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名将!
发布时间:2025-10-06 18:02 浏览量:1
历史上有一群年轻的将领,他们年纪轻轻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却在自己人生的巅峰时期突然陨落,令人十分惋惜。假如霍去病多活二十年,大汉疆域或许会一直拓展到偶走,如果周瑜没有早逝,三国的历史必定会一统东吴。
1.霍去病——24岁
霍去病17岁上战场、18岁封侯、21岁就完成“封狼居胥”,在古代能有如此成就实在是英雄出少年。他在18岁时就率军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19岁时,他已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匈奴近十万人。回头看看我们的人生,无不是非常惭愧,我们18岁时在干嘛呢?恐怕我们还在为考试发愁呢。
虽然是凭借关系给了他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但是他也是有真才实学,要不然机会摆在眼前都把握不住。然而正当他继续征伐之时,却突然病死,史书上没有明确他的死因。作为常年征战的年轻将军,身体素质必定是过硬的,病死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如果他能继续为汉朝征战二十年的话,成就不可限量。
2.孙策——26岁
孙策的英年早逝直接改变了三国的走向,因为孙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政治眼光也是非常长远,能文能武,是一个能够一统天下的雄主。要知道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他率军横扫江东,奠定了后来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的基础,加之他卓越的眼光选拔人才的能力(“举贤任能”),让各方纷纷来投奔,这份基业的建立非常能够彰显他的才华,正当北伐中原之际,却遇刺被杀。
3.项羽——31岁
如若项羽不那么意气用事,过了江东,等到羽翼丰满再杀回来,必定能够推翻刘邦的江山。31岁自刎乌江,为何不过江东?是面子重要还是生命可贵?项羽的所想让我们难以捉摸和接受。要知道项羽天生神力,身材魁梧,能轻松扛起沉重的大鼎,这让他能在同伴中迅速脱颖而出,让人们死心塌地的跟随他。
虽然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但是在政治上却是十分幼稚,不懂得收买人心,没有及时的定都关中,分封十八路诸侯(这种分封制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都是他失败的原因。鸿门宴上一刀解决了刘邦,也就没有后来的战争了。
4.高长恭——33岁
高长恭是北齐第一美男、战功赫赫的兰陵王,他不但英俊潇洒,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但是在私下他是一个非常温柔之人,体恤士兵,与兵同乐,因此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可是他的这些优点在皇帝眼中可是缺点,昏庸的北齐后主高纬,对此十分忌惮,似乎有种被害妄想症,加之小人在旁边煽风点火,让高纬杀心渐起。
等到高长恭察觉到事情不对时,想要激流勇退,自污来保全自己时,一切已为时已晚,皇帝的毒酒已经在来的路上,高长恭自知难逃一死,最终饮下而亡。高长恭要是活在明君手下,他本可成为一代名将,可惜高纬太过昏庸,亲手把自己的王朝葬送掉。
5.周瑜——36岁
从赤壁之战中我们就能看出周瑜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统帅,他的战争意识和政治觉悟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是24岁就被封为中郎将的东吴大都督,不单单能力出众,长相也是三国中的佼佼者,是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型男,长得特别帅气。
但是如此一位能征善战、长得帅气的将领却早早离世,让人充满遗憾,遗憾的一位才子的陨落,更甚的是凭借他的才华足以搅动三国战局,帮助东吴夺得主动权。
6.韩信——36岁
韩信的一生十分精彩,他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别说以前社会,放到今天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一路从街头混混成长到大将军(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终于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萧何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创造了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经典战例,得以把自己的名字深深的印刻到汉朝的历史上。刘邦能够创立霸业与韩信密不可分,没有他的帮助,刘邦估计早就被项羽给灭掉了。
韩信的死一方面是因为简单的政治头脑(在刘邦最需要帮助时,他竟然要挟刘邦:一次是请封齐王,一次是拖延出兵支援),另一方面是功高震主,他的军事才能太过出众,刘邦肯定无比害怕。虽然最后吕后采用萧何之计杀死韩信,但是我估计没有刘邦的授意,他们是不敢这样做的。
7.李存孝——36岁
李存孝的头衔那可是非常的高,“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句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将李存孝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足见其个人能力之强,甚至将其称为天下第一将(李存孝曾以十八骑攻取长安)。就是这么一位猛将,李克用本应该好好利用夺取天下,然而在霸业还未成之时李克用这位义父就将其处死,实在是打错了算盘。
李存孝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小白,他与四太保李存信关系极度不和,李存信嫉妒李存孝的战功和才能,不断在李克用面前进谗言,又不断在李存孝面前说李克用不信任他要杀他,就这样在李存信两边的离间下,李存孝为求自保,只得反叛。但是这个反叛没有持续多长事件就被李克用击败了,李克用忍痛将其处死(更甚的是这期间竟然连给他求情的都没有)。
8.郑成功——39岁
相对比父亲的软骨头,他坚定的抗清足见其忠勇(他写信给父亲说到,自古以来只听说父亲教育儿子要忠孝,从来没有听过教育儿子当贰臣,当叛臣)。他坚定的抗清,统帅大军一路北伐,一度包围南京,可惜最后中计失败,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北伐失败后,郑成功面临清军反扑和粮饷短缺的双重压力,于是调转大军直攻台湾。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击败荷兰军,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就在郑成功准备大展宏图治理台湾时,一连串打击接踵而至,彻底加垮了这位将领:1. 清廷将郑芝龙及其家眷十一人全部处死2. 祖坟被挖3. 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遇害4. 儿子乱伦5. 部将抗命,这些烦心事几乎一时间加在他的身上,最终不堪重负,急病加身而死。
9.岳飞——39岁
岳飞实在是太“傻”了,他没有及时看透当时的政治形势,是自己失败的原因。哪怕他圆滑一下也不至于落得身死的下场,哪怕是不为赵构卖命,也不至于于此。小的时候我们非常不理解一个誓死保卫的朝廷的忠勇之将为何会被自己人处死,长大后我们才明白,此时的个人得失(赵构的皇位)是凌驾于朝廷之上的。
按照当时的形势岳飞是非常有希望把外敌驱赶走的,岳飞准备“直捣黄龙府”时,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所有付出都功亏一篑,实在是非常可惜。
10.常遇春——39岁
常遇春虽然帮助朱元璋开创了王朝,但是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他是明朝开国将领中的翘楚,一生大小百余战从未败北,正是这战无不胜的能力,让他得以在朱元璋的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北伐的决战之时,他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元大都,终结了元朝统治。此次凯旋回朝必定是安稳的度过余生,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了,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时,他倒在了回朝的途中,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通过以上早逝的名将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遭到清算被杀的韩信、岳飞等人,还有就是常遇春、霍去病等人,我们可知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