女,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往死里揍的毒打!

那柄结实的犀角如意,硬生生在公主娇贵的身子上被打得稀巴烂,碎片溅了一地,萧衍才喘着粗气停了手。

萧玉瑶这辈子锦衣玉食,连句重话都没听过,哪受过这种皮开肉绽的罪?还是为了一个她打心眼里瞧不起的窝囊男人!

挨打的地方火辣辣地疼,心里的屈辱和怨恨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

这颗要命的怨恨种子,算是带着血肉,深深埋进了公主的心窝子里,就等着有心人拿恶毒的肥料来浇灌了。

给这毒种子浇水施肥的“有心人”,很快就冒头了——萧衍同父异母的六弟,临川王萧宏。

翻翻《南史·萧宏传》,这位王爷长得倒是一表人才,“长八尺,须眉如画”,标准的美男子。

可惜皮囊好看,胆子却比老鼠还小。

公元505年,萧衍让他挂帅北伐,几十万大军开到洛口(今安徽怀远),刚碰上北魏的援军,兵力明明占着优势呢,萧宏吓得魂飞魄散,死活不敢下令打。

北魏那边的将领都乐了,特意派人给他送去一整套女人用的头巾、胭脂、首饰,还编了首流行歌谣,管他叫“萧娘”(意思就是“萧家那小 娘 们儿”)。

后来军营里夜里闹了场虚惊(史书叫“夜惊”),可能是谁的马炸了营,萧宏以为北魏大军杀到跟前了,连帅印都顾不上拿,丢下几十万大军,只带了三五个心腹亲兵,骑上马没命似的狂逃回建康。

这种极品草 包,萧衍也不知怎么想的,居然还继续重用,让他管着首都建康城的防务!

直到有一天,萧衍打算去光宅寺烧香拜佛。

刺客提前埋伏在他必经之路的一座浮桥“骠骑航”下面。

也是萧衍命不该绝,临出门前右眼皮狂跳,心里突突得厉害,临时改了主意,绕道从另一座浮桥“朱雀航”走了。

埋伏的刺客扑了个空,很快被逮住。

严刑拷打之下,供出了幕后主使——正是萧宏!

萧衍看着那份滴着血的口供,再想想刘宋、南齐那些年宗室骨肉杀得血流成河的惨剧,心凉了半截。

他把萧宏叫进宫里,撂下一句狠话:“我的本事比你强一百倍,坐在这位子上还天天战战兢兢,生怕摔下来。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动这心思?

我不是不能学周公杀管叔、汉文帝诛淮南厉王刘长!是看你蠢得可怜,不忍心下手!”(“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为何者?我非不能为周公、汉文,念汝愚故。”原话够狠)。

经此一吓,萧宏在搞政变夺权这条道上算是暂时消停了。

但人总得找点事干,他掉头扎进了疯狂捞钱的新赛道。

很快又有人给萧衍打小报告:临川王府里有上百间库房,门锁得死紧,里面怕不是藏着兵器铠甲,准备造反吧?萧衍一听,汗毛都竖起来了,坐不住了。

他找了个借口,说是给萧宏最宠爱的小妾江氏送点宫廷礼物,亲自带着人上门“查水表”。

结果库房大门一开,好家伙!《南史》记载得贼详细:“宏性爱钱,百万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间。

”钱多得堆成山,用黄纸标签标着“一百万钱一堆”,紫纸标签标着“一千万钱一库”,光这种堆钱的库房就三十多间!其他库房塞满了堆积如山的绢帛、漆器、蜜蜡、朱砂这些贵重得吓死人的东西。

萧宏搓着手,一脸谄媚地赔笑:“哥,六弟我没啥别的爱好,就喜欢攒点小钱儿…”萧衍一看没武器,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居然还拍着弟弟的肩膀夸他会过日子,懂得理财!

萧衍哪能想到,他这怂包弟弟表面认栽,背地里早就换了赛道搞投资——权谋夺权风险太高,不如走“裙带关系”路线,搞长期潜伏。

萧宏那双贼眼,精准地瞄上了满肚子怨毒正无处发泄的亲侄女——永兴公主萧玉瑶。

《南史》石锤记载:“宏又与帝女永兴主私通”。

这对亲叔侄,一个恨爹恨得咬牙切齿,一个做梦都想把亲哥从龙椅上掀下来自己坐上去,干柴烈火一拍即合,勾搭成奸。

枕边风一吹,萧宏就给永兴公主画了个香喷喷的大饼:“好侄女,只要你帮我弄死 你 爹,大事一成,我当皇帝,立马封你做皇后!”(“许事捷以为皇后”)。

萧玉瑶摸着身上早已结痂却仿佛还在隐隐作痛的伤痕,想起那柄碎裂的如意,恶向胆边生:亲爹?挡我路的,都得死!弑了!

机会说来就来。

晚年的萧衍彻底沉迷佛法,动不动就在皇宫里搞“三日斋”,要求所有皇子公主必须到场吃斋念佛。

某次斋戒日,永兴公主带着两个“贴身婢女”,准时进了宫。

就在她们一行人迈过高高的宫门槛时,意外发生了。

一个“婢女”不小心踩掉了自己的鞋子。

就在她弯腰低头去捡鞋子的那一刹那,把守宫门的侍卫头领(直阁将军)贺徽,眼睛毒辣,心里咯噔一下——这“婢女”弯腰时,肩背肌肉贲张虬结,露出的手指关节粗大有力,皮肤粗糙,哪有一点女儿家的纤细柔美?

这分明是个练家子男人假扮的!贺徽汗毛倒竖,立刻把这不寻常的发现报告了掌管后宫的丁贵嫔(太子萧统的生母)。

丁贵嫔一听,魂儿都快吓飞了,这还了得?但老成持重的她怕打草惊蛇,万一逼急了刺客当场行凶伤及皇帝就完了。

她一边强作镇定,稳住局面,让公主一行按原计划去斋房,一边火速密令贺徽:带上八个身手最好、最机警的精锐侍卫,提前潜入皇帝诵经的斋房,藏在厚重的帷幔后面,屏住呼吸,随时准备扑出来!

斋房里香烟缭绕,一片肃穆。

萧衍正闭着眼睛,虔诚地诵念着佛经。

永兴公主假惺惺地上前几步,要给父皇请安问好。

就在她靠近的瞬间,身后那两个“婢女”眼神陡然变得像恶狼一样凶狠,手猛地就往裙子底下摸去!寒光一闪,匕首就要出鞘!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哗啦”一声,厚重的帷幔被猛地掀开!

八个如狼似虎的侍卫大汉,饿虎扑食般从暗处闪电般冲出!

没等那两个假婢女把凶器完全拔出来,就被死死地按翻在地,脸贴着冰凉的地砖,动弹不得。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闭目诵经的萧衍吓得魂飞魄散,直接从坐榻上滚了下来,狼狈不堪。

人赃并获,没什么好抵赖的。

严刑拷打之下,两个刺客竹筒倒豆子全招了:幕后主使,正是临川王萧宏!萧衍看着那份沾着血和泪的供词,再看看一旁面如死灰、抖得像秋风里落叶的亲闺女萧玉瑶,终究还是没狠下心肠赐死。

《南史》记载了他的处置:秘密处死了那两个倒霉的刺客;把永兴公主押回她的公主府,大门落锁,派重兵看守,终身软禁。

萧玉瑶从云端跌入囚笼,巨大的落差、刻骨的怨恨、还有无尽的恐惧日夜折磨着她,没过多久,就郁结于心,一命呜呼了(“主恚死”)。

至于萧宏?听说刺杀败露,侄女被囚,天天晚上做噩梦,梦见哥哥提着刀来砍他,吓得魂不附体。

公元526年,终于一病不起。

萧衍的操作堪称诛心典范:他前前后后,“亲临探病”了七次!外人看来,这是感天动地的兄弟情深。

可实际呢?史书没明说,但想想每次皇帝哥哥“关切”地坐在病榻前,萧宏得吓成什么样?估计缩在被子里抖得跟筛糠似的。

这哪是探病,分明是索命!果然,拖到四月,萧宏就在这无休止的恐惧折磨中,活活吓死了。

萧衍还给他操办了一场极其风光的葬礼,追封侍中、大将军,全套高规格仪仗,面子上的功夫,做得滴水不漏。

亲闺女和亲弟弟接连的背叛,像两把生锈的钝刀子,慢吞吞地、一下下地,把萧衍那颗曾经叱咤风云的心捅成了筛子。

打那以后,这位曾经文武双全、雄心勃勃的开国皇帝,彻底“佛系”了,或者说,彻底在现实中绝望了,只能把全部身心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佛国。

《南史·梁本纪》记录了他一系列堪称疯狂的举动:脱下象征皇权的龙袍,换上粗布僧衣;放着龙椅不坐,四次跑到皇家寺院同泰寺里“舍身”出家当和尚。

每次“出家”,都逼得朝廷满朝文武急得跳脚,得凑够天文数字般的巨款(动辄几个亿),才能把这尊“皇帝菩萨”从寺庙里“赎”回皇宫继续当皇帝!

皇帝都带头这么干,底下的人能不疯魔吗?

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那是前朝!

到了萧梁末年,根据唐代和尚法琳在《辩正论》里引用的南朝官方统计,光首都建康城一个地方,就有佛寺2846座!

全国登记在册的和 尚 尼 姑,人数高达82万!

北边敌国写的《魏书·岛夷萧衍传》里,算过一笔极其扎眼的账:这么多人不种地、不交税、不服兵役劳役,朝廷所有的赋税徭役负担,全压在了剩下那些普通小民头上。

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小民也只好剃了头跑去当和尚尼姑!恶性循环,雪球越滚越大。

土地大片大片荒芜,长满了野草。

国库穷得叮当响,老鼠进去都得哭着出来。

军队更是惨不忍睹,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手里的刀枪都生了厚厚一层锈,别说打仗,能扛起来就不错了。

这根被皇帝亲手放任蛀空的大梁柱子,终于在公元548年轰然倒塌。

北边东魏(后来变成北齐)的叛将侯景,带着被东魏主力揍得只剩几千人的残兵败将南下碰运气。

看似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防线,因为守军饿得两眼发昏、连刀都拿不稳,一触即溃,成了个大笑话。

当侯景的叛军像潮水一样围困住皇宫台城时,据说有伺候了萧衍一辈子的老太监,看见这位枯槁如柴的老皇帝,望着宫墙外满城的烽火狼烟,嘴里喃喃地念叨着: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曾经那个在钟离之战击退十万北魏铁骑的枭雄,最终被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那场始于女儿闺阁怨恨、发酵于兄弟贪婪懦弱、最终引爆于全民信仰崩塌的连锁反应——活活 饿 死 在冰冷的净居殿里,终年八十五岁。

一个时代,连同它荒诞而惨烈的因果,就此落幕。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倾向,只是做故事讲解和叙述!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并且进行了一些技术修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

1梁书 卷七 列传第一.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1-01-08]

2南史 卷六十 列传第五十.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1-01-08]

3南史 卷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一.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1-01-08]

4《梁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武皇帝,讳衍,汉相国何之后也.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2-07-19] 5《梁书.武帝本纪》:道赐生皇考讳顺之。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曰太祖。.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2-07-19]

6《梁书.卷七.列传第一》: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也。生长沙宣武王懿、永阳昭王敷,次生高祖。.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2-07-19]

7《梁书.卷七.列传第一》:高祖德皇后郗氏,讳徽,高平金乡人也。父烨,太子舍人,早卒。.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2-07-19]

8《梁书.卷七.列传第一》:烨尚宋文帝女寻阳公主。.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2-07-19]

9《梁书.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高祖与睿少旧故,以女妻钧,即永兴公主也。.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2-07-19]

10[唐]李延寿《南史》卷六十《殷钧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4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