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从乾隆开始,清朝慢慢走向衰败?卧龙山,皇太极怒杀散财童子
发布时间:2025-09-06 11:16 浏览量:1
说到宁古塔这地方啊,有些人也许只记得勒索流放犯人、苦寒之地,其实在满清建立之前,它可不是什么偏远山头。这里,是金人雄踞北疆时的重镇,说是龙脉都有人信。坊间传闻,努尔哈赤还真做过一次怪梦——说是金色巨龙盘踞地下,嘴里蹦出的话就跟皇帝敕令一般生猛:只要在这儿建庙盖地宫,成了龙穴,日后准能把中原揽入掌心。你别说,北方人就是信这些玄妙的事儿,谁家没半夜做过奇怪梦呢?
后来历史的车轮往前轰轰隆隆地压着走。努尔哈赤也不是什么铁打的身子,打仗始终不如人算,那年宁远一战受了重挫,没多久郁郁寡欢撒了手。说起来,当家的人一走,皇太极也就坐上了战马,又当爹又当领导。大家常提皇太极如何整治朝政、改女真为满族、攒传国玉玺,其实他最厉害的时候,是把一群骨头都硬的诸王摆平,定下了清朝的国号,你换个角度想想,他是多大压力。
不过那段国运高涨的日子里,也不是一帆风顺。且说锦州大战吧,满清八旗吼声杀天地,明军那头洪承畴顶着大帽子坚持到底,一个回合下来真拼得你死我活。那场仗打了两年,最后,明军全线溃败,关外险些只剩下宁远孤城。汉子们拼了命守,也顶不住日益衰弱的朝纲。那时候,老百姓的家里哪还有几个活口,听闻城破,家里女人孩子抱头痛哭,说到底,是国运该变了。
但天下英雄,也难逃情之一字。锦州还在打着呢,盛京宫里突传急信,说皇太极心爱的女子海兰珠病危。不知道这种男人的心思你明白不,一方面手里死战不停,一方面心里藏着骨肉至情,到底要怎么选?皇太极说是骑着飞马连夜赶回,也许他心里咕哝着“快点、再快点”。可进宫那一刻,连个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人已经没了,仅剩一抹香气,余下的日子,再没有了牵挂。皇太极自此万念俱灰,朝政也顾不上太多,说白了就是天天出去打猎消遣,仿佛自己能冲进草莽里追着幸福,可惜幸福已经消失了。
打猎这事其实挺私人,但有一天,故事翻了篇。不是谁都遇得上天降奇人,但皇太极偏偏就踢上了。那天下午,皇太极随几名亲兵,在卧龙山溜达,原本只想逮几只野鹿。按理说,也没啥特别,就是马蹄踏草、弓箭嗖嗖,哪料一只鹿刚被射倒,林子里却传来几句讽刺的怪话。你说大男人本就情绪低落,谁经得住这种挑衅?偏偏冒出来的不是旁人,居然是个八九岁的小孩,嘴上不饶人,说什么“大将军像你这般受情伤,怕是国家也要完了”,直接撞上了皇太极的痛点。
故事进行到这儿有点像长春城外的哲布尊丹瑪出世,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皇太极本是火气大,亲兵察可蔡更是拔刀要和这孩子较量。小孩身手极快,左躲右闪,几下就把大汉踹翻在地,俨然一副世外高人模样。现场的护卫脸色青一阵红一阵,谁要认了跟孩子打不过?可是这孩子连赢两场,出口又是讥讽,说自己其实不是一般俗人。
这事儿有点怪,咱们老家流传不少怪力乱神,但你说这孩子真是仙家转世吗?群众都想起了当年松山口外的“神童”传说,问都没敢问太深。皇太极这会儿,血气上头,拔弓就射了过去,竟是一箭穿胸。娃子还没缓过神,第二箭正中头顶,接着倒地,身上竟白光腾腾冒了出来。你看,这世道啊,有时连神仙也难自保,说是散财童子的元神被一通射杀,白光疾飞宁古塔深处,那地方,老一辈总说是金龙镇守的龙脉。
后面的戏码有点像武侠小说。散财童子本不肯就此罢休,他赶到龙柱面前,一眼扫过盘旋的金龙,前几条都太老练,打不过,索性盯上还未成年的第四条龙。不管人还是龙,都是刚成气候时最好对付。这孩子和金龙在结界中你来我往,魂天枪一舞,几下就把龙筋扯下来,当腰带,又把龙皮披上——不知这番景象,是不是被守林老人看了个正着。最后,他居然化身金龙,盘在龙柱上,一闭眼就几十年,人间世事变了好几章。
可你要问后来怎么办?答案让人想不到。等金龙结界松动,转生门开了,道听途说,这散财童子投胎成了乾隆皇帝弘历,小时候聪明到不行,就连康熙帝都忍不住眼前一亮。至于他爹雍正,你说权谋厉害,但江山留给儿子,也是福祸难料。乾隆前几年甚是能干,什么打仗开疆拓土,边疆治理都做得漂亮,但越往后,脾气越来越大,江南六下,修园林,民间钱粮像流水般花光。
要说乾隆的名堂,咱们那边人有说的。有一次宗人府里几个老人唠嗑,说乾隆最初并不是贪玩的皇帝,年岁渐长反倒变得自信、甚至有些自大的样子。比如,南巡期间,船队一路烟火,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还要召集江南才子办诗会,每次一折腾,官员苦不堪言。还有就是听信和珅,简直把财政制度玩成了抢钱大会,“议罪银”这招导致所有官员都瞄着怎么贪,谁犯了事只要能出银子就能保命,直接把腐败送上了天。
这里插一句闲话。其实真到晚清,你跑县衙、问民户,根本没人放心他们交的税最后去哪。老王家的女儿嫁人前都说:“我只怕家里被抄,小命难保。”多少人流亡四方,确实不如乾隆年间太平盛世。只不过盛世后劲不足,天下终将变天。你看乾隆闭关锁国,限制外商,英国使团一趟空手而归,中国就这样错过了工业革命的起潮口。有人说这是天命,有人说是人算,都有道理,不禁让人唏嘘。
当然了,老百姓也记得乾隆一辈子的好处。疆域是拓开了,新疆、西藏、蒙古那些地界确实算清朝的鼎盛。农业、手工业都欣欣向荣,只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乾隆才疏不纳外,文字狱一开,能说实话的人越来越少,中国就和西方拉开距离了。说起来,我们北方人一直念叨,乾隆也不是那种一无是处的昏君吧,不过他毕竟留下了一副烂摊子,嘉庆、道光那帮人接手,手头都发抖。
有时候写这些历史故事,感觉跟听热心老叔讲家族往事差不多。你说真假,咱不敢全信,但每次琢磨,世事合着轮回,人物命运总带着苦辣酸甜。乾隆到底是不是散财童子投胎,那是民间传说,可他做的事、留下的后果,全中国人都在看。我们写文,有时半夜灵感冒头,有时一句都憋不出来,吃不好睡不好,就是想寻点不一样的路让大家换个视角看历史。等哪天我写不动了,也许故事就到这儿为止,但谁还不盼着下一回的传奇呢?
- 上一篇:大湾区邀约,广佛肇旅游联盟来湘推介文旅
- 下一篇:颜值、才华、人品、哪个对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