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休书,两份姻缘》—— 阴差阳错的“换妻”局——详细版

发布时间:2025-11-17 21:56  浏览量:1

一、才子落难

江南水乡,吴州城内,杏花春雨时节。

赵云客独坐窗前,望着淅沥雨水打湿庭前残破的芭蕉。赵家本是书香门第,奈何去年一场大火,将宅院家产烧去大半,父母相继忧愤而亡,只留下这空壳门楣。

书童墨痕端着粗茶进来,低声道:“少爷,王老爷家又派人来催问,那聘礼...何时能备齐?”

赵云客苦笑。他与城中王主簿之女王蕙娘自幼定亲,当年赵家显赫时,王主簿趋之若鹜。如今赵家中落,王家便处处刁难,聘礼一加再加,分明是要他知难而退。

“告诉来人,三日之内,我必亲自登门给个交代。”

二、各有图谋

与此同时,王宅内厅,王主簿正与夫人密议。

“赵家小子如今穷得叮当响,怎能将蕙娘嫁去受罪?”王夫人捻着佛珠,语气却尖刻,“孙员外前日托媒人来,愿出千两聘金纳蕙娘为妾,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王主簿皱眉:“可蕙娘与云客有婚约在先...”

“婚约?”王夫人冷笑,“若那小子自愿退婚呢?”

她取出一封伪造的休书,上面模仿赵云客笔迹写道:“赵门不幸,家道中落,不敢耽误小姐青春,自愿退婚,另觅良缘...”

同一时刻,城西绣坊内,美貌的绣娘秦晓娘正对着窗外出神。她与贫寒书生李文靖两情相悦,奈何孙员外偶然见她一面,惊为天人,定要纳她为妾。

孙家派来的媒婆将聘书拍在桌上:“晓娘啊,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李文靖穷得连赶考盘缠都凑不齐,你跟了他,一辈子受苦?”

三、阴差阳错

次日清晨,两路送信人同时出发。

王家小厮揣着伪造的休书往赵家去,孙家仆人带着聘书赶往秦家。行至城隍庙前茶馆,二人恰巧相遇。

“王兄这般匆忙,往何处去?”

“送封信到赵家。你这是?”

“巧了,我也送信,去秦家。”

二人饮茶闲谈,临走时匆匆忙忙,竟将信函拿错!

半个时辰后,秦晓娘颤抖着手读完那封“休书”,泪如雨下:“文靖他...竟要另攀高枝?难怪这些时日避而不见...”

她心灰意冷,当即收拾行装,决定前往城外慈云庵落发出家。

而王蕙娘接到孙家聘书,先是一惊,旋即看出破绽:“这聘书日期不对,分明是早有预谋。”她心思机敏,立刻明白这是父亲安排的诡计。

“翠儿,你去告诉孙家,这门亲事我答应了。”王蕙娘眼中闪过决然,“但要他们明日便来迎娶,一切从简。”

四、将计就计

翌日,孙家花轿临门。

王蕙娘凤冠霞帔,在父母欣慰的目光中登上花轿。轿行至半路,她突然惊呼腹痛,要求停轿休息。

趁仆从不备,她悄然溜出花轿,早已候在路边的赵云客接应她,二人迅速消失在街巷中。

“蕙娘,你这一招真是险中求胜!”赵云客拉着她的手,又惊又佩。

王蕙娘微笑:“我若不当机立断,只怕真要给那孙员外做妾了。如今当务之急,是找到那封真正的休书,还你清白。”

而此时,慈云庵内,秦晓娘青丝即将落地,李文靖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晓娘!我遍寻你不着,为何要出家?”

得知原委后,李文靖大怒:“我何曾写过休书?那定是孙员外使的诡计!”

五、水落石出

三日后,吴州府衙。

赵云客击鼓鸣冤,状告王主簿伪造文书、破坏婚约。王蕙娘当堂作证,呈上孙家聘书。

王主簿矢口否认:“大人明鉴,下官从未写过什么休书!”

正当僵持之际,李文靖携秦晓娘上堂,呈上那封送错的休书:“大人,这封休书笔迹虽模仿得极像,但晚生认得,这是王主簿幕僚周师爷的笔法!”

原来李文靖曾在周师爷处做抄写,对他的笔迹特征了如指掌。

人证物证俱在,王主簿只得认罪。孙员外也因强纳民女被罚银五百两。

六、花好月圆

一月后,两顶花轿同时从赵府出发。

赵云客与王蕙娘终成眷属,而李文靖在赵云客资助下,与秦晓娘喜结连理。婚宴上,两对新人相对而拜,成就吴州城一段佳话。

后来,李文靖高中进士,与赵云客同朝为官,两家世代交好。而王主簿与孙员外则沦为全城笑柄,那“一纸休书换得两段良缘”的故事,也被编成戏文,在江南广为传唱。

每当戏台上唱到“阴差阳错天作合,慧眼识得真姻缘”时,台下的赵云客总会与身边的王蕙娘相视一笑,轻轻握住她的手。

命运弄人,却也成全人。一纸休书,两份姻缘,终究是老天爷写就的最好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