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制裁后,新时代汉奸石平太郎嘴硬回应,下场已注定
发布时间:2025-09-09 12:10 浏览量:2
2025年9月8日,石平太郎,这位从北大才子蜕变为日本参议员的“新时代汉奸”,因长期反华言论被中国外交部点名制裁。冻结资产、禁止交易、入境禁令三连击,彻底切断了他与故土的最后联系。不到24小时,石平便跳出来回应,抛出两句话:一是“被制裁很光荣”,二是“十多年没回中国,没财产,制裁无所谓”。这副嚣张嘴脸,乍看底气十足,可细一琢磨,不过是掩饰身份焦虑的政治表演。他的下场,早已写在背叛的剧本里。
石平的起点,堪称那个年代的传奇。1962年,四川成都的普通家庭走出一位北大哲学系高材生,1980年入学,享受国家栽培,寄托着师生报国的期望。1988年,他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日,进入神户大学攻读博士。本该成为中日交流桥梁的他,却在日本逐渐变了心。2007年,他加入日本国籍,改名石平太郎,公然宣称“出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遗憾”。这一刀,不仅斩断了自己的根,还开启了他“反华尖兵”的生涯。
更关键的是,石平的背叛不是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投机。他在《产经新闻》开设专栏,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日本研发核武器,甚至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冷血反对日本援助。这样的言行,与其说是“融入日本”,不如说是为了在右翼圈子刷存在感,换取政治资本。
石平的参议员之路,本身就是一场精心算计的豪赌。2012年,他联合日本保守派推举安倍晋三上台,妄图借此捞到政治红利,结果却被晾在一边,如同“垃圾”被抛弃。2025年7月,他靠日本维新会的比例代表名额,以4.8万票挤进参议院,成了所谓“华人血统的日本参议员”。可这光环背后,维新会票数较2022年暴跌44%,石平不过是党派推出来的“反华工具人”,随时可能被弃。
他在竞选时高喊“守护日本”,提出修改宪法、制定反间谍法,句句剑指中国。可日本社会从骨子里不信任他。推特上,“石平跳梁”话题冲上热搜,网民直言:“他再反华,也不是日本人。”甚至有右翼人士怀疑他是“中国间谍”,逼得他一度想退选。这种两面不讨好的处境,注定了他政治生涯的脆弱。
9月8日制裁公布后,石平急忙回应,声称“被制裁是光荣”,还强调自己“十多年没回中国,没财产,制裁无影响”。这番话看似强硬,实则避重就轻。他刻意不提制裁对其在华文化公司的打击,也不提直系亲属被禁入境的后果。换句话说,他这是在用“嘴硬”表演给日本右翼看,生怕沉默会让自己失去利用价值。
心理学上,这叫“皈依者狂热”。石平越是想融入日本,就越要靠极端反华来证明忠诚。参拜靖国神社,他比日本政客还早到半小时;窜访台湾,他当众喊“我以日本人的身份支持台湾”。可这些表演,只换来右翼的暂时利用。日本维新会高层对制裁一事默不作声,连个声明都不发,足以说明石平在他们眼中的“分量”。
石平自以为靠反华能在日本政坛站稳,可现实远比他想的残酷。日本政界对归化者的天然壁垒,让他注定只能在边缘打转。参议院中,维新会仅占8%席位,石平连“混脸熟”都困难。他自诩“中国问题专家”,却多年未回中国,信息来源仅靠网络冲浪。近期,他因搜索中国网民恶搞裕仁天皇的视频并向日本政府告密,引发外交风波,结果反被日本网民嘲笑为“搬弄是非”。这不正是他政治价值的缩影?
更讽刺的是,日本主流政坛对他的制裁毫无反应。维新会不吭声,自民党更不愿为他出头。原因很简单:没人愿意为一个“工具人”冒险。石平的“反华牌”或许能吸引眼球,但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他就是下一个被抛弃的“安倍推手”。
石平的悲剧,根植于他对自己身份的误判。他以为靠反华能换来日本的接纳,却忘了右翼需要的只是“符号”,而非“自己人”。日本网民的攻击、右翼的质疑,早已让他如履薄冰。制裁落地后,他的文化项目停摆,书籍被下架,连家乡都回不去。而日本政坛的冷漠,更让他无路可退。
历史早已证明,背叛者难有好下场。清末的辜显荣,靠投靠日本换来一时风光,最终仍被钉在耻辱柱上。石平的路,不过是这条老路的翻版。他的“光荣”回应,不过是无能者的狂怒;他的政治生涯,注定在日本的排外浪潮和右翼的冷眼下,走向穷途末路。未来三年,他或许还能靠“反华”博取眼球,但当维新会找到新工具,他将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带着“汉奸”标签,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