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重俊突袭武三思,喋血玄武门始末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49
发布时间:2025-10-08 08:30 浏览量:1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49
武三思弄死张柬之等五位神龙政变的功臣后,那权势真是大到没边儿了,朝廷内外都是他的人。当时给他当爪牙最出名的有几个人,号称“五狗”:
一个是御史中丞周利用,还有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这帮人整天守在三思家门口巴结,只要三思一叫,没有不赶紧照办的,所以当时的人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五狗”。
之前那个宗秦客因为贪污被罢官,发配到岭南死在那儿了。他弟弟宗楚客和宗晋卿,靠着武三思推荐做了官,一路高升,宗楚客居然当上了兵部尚书,宗晋卿也成了将作大匠。
还有个纪处讷,是武三思的姨夫。三思的姨娘有几分姿色,三思就看上了,纪处讷也真够大方的,放任自己老婆跟三思通奸。三思投桃报李,就提拔他当了太府卿。京城里的人都把他们(宗楚客、宗晋卿、纪处讷)并称为“宗纪”,提到他们都侧目而视。
武三思又提拔郑愔当侍御史,崔湜当兵部侍郎。崔湜是以前御史崔仁师的孙子,他爹叫崔挹,因为儿子得宠,自己也当上了礼部侍郎。父子俩同时做侍郎,这在唐朝可是少见的事儿。崔湜感激不尽,更加死心塌地为三思卖命。
武三思曾经对人说:“我管他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对我不好的就是坏人。”那帮想巴结他的官员听了这话,更是拼命讨好三思,争着当他的走狗。就这样,除了“五狗”之外,又互相拉扯,聚集了数不清的狗腿子。
这时候,唐中宗李显回到了长安。相王李旦请求快点立太子,好稳定国家根本。太平公主也这么说。
这次,中宗居然没跟韦皇后、武三思他们商量,就立了后宫生的儿子卫王李重俊当太子。
李重俊不是韦皇后的亲生儿子,韦皇后追悔莫及,心里非常不爽。武三思也因为立太子这种大事自己完全没参与,心里暗怀忌恨。
还有一个在宫里特别得宠的女人,仗着皇帝宠爱,一直想着以女代男,琢磨着篡位,突然听说太子已经定了,更是急得不行。这人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
原来韦皇后只生了一个儿子李重润,之前被封为邵王,但早被武则天打死了。安乐公主觉得自己是正宫皇后所生,而且皇后没别的儿子了,竟然异想天开,求中宗立她为“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中宗差点就答应了,还去问魏元忠的意见。
魏元忠反问:“公主要是当了皇太女,那驸马都尉该怎么称呼呢?”中宗一听,也只好笑笑作罢。
安乐公主听了魏元忠的话,气坏了,说:“魏元忠这个山东土老帽,懂什么礼法?阿母子(指武则天)都能当皇帝,天子的女儿偏偏就不能当皇帝吗?”
中宗劝了她半天,还允许她开设府署、自己任命官员(开府置官),公主这才稍微消了点气。
等到李重俊被立为太子,安乐公主根本瞧不起他,和驸马都尉武崇训一起,直接叫他“奴才”。
太子心里怨恨不平,默默想着满朝大臣,多半都是诸武的党羽,只有魏元忠和李多祚两个人还算正直,就秘密找他们商量。
李多祚极力赞成突袭干掉武三思,可魏元忠却不再像在武则天朝时那样敢说敢当,怕万一失败,要倒大霉,所以不愿意参与,只推李多祚出头,自己在一旁观望,等着看结果成败。
李多祚向来觉得自己很厉害,以为上次讨平张易之、张昌宗二张易如反掌,这武三思作恶多端,跟二张没啥区别,天怒人怨,只要稍微动动手,就能立刻除掉。所以他邀请了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假传皇帝命令,调了三百多羽林军,簇拥着太子李重俊,就杀进了武三思的家里。
当时武三思正在家里夜饮,和一帮娇妻美妾围坐在一起喝酒取乐,连儿子武崇训也在旁边陪着。只有安乐公主进宫去了没回来,不在场。忽然听到外面人喊马叫,武三思免不了惊疑起来,刚叫仆役出去看看,没想到羽林兵已经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
武三思父子没法逃脱,被李多祚等人先后拿下,推到太子马前。太子痛斥他们淫恶万端,拔出佩剑,把两人都给砍了。接着命令军士搜杀武三思全家,无论男女老幼、美的丑的,全都拖出来乱刀砍死。
然后太子命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唐太宗的孙子)和他儿子天水王李禧,分兵把守宫城各个大门,自己和李多祚等人进入肃章门,直接冲向皇宫禁地。
这时,中宗和韦皇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等人刚吃完夜宴,忽然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慌慌张张跑进来,报告说太子谋反,已经带兵打进肃章门了!
中宗吓得直哆嗦:“这……这还了得!”
还是上官婉儿有点主意,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你是干什么的?竟然放任叛兵攻打宫门?”
刘景仁碰了一鼻子灰,话都答不上来。安乐公主接口说:“你快去调兵进来守卫,守住玄武门!再赶紧通知兵部尚书宗楚客他们,快来保驾!”
刘景仁听了,飞奔出去。
上官婉儿又出主意:“玄武门楼很坚固,可以守得住。请皇上、皇后赶快上楼,一来可以暂时躲开叛军的锋芒,二来可以在上面直接向外发布紧急诏令。”
安乐公主也觉得对,于是大家一起跑向玄武门楼。正好碰上刘景仁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转回来保驾,中宗就命令他驻扎在楼下,自己和韦氏等人上了楼。宫闱令杨思勖也跟着上去了。
过了一会儿,宗楚客、纪处讷,还有中书令李峤、侍中杨再思、苏瓖等人,都跑来请安。这几个人大概带了两千多兵,中宗命令他们驻守太极殿,关上门坚守。
说时迟那时快,李多祚等人已经到了玄武楼下,吵吵嚷嚷。中宗在楼上俯身问话:“朕待你们不满,为什么要谋反?”
李多祚回答:“武三思等人淫乱后宫,陛下难道没听说吗?我们奉太子命令,已经杀了武三思父子,只是宫里的同党还没肃清。请求把党附武三思的首恶(指上官婉儿等人)交出来,由我们处决,我们立刻就退兵,然后自行请求治罪,就算死了也不怨恨!”
中宗听武三思父子已经被杀,不由得吃了一惊。旁边的韦氏、上官婉儿、安乐公主更是忍不住眼泪汪汪,扯住中宗的衣襟,要他报仇雪恨。急得中宗更加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又听到李多祚在下面大喊:“上官昭容(婉儿)勾引武三思进宫,是第一个罪魁祸首!陛下要是舍不得交出来,就请让我们自行处置!”
中宗听完,回头看上官婉儿,只见婉儿脸颊通红,流着眼泪,突然上前跪下说:“妾身并没有勾引武三思的事情,想来陛下心里也清楚。我死了没关系,只怕叛军先要婉儿,接着要皇后,最后就要轮到陛下您了!”
中宗说:“朕在宫里,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吗?怎么忍心把你交给叛军。你先起来,商量个讨逆的办法。”婉儿这才站起来。
旁边的杨思勖进言说:“李多祚挟持太子,带兵犯上,这种叛臣逆贼,人人得而诛之。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愿带领禁兵,出楼去攻打叛贼。”
中宗听他这么说,胆子稍微壮了点,就说:“你愿意出力,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但出去要小心!”
杨思勖领命,立刻下楼,跑到太极殿,向宗楚客等人传达旨意。宗楚客拨了一千兵给他,他披上铠甲骑上马,带兵杀了出去。
李多祚因为中宗还没给答复,傻傻地在楼下等着,按兵不动。
太子来接应李多祚,路上碰到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昇,也胁迫他一起来。因为看到李多祚还没动手,太子也在后面停住扎营。
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以前当过羽林中郎将,这时拿着长矛冲在前面,想夺门登楼,被将军刘景仁拦住,冲了几次都没成功。
忽然楼门大开,野呼利忙催马想冲进去,迎面碰上杨思勖,被杨思勖一刀砍来,他急切间躲闪不及,被劈落马下,再补一刀,结果了性命。
杨思勖杀了野呼利,指挥士兵一齐冲出,和李多祚打在一起。李多祚手下只有二三百人,而且看到野呼利被杀,士气更加低落,纷纷倒退。
中宗在楼上观战,见杨思勖已经占了上风,不由得转忧为喜,高声喊道:“叛军听着!你们都是朕的宿卫士兵,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造反?如果能立刻反正,一起杀掉李多祚,朕不但赦免你们之前的罪过,还会特别重赏,不用担心不富贵!”
羽林兵听到这道命令,知道跟着李多祚没指望了,大家保命要紧,索性遵照皇帝的命令倒戈,杀死了李多祚。
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前后受敌,都战死在乱军之中,连魏昇也被杀死了。
只有太子骑马逃脱。
成王李千里父子,听说李多祚那边已经打起来了,也进攻右延明门。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带兵抵抗,李千里等人寡不敌众,同时战死。
宗楚客又派果毅军将领赵思慎去追捕太子。太子带着一百多骑兵跑到终南山,逃到鄠县西边,身边只剩下几个人,暂时在树林里休息,结果被随从的人刺死,砍下首级献给了赵思慎。
赵思慎带着太子的头回来报告中宗。中宗一点也不痛惜,把太子的头献到太庙,并且祭奠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然后把太子头挂在朝堂示众。
太子的属官,没人敢靠近太子的尸体,只有永和县丞宁嘉勖,脱下衣服包住太子的头,大哭了好久。不久,宁嘉勖被贬为兴平丞。
成王李千里父子,以及李多祚等人的家属,全部被杀光,还把李千里的姓改为“蝮”氏。
韦皇后和上官婉儿逼着中宗彻底追查太子的同党,连肃章门内外各个守门的官吏,都请求全部杀掉。
中宗又命令司法部门审判,大理卿郑惟忠说:“这件大案刚刚判定,人心还没稳定,如果再加紧追查治罪,恐怕会引起更多人反叛。”
中宗这才罢休。只给各门的守卫官吏定了流放的罪,然后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龙”,加授杨思勖为银青光禄大夫,杨再思为中书令,纪处讷为侍中。又追封武三思为太尉、梁宣王,追封武崇训为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
之前中宗复位后,怀念冤死的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永泰郡主兄妹,特意追赠李重润为皇太子,谥号“懿德”,永泰郡主追封为公主,按礼仪改葬,她的墓称为“陵”。
安乐公主也请求按照永泰公主的先例,把丈夫武崇训的墓称为“陵”。给事中卢粲上书反驳,认为永泰公主的事是特例,鲁王(武崇训)是驸马,不能相比。
中宗却亲自批示说:“安乐公主和永泰公主没有区别,鲁王最终会和公主合葬,可以援引这个例子。”
卢粲又上书反驳说:“陛下疼爱公主,推恩到她的丈夫,这心意是好的。但驸马终究是人臣,怎么能让上下没有区别,君臣混为一谈呢?”中宗这才把这事搁置起来。
安乐公主恨卢粲多嘴,自己擅自拟了制敕,让皇帝盖印,把卢粲外放为陈州刺史。
当时宫廷内外,还以为安乐公主是对武崇训感情深,所以才这么请求,或者是为了将来合葬方便,特意借武崇训的事,一起显耀荣宠。哪里知道武崇训活着的时候,安乐公主就和他堂兄弟武延秀(武承嗣的儿子)眉目传情了。
武延秀在突厥待了几年,很懂突厥语,还擅长胡舞,姿态优雅,相貌英俊。安乐公主早就对他另眼相看,热情招待,只恨武崇训在旁边,没法跟他偷情。这次武崇训死了,正好把武延秀叫来,一起倾诉私情。表面上是帮忙办丧事,背地里其实是陪睡。
武延秀也是个知情识趣的人,突然得到公主献身,自然格外卖力,两人在温柔乡里,趣味十足,比真夫妻还欢娱。渐渐地两人明目张胆,公然像夫妻一样住在一起。
最可笑的是,中宗知道后,居然下令让武延秀娶安乐公主,任命他为太常卿兼右卫将军,封温国公。
武延秀入朝谢恩,并且拜见韦皇后。韦皇后见他是个翩翩少年,也很羡慕。而且因为武三思已经死了,没人继续和她私通,看到这个漂亮女婿,顿时忍不住欲火中烧,后来竟然逼着他陪睡,居然搞出了母女同欢的丑事。
宗楚客等人又上表给皇帝皇后加尊号,称中宗为“应天神龙皇帝”,韦皇后为“顺天翊圣皇后”,把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门楼改名为制胜楼。
安乐公主又暗中勾结宗楚客等人,诬陷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唆使御史冉祖雍上奏,说他们俩和太子李重俊通谋,请求抓起来关进诏狱。中宗居然召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命令他审理这个案子。
萧至忠流着泪劝谏说:“陛下拥有天下,难道容不下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吗?竟然让人罗织罪名把他们关进大狱?相王以前当过皇嗣,曾经在则天皇后面前,把皇位让给陛下,为此多日不吃饭,这是天下人都听说过的,怎么能因为冉祖雍一句话,就怀疑他呢?”
中宗向来看重兄弟情谊,因此就放下了这事。
宗楚客等人又攻击魏元忠,说他纵容儿子魏昇帮助太子,明显是太子一党,应该灭三族。中宗没有同意。
魏元忠自己感叹道:“元凶武三思已经杀了,我就是被处死也心甘情愿,只是可惜太子死了,不能复生。”于是上表请求退休。中宗下诏让他以齐公的身份退休。
楚客又推荐右卫郎将姚廷筠当御史中丞,指使他弹劾魏元忠,引用侯君集、房遗爱等谋反的旧案作为例子,结果魏元忠被贬为渠州司马。
冉祖雍又上书说魏元忠谋逆,不应该只是外放到渠州,杨再思等人也附和他的意见。这下中宗恼火了,驳斥杨再思等人说:“魏元忠为朝廷效力很久,有功劳记录,所以朕特意宽恕他。现在命令已经发出,怎么能一再更改?朝廷官员的升降,应该由朕决定,你们屡次上奏,太违背朕的心意了。”
窝囊一辈子的中宗,能有这样的决断,倒是难得。杨再思等人这才害怕地认错道歉。
但宗楚客还是不死心,又让袁守一弹劾魏元忠,说:“李重俊贵为太子,尚且依法处死,魏元忠既非功臣又非皇亲,为什么唯独对他从轻发落?”
中宗不得已,再次把魏元忠贬为务州县尉。
结果魏元忠才走到涪陵,就得病去世了。他本是宋州宋城人,以刚直闻名,晚年再次入朝执政,自己变得谨慎收敛,声望已经不如从前。但最终还是被奸党诬陷,落到贬官而死的地步。到景龙四年,睿宗即位后,才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玄宗开元六年,追谥他为“贞”。
再说李重俊事变失败后,韦皇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人的气焰更加嚣张,再加上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奔走效劳,宫里的寝宫几乎变成了朝廷,卧室门帘里就像街市一样热闹。
景龙二年,宫里忽然传出个新闻,说韦皇后的衣箱里,有一条裙子上面凝聚了五色云彩,非常吉祥。中宗昏头昏脑,居然命令太监把样子画下来,拿给百官看。
侍中韦巨源(也是宗楚客、纪处讷一类的人)立刻叩头祝贺,并且请求向天下公布。中宗批准了,因此大赦天下,赐给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妻子封号,没有妻子的就授给女儿。八十岁以上的妇女,都准许授予郡君、县君、乡君等封号。
太史(掌管天文历法的官)迦叶志忠上奏说:“以前神尧皇帝(唐高祖李渊)接受天命之前,天下流行唱《桃李子》;文皇(唐太宗李世民)接受天命之前,天下流行唱《秦王破阵乐》;天皇(唐高宗李治)接受天命之前,天下流行唱《堂堂》;则天皇后接受天命之前,天下流行唱《武媚娘》;应天皇帝(中宗)接受天命之前,天下流行唱《英王石州》;顺天皇后(韦后)接受天命之前,天下应该流行唱《桑条韦》。臣想到顺天皇后既然是国母,应该主持蚕桑,供应宗庙祭祀的衣服,所以臣恭敬地拟作了《桑条韦》歌,一共十二篇,呈给陛下看,请求编入乐府,等皇后祭祀蚕神的时候,演奏这些篇章,这也是为了宣扬美德,继承《诗经·周南》那样的教化啊。”说完,就把歌词双手捧上。
中宗看完,喜形于色,当场赏给迦叶志忠七百段上等绢帛。太常少卿郑愔又对每篇歌词加以引申发挥,把韦氏的德行容貌说得完美无比,简直就像是远古黄帝的元妃嫘祖再生,周文王的母亲太姒复出。
右补阙赵延禧又上书说:“周朝和唐朝是一脉相承的,符命也归于一体。以前高宗封陛下为周王;则天皇后的时候,唐同泰献上《洛水图》;孔子说过:‘继承周朝而王的,即使一百代以后也可以知道其制度。’陛下继承则天皇帝,延续周朝运势建立唐朝,可以统治天下一百代。”中宗大喜,立刻提拔赵延禧为谏议大夫。
上官婉儿本来和武三思私通,武三思被杀后,她心里少了个知心人,免不了又要另找。她觉得文人学士里面,总该有几个风流才子,可以入她的眼,就怂恿中宗开设修文馆,增加学士名额,挑选有文采的公卿,进入修文馆,舞文弄墨。
有时中宗让这些学士陪着他游玩宴饮,君臣一起作诗唱和。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也都不避嫌疑,和这些文人们一起饮酒赋诗,通宵达旦,喝醉了都不回家。
中宗和韦皇后本来不擅长写诗,就都由上官婉儿代笔。那些文臣心里也明白不是皇帝皇后写的,但当面只好说是他们自己作的,拼命拍马屁。这个说“臣写一百篇也赶不上这一篇”,那个说“臣写一万篇也比不上”,把中宗和韦皇后哄得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于是对上官婉儿更加宠爱,她有什么请求,没有不答应的。
上官婉儿趁这个机会,挑中了一个兵部侍郎崔湜,把他当作自己的情夫。崔湜年轻有才,和婉儿算是一对好搭配。这次结成露水姻缘,婉儿总算如愿以偿。但还有一点不满意: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虽然现在宫禁比较松弛,但终究有个没用的皇帝在上面,总是不太方便。
于是上官婉儿又想出一个办法,请求在宫外营建私宅,方便游玩赏乐。中宗当场答应,拨给官费营造。于是挖池塘造水景,堆石头造假山,先布置得非常优雅漂亮,然后再建造亭台楼阁、花园水榭、走廊屋宇,风格雅致,堪称洛阳第一豪宅。任由上官婉儿和崔湜在这里居住休息,天天上演鸳鸯戏水的戏码。
中宗还蒙在鼓里,经常带着文臣来这里游玩,开宴会赋诗,让上官婉儿评定甲乙等级,按等级赏罚。
相传上官婉儿快要出生的时候,她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交给她一杆大秤说:“拿着这个去称量天下的士人。”
等到婉儿满月时,郑氏逗她说:“你能称量天下士人吗?”婉儿就咿咿呀呀地好像答应了一样。到这时果然应验了。
上官婉儿既然能在宫外建宅子,安乐公主等人也按照这个例子营建私宅,顿时互相攀比奢侈华丽,各自造出了许多豪华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