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宗与张易之有何过人之处?竟让武则天独宠多年!

发布时间:2025-09-23 01:18  浏览量:4

大唐盛世,万邦来朝。在武周王朝的帷幕之下,张昌宗与张易之这对昆仲,犹如两颗镶嵌在历史长卷中的异色宝石,既闪耀着才情的光辉,又折射出权力阴影下的复杂人性。

这对出身河东望族的兄弟,自幼浸染诗书礼乐,才名早著。张昌宗姿容如玉,举手投足间自带风流;张易之则通晓音律,一管洞箫能吹散长安城头的暮云。当垂暮的武则天在紫宸殿中独对烛火时,兄弟二人如春风化雨般走入她的视野——一个以绝世容颜消解帝王的烦忧,一个以清越笛音涤荡宫阙的寂寥。史载,女皇每见张昌宗,便觉“心旌摇曳,愁绪尽解”,这等精神慰藉,恰是铁血政治之外最珍贵的温柔。

然而,这看似超脱的温情背后,是精密的政治算计。张氏兄弟并非徒有虚表的花瓶,他们先后受封控鹤监、奉宸令等要职,参与朝政。张昌宗曾以“通晓阴阳术数”之名参与修订《大衍历》,张易之更在武则天病重时代行批阅奏章之权。但他们的政治参与始终建立在“君恩”之上——当武则天龙体违和,兄弟二人竟能代天子接见外臣,这种非常态的权柄,实则是帝王晚年对绝对忠诚的特殊奖赏。

神龙政变的烽烟骤起时,这对兄弟的命运急转直下。曾经的宠臣沦为阶下囚,最终在洛阳宫阙的暮色中结束了生命。他们的陨落,既是个人的悲剧,更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当武则天的权威崩解,依附于君恩的宠臣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千载之后,当我们重审这段历史,张氏兄弟的形象愈发立体。他们是才子,是宠臣,更是权力场中的投机者。他们的才情与野心、荣耀与覆灭,共同构成了武周王朝晚期最复杂的政治图景。正如洛阳宫墙外的牡丹,盛放时倾倒众生,凋零时零落成尘,唯余史笔下那抹挥之不去的争议,提醒后人:在权力的游戏里,纯粹的依附者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张昌宗与张易之的故事,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喟叹,更是对权力本质的深刻叩问——当才情与野心纠缠,当忠诚与投机交织,最终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在权力天平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