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他准备去北京讨官,半道才想起自己是汉奸,连夜南逃
发布时间:2025-07-10 00:21 浏览量:7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1948年冬,浙江温州一个叫“张嘉仪”的人给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写了封信,请教东方哲学问题,信件往来中,梁被这位才子的学识折服,竟视其为知音。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协委员梁漱溟去邀请“张嘉仪”一块儿北上搞建设新中国,张嘉仪挺干脆就应下了,可到上海之后就没影儿。
多年后真相大白:这位“张嘉仪”实为臭名昭著的汉奸胡兰成,张爱玲的前夫。一个汉奸怎敢在新中国抛头露面?
胡兰城这人可算作民国时期较为怪异之人,其本为一介普通教员,不过野心颇大,怎会安于平凡,他文笔还算可以,常常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就得到了汪精卫老婆陈璧君的赏识
胡兰成凭借着这一层关系,一路往上升职,做到了汪伪政权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专门给那卖国政权去遮掩罪恶
1940年,胡兰成39岁,凭借在《南京新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被汪精卫政权赏识。汪伪政权建立过后,他做官还挺顺遂,没过几年便由一介书生摇身一变成了掌管宣传那一大块权势的人物
胡兰城负责编辑《政治月刊》这本刊物,这是汪伪政权用来传布理念以及搞声援的传声筒,专门宣扬“中日友好”、“东亚繁荣”等亡国论调。
胡兰城岗这个卖国贼干了不少坏事,随着战争发展,他渐渐看出日本肯定要失败,言行也就没那么小心翼翼
1943年的一天,胡兰成参加日本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家的恳谈会,遇到日本驻南京使馆书记官池田笃纪。
当池田吹嘘日本粮食“完全自给”时,胡兰成竟当面拆台,说自己刚读过一篇日本散文,提到日本教授病后亲戚送来五斗米,教授感叹:“我今天才知道日本米味道这么好”。
言外之意,连日本国内都吃不上本国大米了,哪来的粮食自给?这种不合时宜的“直率”让胡兰成在汪精卫面前渐渐失去宠爱,心情郁闷之下,他闭门三天,写出一篇惊人之作,直言日本必败,汪政权难存。
池田笃纪正好来到这里,看到这篇文章后夸个不停,接下来翻译成日文送给了日本驻华大使谷正之,文章一层一层往上呈送报告,一直传到日本首相近卫文磨那里,近卫文磨看完后受到很大触动,专门拿给汪精卫看。
当下德国与意大利在欧洲战场已遭受重创,太平洋战场因美国参战日军持续败退,汪精卫正忙碌不堪之际,看到这篇“预言”文章勃然大怒,下令逮捕胡兰成,指控其“勾结重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竟是日本人出面救下了胡兰成。
抗战胜利后,这个汪伪高官藏在温州,用假名“张嘉仪”,他知道自己当汉奸会有危险,所以藏起来换了名字,靠跟梁漱溟写信交流来满足自己爱虚荣的心
1949年,胡兰成收到梁漱溟邀约北上时,好像看到了再次“出头”的机会,他高兴的从温州启程,谁曾想在上海碰上了汪伪29军军长邹平凡,被认出来身份之后,胡兰成一下子反应过来:“我要是跑去北京露脸,那不就跟自己往圈套里钻一样”?
胡兰成口才了得,很快说服邹平凡资助他一起逃往香港,在香港他又遇到汉奸朋友熊剑东的妻子。靠着她帮忙,胡兰成最后逃到日本,这辈子没再回到中国
胡兰成与张爱玲的婚姻也是一段传奇。1944年,30岁的胡兰成与24岁的张爱玲在上海相识。张爱玲当时已是文坛新秀,《金锁记》等作品声名鹊起。胡兰成文采斐然,谈吐不凡,很快俘获了张爱玲的心。
两人不顾家人反对,赶紧结了婚,结婚没几天,胡兰成就表现出对感情不专一,跟好几个女的关系不清不楚相处着;到了1945年底,两人解除了婚约,从那以后,张爱玲再也不提这段婚姻。
胡兰城于文学方面确实颇具才思,诸如《禅是一枝花》这般的散文,语言简洁且明朗,意境深邃悠远,就因为这样,好多人因为喜欢他就连带接受他当汉奸这事,还找理由给他开脱,可是历史不会忘记,他曾经给侵略者加油助威,还帮着傀儡政权装样子糊弄人。
胡兰成来到日本后,还一直忙着写东西,他写《今生今世》等回忆录,想要给自己辩解,
在他讲述里,自己只是个被时代浪潮带着走的文人,为理想行动;不过历史天平不会因为几篇好文章就倾斜
曾经赞美过日本侵略者的汉奸,居然还挖苦讽刺别人,最后还是选去日本当避难所,在日本度过余生,1981年9月在东京去世,享年80岁。
胡兰成一辈子有很多矛盾,还经常反转情况出现,他有才华,但是品德不好;明白日本肯定会败,却还帮着坏人做事;自称是理想主义者,却多次出卖自己国家。
他这辈子好似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乱世当中知识分子那种软弱又消沉的模样,不管怎么去掩饰,历史早已有了定论:那些卖国求荣的人,最终肯定会被民族给唾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