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也不识汉字,为什么皇太极如此深谙中原文化,英明神武?

发布时间:2025-09-08 09:00  浏览量:3

努尔哈赤不过一个部落首领,后金还是个奴隶社会。努尔哈赤本人也没经过什么正经教育,他的汉语很一般,能交流而已。野史说他捡了半本《三国演义》,回老家研究透了,出来征战百战百胜。其实多半是扯淡。

皇太极按理说也没有什么人教育读书写字,更没学过政治经济。看其行为,政治水平高的不可思议不说,还重视科技,统一战线。

投降免死不说,还要重用,三顺王这种矿徒出身的底层大兵在明朝几乎什么都不算,投到后金居然也能封王。还能平衡新旧势力,从一个奴隶部落切换到封建社会,连未来计划都制定好了。跟他的兄弟们基本上有大的代差,同一个爹同一个环境,差距这么大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努尔哈赤给他的儿子们老早就安排了从浙江绍兴请来的汉语私塾老师!

这部分内容,清史故意删掉了。明史是小特角旮晃的事情记不到,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朝鲜在他们史书中对这部分内容做了非常详细的记录。

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27年后才有萨尔浒之战,这时候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跟大明是一片和平的氛围,但建州跟朝鲜摩擦很严重。1593年,建州女真与朝鲜之间爆发了“渭源来参”危机,双方为了挖人参的问题剑拔弩张,这时候朝鲜安排大明驻朝鲜官员,带着朝鲜人一块去赫图阿拉调停双方危机。

当时朝鲜上层全部是说汉语使用汉语,到了赫图阿拉的朝鲜使团,就用汉语详细记录了建州女真的情况,这部分内容就在《朝鲜李朝实录》中, 其中就记载了努尔哈赤给他儿子们安排了私塾老师,一个叫龚正陆的绍兴人。

龚正陆水平很高,师出名门。属于徐渭一派。徐渭是中国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同时,徐渭又是戚继光、胡宗宪的首席幕僚。东南抗倭的很多计策,也与徐渭有很大关系。

而徐渭又与李如松关系很好,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儿子,打过万历朝鲜战争。而努尔哈赤又是李成梁的义子。

徐渭本人是1577年经戚继光的蓟镇去的辽东。努尔哈赤是1574年,他的外公被剿灭时作为质子去了辽东,之后1577年在辽东娶了佟佳氏结婚。所以徐渭在辽东讲课时,很可能一起听了。李家父子很会笼络人,再加上建州女真作为女真中的天龙人,努尔哈赤又是建州左卫家族嫡系后代,作为人参先锋队太合适了。

因此,建州女真的赫图阿拉都城出现绍兴籍的龚正陆也就不奇怪了。

很有意思的是,徐渭曾经为了出书,还写信让李如松给他寄15斤人参。这些人参从哪里来的呢?李如松一个边将,不可能天天组织人力物力去长白山挖吧?只能是建州女真的酋长们进献的。努尔哈赤也正是因为挖人参问题和朝鲜人闹翻。

“渭源危机”,朝鲜方面的外援,是大明戚家军军官胡大受。清军入关后,特地跑到义乌把胡氏族谱里面,有关胡大受去朝鲜的记录全删掉,而且只删朝鲜部分,其他全部不动,胡大受后来被关在永平府,还是朝鲜实录记载的。

其实最开始是钱财问题,建州掌握东北特产,皮草,人参,这些玩意到了东南可都是稀缺货。各种民间财阀互相勾连捞钱,开始也不可能想着多大的局,但是慢慢的,历史发展会超出所有人掌控。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是叶赫部首领之一杨吉砮的女儿。早些年叶赫部想攀李成梁的关系,和老奴有个口头婚约。杨吉砮被杀后,老奴事业有些起色,12岁的孟古被哥哥送到了建州联姻。其实是叶赫部为了留退路主动送来的,甚至没要彩礼。早期叶赫部在朝廷眼里属于编外反贼。老奴娶了的话可能要吃朝廷铁拳,但是退回去的话又怕惹毛叶赫部。

因此,努尔哈赤确实不太待见这个妻子。孟古是12岁送到建州的,一直到17、8才生了孩子,而且就生了一个皇太极。侧面也能看出老奴根本不待见这对母子,一般的最低等的妾,只要有一点姿色,一辈子不生个三四个娃,都对不住努尔哈赤这个大汗的位置。

所以娘俩的地位其实都挺尴尬的。孟古这种仇人家媳妇,加上之后建州和叶赫部闹掰后,连带着皇太极一起从小受白眼。

孟古为了儿子将来的前程,从小教他学蒙文,又找汉人先生教他汉字以及管账。毕竟不学习的话恐怕真的很难出头。这种从小爹不亲的孩子心眼都特别多,在兄弟们都在练块、劫掠时七八岁的皇太极已经开始帮他爹开始管账了。

不过孟古对皇太极应该是极好的,虽然她死得早,但皇太极是有母爱的。一般来讲,爹不亲娘不爱的人长大后对兄弟姐妹们都是极度仇视的。皇太极尽管弄死了阿巴亥,但对阿济格三兄弟还是当心腹看待的。从满文老档里可以看到,阿济格、多尔衮每次出征,皇太极都亲自送的。甚至多铎因为贪玩不去送他亲哥多尔衮,皇太极还怒骂多铎。

所以,皇太极从小有这种汉语环境,也有雄厚的师资资源。因此,他才可能成为努尔哈赤诸多儿子中,最能真正了解中原文化、熟悉大明内情的汗位最强竞争者。而且,他也成功了。

至于龚正陆,这个满清的大国师,为啥史上无名?他应该是个可怜人,他心系家乡忠于明国,有意还是无意,这种情感深深的影响了满洲内部一些人,在女真内部培养起了一批亲明派。努尔哈赤的兄弟和儿子都被其策反,完全忠于明朝,这是努尔哈赤完全无法容忍的。他应该是被努尔哈赤诛族了。

皇太极登基后,面对自己童年时候的老师,像师傅又像父亲,不忍心杀了他再去说他坏话,所以在满洲文献里非常罕见的被抹去了名字。

额亦都出名不?元妃佟佳氏出名不?这俩在1583年前历史为啥都通通留白呢?龚正陆这人的来头、经历跟额亦都、佟佳氏一样敏感。直接就能改变现有清史整体调子,就是证明努尔哈赤发家过程就是高度跟大明官场相关的铁证。就决定了这人绝不会出现在清史里面,只能被抹掉。

借用朱世巍先生的一句话,不要低估了奴隶主的智慧。

以上完全是我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