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芈月传》骗了,真实的“芈月”很彪悍,武则天都得逊色几分

发布时间:2025-07-16 15:21  浏览量:1

就在年复一年的午后,客厅电视清晰地循环着那部已多年未播的历史长剧,又翻红了——《芈月传》。年少时它太热闹,许多人和同龄人一道,在饭桌间边嚼边追。剧里的打杀、宫闱、情情爱爱的宏大场面,占据了每个人余下的半晌时光。可有谁在认真琢磨过那宽屏幕中晃动的人影,到底是真的芈月,还是被后人编织美化过的某种历史投影?随着城市逐渐安静,居家的日子越发频繁,某些浅层流行终于沉淀为深思。

《芈月传》的故事设定很明快,毫不拖泥带水。“芈月”——这个名字,古书上其实根本不存在。但编剧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型正是大秦宣太后,一个从名字到命运都颇出人意料的女人。有人说她注定是伟大人物,生逢乱世便要造势起风;也有人说她原本只是浮萍一朵,实在赶上了命里无常。这个女人的生命跨度,远大于一般女子的荣荣枯枯。

镜头拉至剧中,她是被楚王宠爱的公主,是幼年的无忧无虑,是楚宫春宴餐桌上一缕温柔笑意。人生的残酷大约总发生在岁月的拐角。父王南征未归,母亲被赶出宫门,锦衣玉食瞬间归零,“小公主”化身流浪人。那群少年意气,情意绵绵,楚公子与她约定一生,却敌不过朝堂制度。命运,是不是总在最美地方,猝然把人拍回现实?

一路曲折,她成为秦宫的低阶姬妾。楚人嫁秦,八子之名,在王宫的等级里不过中等靠下,乃至于许多史家对她起步的这段评价,只留匆匆几笔。照这个标准,历史里大多数女人一生也就到此为止。然而芈八子不是。她像是天生会在乱流中沉浮捕鱼的人。别以为她靠的是美色。那年秦惠文王去世,波云诡谲的宫廷权斗才刚刚上演。

大权旁落的一瞬,每个人都以为棋局已定。惠文王后掌大权,把芈八子的儿子嬴稷流放边疆做人质,坐上帝位的是她另一子赢荡(后为秦武王)。武王勇悍过人——不,有点太爱拼命了。试图举鼎,以力服人,豪气直冲云天,却也因鼎崩身灭,这一切好像寓言里最典型的“英雄悲剧”。遗憾、突变,一夜之间,帝位成了无主之地。外界也不打算袖手旁观,赵武灵王挥兵而至,支持嬴稷做了秦王,幕后推手是谁?是那个最不起眼的女人。

嬴稷年幼,国家权柄又一次转到了宣太后手中。熟悉历史的老人们大概率要摇摇头,这能成吗?一位来自异乡的女子,儿子的名义摄政,周边虎狼环伺。局外人以为她不过是暂时的过渡,转眼又会随着新天子的成长被遗忘。然而她没有退场。短短数年,一步步清算政敌,对权力的把控几乎滴水不漏。断腕、果断、稳扎稳打,鲜血换来黄金时代的序幕。

但“守边”才是她最大的考验。“羌戎跋扈”不光是纸面上的威胁,义渠实力雄厚,西北边陲随时有人刀光剑影。战争?热血方刚的男人们一律这样建议。可她按兵不动,想了条更阴狠,又更彻底的路数。笑一笑,不言语,待得时局皆醉,她独醒。别人以为灭义渠要用铁骑,她却用一场精心设计、长达数十年的心理攻势就把对方送进了墓穴。与义渠王交好生子,许以假情假意,熬得他彻底无防。关键一日,人头落地,义渠国顷刻归于秦统治。数十年不动声色,转眼间抽刀断水,一切归零。

谁说男女有别?秦朝历史再往前翻,能拿出这样大笔伐谋的女子,实属罕见。她不需要靠儿子的孝顺或宫廷支撑。没有她,嬴稷就是人质,没有国家。四贵主政,实际上太后团体垄断朝堂。嬴稷被架空、毫无威望,外有人觊觎、内臣分立,朝野人心惶惶。直到一个叫范雎的谋士出现。政策、亲政二字,在宣太后自信无比的管控下形同虚设。范雎果然不失手腕,靠着一套“文信侯”策略博得秦王信赖,趁机清算四贵,连带着逼宣太后退位。

气势汹汹的宫闱夺权,落到最后却变了色。宣太后放得开,闲云野鹤享清福,自此宫廷风雨也消停不少。你要说什么苦情身影?很抱歉,人家小情人照找,日子自在似桂花高酒,不露一分悲凉。人人只爱传颂武则天,其实比起执政时长、手腕之利、心机之深,竟都不见得盖过宣太后半分。

正史记载,宣太后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摄政太后。她曾有能力废立天子,却没有强求。政坛不驻铁血,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大格局。纵观她四十年执政,秦国没有惨败,将义渠收入麾下,彻底扫除了地理障碍,令东方六国始终忌惮。她用最冷静的方式独断专行,却为后来的“东进统一”创造了无人能撼动的外部环境。这个女人在权力巅峰处,一面温情一面铁石,比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有算计。而现代人最爱看的《芈月传》,偏偏舍不得把这种硬核展示出来。

剧集里,芈月动辄愁眉苦脸,偏于情爱,被大环境推着向前。编剧怕观众太难受,故意放大弱小、漂泊、中年失意的细节;现实宣太后却坚韧得令人发怵。她给儿子的施压,比任何父权都狠。皇宫里,主宰国运,朝堂外,放手江山。就像棋局,以退为进,步步有余地。

看看历史,无数女人只能作为配角被描述。可宣太后来了,她就霸占主角位。权谋、柔情、狠辣、幽默,用尽人生彻底。被命运抛到了最糟糕的地方,反手添上最漂亮的一笔。她可以欺骗整个对手国家的君王,也能宽容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后来将她逼退。这种格局,让后世多少统治者都仰望。

对比一下武则天。确实,武则天九死一生,从一个才人一步步上位,却主要依靠宫廷斗争和政治联姻。她敢于坐上皇座,这很罕见。但她一生皆在跟男人对弈,而宣太后则直接用自己的计谋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格局,持续将近半个世纪,从内政到外交,兵不见血就彻底改写了西出战略。这等气魄,哪怕现代故事里模仿得例子再多,也都难及半分。

回头再看那些年热播的电视,《芈月传》只是为了打动大众——温情脉脉,抚慰俗世人的柔弱和渴望。观众爱看公主的身世坎坷,最能理解从被遗弃到掌权的心理落差,却很难理解那个冰冷、果断、计谋千里的真宣太后。这才是影视和真实历史最大的断裂层。编剧用小女人的浪漫温柔圈粉,却全然忘了这世界最厉害的女人,未必用柔情吸引人,她本质上和猛虎无异。很多人讶异她的狠,却叫嚣要演绎她的爱,看的不过是自己心里的投影而已。

在长河中,每个人都曾试图见到历史真正的样子。真正留下痕迹的,从不是那些在屏幕上被反复演绎的悲情细节,而是背后一拍即合、暗流涌动的权谋。宣太后活成了她那个乱世的王,她不需要谁来歌颂。就像秦国后来吞并六国,成为帝国,在漫长的追逐里,她早成了最锋利的那把暗刃。与时代对抗,不留余地。

路过荧屏,年复一年,观众总爱怀念荧幕中温柔的芈月。但只要想起史书里那个宣太后,所有现代影视剧的镜头立刻褪成浅色。她留下的,不止于皇权,更塑造了帝国的长夜。其实结局早有伏笔。古人云女人也可独撑天地,握乾坤于股掌。注解在这里,不是才子佳人,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一位真正的女主的狡黠与决绝。历史,终究比戏剧更残酷,更壮美——只是,大多数人没看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