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一首词,咏进士及第,清新明丽,意气风发,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发布时间:2025-09-25 16:44  浏览量:1

柳永有一首《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这首词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在的意蕴与情感,却如同初春的阳光,温暖而富有感染力,因为它承载的,正是词人柳永本人历经坎坷后,金榜题名的无尽欢欣。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据考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这一年,对于年近半百的柳永来说,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屡试不第,曾因“词语尘下”而被仁宗皇帝黜落,甚至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然而,在这一年,柳永终于登科及第,考中了进士。多年的抑郁与等待,一朝尽扫。

因此,这首词并非旁观者的祝贺,而是柳永作为“新郎君”中的一员,为自己,也为同科的士子们写下的心声。

东郊报春

词的上半阕,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我们带入了汴京城东郊的黎明时分。

“东郊向晓星杓亚”,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辽远的早春拂晓图。星杓,指的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会指向不同的方位。当斗柄偏斜,指向东方的时候,那便是春天来临的信号。

对于刚刚获得新生的柳永而言,这天象的变化,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更是他人生命运转向的吉兆。

紧接着,“报帝里,春来也”,这一句则充满了拟人化的色彩,仿佛那天上的星辰,都在向京城,也向词人自己,传递着春天的讯息。“报”字用得极有动感,将无声的星象变化,化作了有声的宣告。

而句末的“也”字,更像是一个欢快的感叹词,透露出词人内心难以掩饰的喜悦。这喜悦,是对春回大地的欣喜,更是对自己苦尽甘来的欣慰。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开始苏醒,词人压抑已久的心情也随之复苏。他将视线从遥远的天际,拉回到眼前的景物。

“柳抬烟眼,花匀露脸”,这是何等细腻而传神的笔触。清晨的薄雾,如烟似纱,笼罩着刚刚抽出新芽的柳树。那嫩绿的柳芽,就如同惺忪的睡眼,带着朦胧与娇羞。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挂着晶莹的露珠,如同美丽的女子,用晨露梳妆。

“烟眼”、“露脸”,词人运用了极其生动的拟人手法,赋予了柳树和花朵以人的情态和生命。

此刻,在柳永的眼中,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情感。那柳眼含情,那花儿绽放,仿佛都在为他祝贺。

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写法,使得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灵动与亲切之感,是典型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起,薄雾也慢慢散去。

“渐觉绿娇红姹”,一个“渐”字,写出了景物在光线变化中的层次感。当阳光普照大地,柳树的绿,显得更加娇嫩可爱;花儿的红,也显得更加明媚艳丽。

“绿娇红姹”,色彩的对比是如此鲜明,充满了视觉的冲击力。这明媚的春光,正是词人锦绣前程的完美写照。

如此美丽的景色,将京城中的亭台楼阁、园林水榭,都妆点得焕然一新。

“妆点层台芳榭”,这一句将前面的写景做了一个小结。词人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运神功、丹青无价”。

大自然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用它那神奇的画笔,描绘出了这幅价值连城的春日美景。而对于柳永来说,这“神功”,又何尝不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让他的人生画卷,也涂上了最绚烂的色彩。

杏园新贵

词的下半阕,视角发生了转换,从春景转向了人事,也是词人自己正在经历的场景。

“别有”二字,巧妙地将笔锋一转,引出了这首词真正的主角——包括词人自己在内的新科进士们。在如此美好的春光里,正上演着另一番动人的景象。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尧阶”,代指科举考场。“试罢”,即考试结束。这一句,直接点明了事件的背景——科举考试刚刚尘埃落定。而那些成功通过考试的学子们,则被称作“新郎君”。柳永,此刻正是这些“新郎君”中的一员。

“新郎君”一词,在唐宋时期,是对新科进士的美称。这个称呼,既包含了对他们才华的肯定,也寄予了对他们美好前程的祝愿。这些刚刚金榜题名的年轻人们,“成行如画”,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京城的大街上巡游。

柳永身处其中,感受着万众瞩目,多年的辛酸在这一刻化为无上的荣耀。那俊美的风姿,那自信的神情,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如同画中的人物一般。

这里的“画”,不仅仅是指他们外表的俊朗,更是指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春风得意的神韵。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巨大的喜悦,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柳永通过“成行如画”这四个字,便将这种内在的喜悦与外在的风采,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接下来,“杏园风细,桃花浪暖”,词人运用了两个非常著名的典故,来进一步渲染这种喜庆的氛围。

“杏园”,是新科进士们举行“探花宴”的地方。皇帝会在这里赐宴,庆祝他们的成功。柳永亲身感受着和煦的春风拂过杏园,带来了阵阵花香,也带来了朝廷的恩宠与荣耀。“风细”二字,写出了春风的温柔,也暗示了他此刻心情的舒畅。

“桃花浪”,则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后人便用“桃花浪暖”来比喻科举考试的成功,以及士子们身份地位的巨大转变。对于柳永来说,这温暖的春水,洗去了他半生的失意,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羽化成龙

从“杏园风细”到“竞喜羽迁鳞化”,柳永用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和同伴们内心的波澜壮阔。

“羽迁”,指的是鸟儿换上新的羽毛,可以飞得更高更远。“鳞化”,则是指鱼儿即将化为蛟龙。这两个词,生动地比喻了新科进士们经过科举的考验,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即将迎来人生的飞黄腾达。

一个“竞”字,写出了他们内心那种争先恐后、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他们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为即将到来的美好前程而雀跃。

这种从普通学子到“天子门生”的转变,在古代社会,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跨越。它不仅意味着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承载着整个家族的荣耀与期望。

因此,词中所描写的喜悦,并非是个人的、浅层次的快乐,而是柳永压抑多年后,一种饱含着文化与社会意义的深层喜悦的喷发。

“遍九陌、相将游冶”,在杏园的宴会之后,这些新郎君们并没有就此停歇。他们结伴而行,遍游京城的各个角落。“九陌”,泛指京城中纵横交错的街道。

柳永与同伴们一起,要将自己的喜悦,与整个京城的繁华与春色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尽情的释放,是对过去所有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

“骤香尘、宝鞍骄马”,这是对他们游街场景的进一步细化描写。他们骑着装饰华丽的“宝鞍骄马”,在街道上飞驰而过。马蹄扬起的尘土,都仿佛带着香气。

这“香尘”,是春天里百花的芬芳,也是他们前途的光明与美好。

一个“骤”字,写出了他们策马奔腾的快捷与豪迈,充满了压抑已久的青春活力与激情。

柳永,这位昔日常在烟花巷陌间流连的才子,此刻终于可以骑着骄马,名正言顺地接受全城的祝贺。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是柳永众多词作中一首别具一格的作品。它没有柳词中常见的羁旅愁思和离别伤感,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人生的得意与欢畅。

词的上半阕写景,清新明丽,是词人愉悦心情的投射;下半阕写人,意气风发,是词人真实经历的再现。全词情景交融,因为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格外传神动人,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更多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