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杂花图》

发布时间:2025-09-12 09:49  浏览量:2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明 徐渭 杂花图1

南京博物院的18件镇院之宝中,唯有一件书画作品,这就是徐渭的《杂花图》。

《杂花图》横逾十米的纸本长卷,以墨为彩,泼洒出牡丹、石榴、紫藤、芭蕉等十三种花果草木。

乍看满纸狼藉,细品却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乐:牡丹含羞启幕,紫藤癫狂掀起高潮,终以梅兰竹的淡墨余韵收束。

明 徐渭 杂花图 之牡丹

徐渭的笔墨里浸透人生血泪。

他生于绍兴,九岁能文,二十岁中秀才,被誉“明代三才子”。

命运却急转直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八次科举皆败。

37岁投奔浙闽总督胡宗宪任幕僚,助其平定wo寇之乱,却因胡氏倒台而精神崩溃。自残九次未果,更在癫狂中误杀继妻,身陷囹圄七载。

晚年自号“畸人”,贫病交加中离世,留下“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悲鸣。这些刀刻斧凿的生命印记,最终在《杂花图》中喷薄为墨色狂舞。

明 徐渭 杂花图 之 梅花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却开创了以草书笔法入画的革命性技法。

卷中芭蕉以侧锋横扫,墨浪翻涌如暴雨倾盆;葡萄枯笔飞白似疾风过境,藤蔓盘曲如狂草走笔;紫藤更是将篆书笔意化入藤条,刚劲中见婉转。

明 徐渭 杂花图 之芭蕉

清代翁方纲在卷尾题诗点破天机:“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这十二字道尽徐渭艺术密码——他将书法韵律注入绘画,让水墨挣脱形似桎梏,直抵神韵之境。

《杂花图》的颠覆性更在于时空重构。

传统“四时花卉”需严格遵循季节秩序,徐渭却将盛夏荷花置于卷首,寒冬梅竹穿插于夏景之间。牡丹与南瓜共舞,紫薇伴秋菊同生。

这种“错乱”实为精心设计:牡丹以淡墨显雍容,暗合春之萌动;芭蕉泼墨如倾盆骤雨,复现夏之酣畅;葡萄以枯涩笔触点染,尽抒秋之萧瑟;梅兰竹清冷收卷,回归冬之寂寥。

明 徐渭 杂花图 之 葡萄

徐渭自号“青藤道士”,其艺术星火却燎原至今。

郑板桥痴迷至刻“青藤门下牛马走”印章明志;齐白石慨叹“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吴昌硕、潘天寿皆承其血脉。

《杂花图》卷上“齐白石观”的朱印,恰似五百年间大师们的无声致敬。

徐渭将文人画的“墨戏”推向极致——不求形似求生韵,根茎叶脉皆成心绪的投射。那些看似随意的涂抹,实为苦难淬炼出的生命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