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贤 和武则天争皇位 失败被流放 29岁含冤自尽 身世成千古之谜
发布时间:2025-11-18 11:41 浏览量:1
武则天与李治共育6个子女,个个曾是帝王掌心宝,可唯独嫡次子李贤,不仅史书上难寻半分母子温情,最终还被亲母亲手逼死。更离奇的是,坊间流传他是李治与武则天亲姐姐的私生子,只因挡了武则天称帝的路,才落得惨死下场。
影视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被唐朝人惋惜“若他活着,武后难登九五”的章怀太子,到底是不是武则天亲生?他与母亲的血海深仇,真的源于身世丑闻,还是另有隐情?拨开历史迷雾,才发现真相比“私生子”传言更残酷!
李治一生最忌惮的就是“诸子夺嫡”——他亲眼见证父亲李世民杀兄逼父,自己也因兄弟内斗才侥幸继位。
所以他对儿子们的举动敏感到极致:废太子李忠只因一句“谋反”传言,就被他赐死;皇子斗鸡让王勃写篇檄文,都能惹得他勃然大怒,将才子逐出长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就是这样一个严防死守的帝王,却在太子李弘健在时,给了嫡次子李贤超乎寻常的权力。671年,17岁的李贤被下令接管尚书省日常事务。要知道,尚书省统领六部,是大唐行政核心,此前只有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
李治这一反常操作,只因太子李弘有个致命硬伤:体弱多病。自4岁被立为太子,李弘虽仁孝聪慧、深得民心,却常年被病痛折磨,甚至无法正常监国。李治舍不得废黜爱子,只能提前培养李贤做“备胎”,为帝国传承留条后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对李贤而言,这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4年里,他深耕政务、积累经验,早已不是懵懂皇子。675年,李弘猝然离世(死因成谜,时人疑为武则天毒杀),不到两个月,李贤就从备胎转正,成为大唐新太子。而此时的李治风眩症加重,眼难视物,干脆让李贤直接监国,当起了“实习皇帝”。
李贤没有辜负信任,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大臣们交口称赞,李治更是下旨褒奖。可这份风光,却让一个人坐立难安——武则天。她早已习惯借着李治病重掌控朝政,如今李贤健康能干、威望日盛,还得到父皇放权,这意味着她将彻底失去手中的权力。
更让武则天警惕的是,李贤刚当上太子,就干了件“敏感事”——他牵头注释《后汉书》。
编书注书在唐朝是皇子搜罗人才、提升声望的常用手段,可《后汉书》偏偏聚焦东汉历史,可东汉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女主称制、外戚专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则天瞬间嗅到了威胁:这个儿子,分明是在指桑骂槐,暗讽自己干政!更让她忌惮的是,李贤注释的《后汉书》并非面子工程,而是干货满满、影响深远,一时间赞誉无数,李贤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作为反击,武则天立刻送了两本书给李贤——《少阳政范》(太子行为守则)和《孝子传》,明着是教导,实则是敲打:你这个太子、这个儿子,做得还不够格!除此之外,她还频繁写信责骂李贤,不断打击他的自信。
就在李贤腹背受敌时,一则致命流言也在宫中传开:“李贤不是武则天生的,是李治与韩国夫人(武则天亲姐姐)的私生子,为掩丑闻才养在武则天名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流言让李贤彻底慌了。论时间线,他姐姐安定公主654年出生,他655年1月就降生,母亲刚出月子就怀孕,确实太过仓促;论母爱,他从小就没感受过武则天的温情,与其他兄弟姐妹截然不同。流言如针,扎得他既迷茫又恐惧——自己的太子之位,难道从根上就是错的?
武则天姐姐 影视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诡异的是,面对这足以动摇国本的流言,李治和武则天都选择了沉默,没有任何澄清。而这沉默,成了压垮李贤的第一根稻草。
让李贤雪上加霜的,还有一个人的死——武则天的宠臣明崇俨。明崇俨是个懂医术的神棍,深得李治信任,还经常在李治面前说“李贤面相不堪承继大统,李显、李旦更有帝王命”。这些话传到李贤耳中,让他对明崇俨恨之入骨。
679年,明崇俨在洛阳被人暗杀,凶手踪迹全无。武则天想都没想,就把矛头指向了李贤:“除了他,没人有这么大的恨意!”可因为没有证据,仅凭猜测无法定罪,武则天只能耐心等待时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后,时机来了。武则天派人向李治揭发李贤谋反,随后立刻派人搜查东宫,竟搜出了数百具铠甲!在古代,私藏铠甲是重罪,唐朝规定私藏3具就可处死刑,数百具铠甲,那简直是谋反的铁证。
没人知道这些铠甲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李贤不堪打压,为自保而私藏;有人说这是武则天的栽赃,是她悄悄派人放进东宫的;也有人说李贤确实有谋反之心。但无论真相如何,铁证如山,李贤百口莫辩。
更致命的是,李贤的男宠赵道生突然反水,声称是李贤派他刺杀了明崇俨。两条罪名叠加,就算李治再疼爱这个儿子,也无力回天。680年,李贤被废黜太子之位,第二天,他的弟弟李显就被立为新太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治终究是心软了,他不忍杀子,只是将李贤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巴州。李贤离京时衣裳单薄、身无长物,还是新太子李显偷偷派使者送去寒衣,才让他勉强熬过严冬。
李贤在巴州荒凉之地苦熬了两年,在公元683年,李治驾崩,李显继位。可仅仅55天后,李显就被武则天废黜,幼子李旦成了傀儡皇帝,大唐实权彻底落入武则天手中。
此时的武则天,最忌惮的就是远在巴州的李贤。这个曾经做过5年太子、威望极高的儿子,哪怕身处绝境,也可能成为反对者的旗帜。为了永绝后患,她派心腹丘神勣前往巴州,以“搜查谋反证据”为由,监视李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丘神勣到了巴州,一番搜查毫无所获,便直接将李贤囚禁起来,逼迫他自尽。公元684年,不到30岁的李贤,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武则天得知消息后,假意哀悼,还将丘神勣贬官以掩人耳目。可没过多久,丘神勣就官复原职,愈发受宠——这一切都在暗示,逼死李贤,正是武则天的授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神龙政变后,李显复位,才将李贤改葬到李治身边;李旦继位后,更是追封他为“章怀太子”,为他平反昭雪。两个弟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始终认这个哥哥,而那些“私生子”的传言,更像是武则天为了打压李贤而刻意散播的谣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李治纳寡妇为妃在唐朝司空见惯,若李贤是韩国夫人生的,李治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给她名分,无需遮掩;
2. 武则天连亲姐姐韩国夫人和外甥女都容不下,又怎会抚养情敌的孩子?
3. 若李贤不是嫡子,武则天早就能像扳倒李忠、李素节那样,轻易剥夺他的继承权,压根不会让他做4年备胎、5年太子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李贤真正的“原罪”,可能从来不是身世,而是他太健康、太能干。他的存在,阻碍了武则天揽权称帝的脚步。在权力面前,亲情变得不堪一击:武则天需要的是听话的傀儡,而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威胁自己地位的太子;李治对李贤的疼爱,也终究抵不过对权力制衡的考量,在母子争斗中选择了袖手旁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贤的悲剧,是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缩影。他本是文武双全的储君,却生在帝王家,遇上了野心勃勃的母亲。太能干成了他的催命符,最终落得含冤而死的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本文基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及章怀太子墓志铭等权威史料创作,部分情节为增强可读性进行文学化处理。历史解读具有多元视角,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旨在还原李贤的悲剧人生与时代背景,并非唯一定论。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相关正史典籍及学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