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秋意浓:10首描写白露的经典古诗词,一起邂逅最美的秋天

发布时间:2025-09-06 07:35  浏览量:2

当白露的清霜悄然爬上枝头,秋意便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天地间缓缓奏响。白露,这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节气,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画卷,每一处色彩都晕染着岁月的温柔,每一丝气息都弥漫着季节的深情。

在这白露至、秋意浓的时节,让我们一同走进十首描写白露的经典古诗词。在诗人的笔触下,白露是晶莹的露珠,是飘零的落叶,是南飞的大雁,是无尽的思念。让我们透过这些灵动的诗句,穿越千年时光,与古人一同感受白露的韵味,邂逅那最美的秋天。

【01】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诞生于先秦秦地,秦地多水泽,秋深露重,正是诗中"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实景写照。诗分三章,每章以蒹葭起兴,白露由"为霜"到"未已",暗喻时间从清晨到日暮的流逝,亦象征追寻"伊人"的艰难与执着。秦地民风尚武,然此诗却以柔笔写幽思,或隐含对贤才的渴慕,或寄寓爱情难遂的怅惘。重章叠句中,"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的反复,既实写水路迂回,又暗喻人生求索的曲折。白露凝霜,水雾迷蒙,那"宛在水中央"的伊人,终是可望不可即的幻影,道尽古人对理想、情感最含蓄而深沉的追索。

【02】

白露

杜甫〔唐代〕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杜甫此诗作于夔州暂居时期,彼时的他历经安史之乱流离之苦,终于在瀼西柑橘园寻得片刻安宁。诗中“白露团甘子”以晶莹露珠缀满柑橘的特写,将节气物候与田园丰收之景浑然相融。清晨策马穿行于石树相连的圃间,看渡船悠然划入江溪,诗人暂忘长安未归的怅惘,转而沉醉于“凭几看鱼乐”的逍遥。尾联“幽径恐多蹊”暗藏深意,既写秋实累累引得路人寻径,又似隐喻人生歧途的警醒。全诗以白露为引,将节气之美与人生况味交织,在清丽秋光中透出沉郁顿挫的诗圣风骨。

【03】

玉阶怨

李白〔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此诗以白露为引,勾勒出深宫女子的孤寂幽情。此诗拟南朝谢朓旧题,暗承班婕妤《自悼赋》中“华殿尘兮玉阶苔”的哀婉基调。首句“玉阶生白露”,以白露凝结的清冷意象,既点明秋夜时序,又借露水渐生暗示女子伫立之久。罗袜被浸湿的细节,将无形的等待化为可感的寒凉,暗合班婕妤“弃捐箧笥中”的失宠之痛。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女子回房放下帘幕,却仍隔帘凝望秋月,水晶帘的玲珑剔透与月光的清辉交织,既显其身份的高贵,更衬出无法排遣的幽怨。全诗无一“怨”字,却借白露、秋月等意象,将宫怨写得含蓄深沉,尽显李白“清水出芙蓉”的诗艺精髓。

【04】

南柯子·忆旧

仲殊〔宋代〕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这首词的作者仲殊是一位僧人,他本风流才子,放荡不羁,遭妻不满毒害后遁入空门,却难舍尘缘,词中“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以秋露凝霜、晨霞消散的清冷意象,暗喻年华老去、漂泊无定。那“白露”既点明时节,又似词人心底的寒凉,与“残月”“晓霞”共绘出时光流转的寂寥。下片“绿杨堤畔问荷花”,以出尘之姿的荷花为旧识,实则追忆往昔买酒赏花的俗世欢愉。这一问,既显诗僧的清逸,又透出未泯的凡心,白露晨光中,半僧半俗的矛盾与怅惘,尽在这声轻问里荡漾开来。

【05】

秋夜长

王勃〔唐代〕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这首诗表现的是征夫思妇这一传统的主题。诗中把对深秋景物的描写和思妇对征夫的思念融为一体,造成了浓重的清冷悲凉的气氛,从而把思妇的心情很好地表达了出来。开篇“月明白露澄清光”,既点明时令,又以月光与白露的清冷辉映,暗喻思妇内心的孤寂。诗中“川无梁”化用牛郎织女传说,将夫妻分离之痛具象为银河阻隔;“南雁翔”以大雁未传音信,凸显音书断绝的绝望。王勃身处初唐边疆战事频仍之际,借思妇之口,暗讽朝廷穷兵黩武。尾联“寒衣徒自香”以寒衣徒劳自芳的细节,将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摧残推向极致。全诗借白露秋景抒家国之思,情景交融,堪称初唐现实主义诗作的典范。

【06】

重别李评事

王昌龄〔唐代〕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王昌龄此诗作于江宁丞任上,以豁达之姿为友人李评事饯行。首句“莫道秋江离别难”,以“莫道”二字破开秋江离愁的沉重,将友人明日舟行长安的期许化作慰藉。后两句“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借吴姬曼舞与酣饮之景,将离情隐于欢宴之中。那“青枫白露”既是秋夜实景,又暗喻人生聚散无常——白露凝霜的寒凉,恰似友人离去后的孤寂,但诗人以“随意”二字消解凄冷,将惜别之情化作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尽显盛唐诗人“哀而不伤”的胸襟。

【07】

秋夜

陈与义〔宋代〕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陈与义此诗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的动荡时期。首句“中庭淡月照三更”,以淡月勾勒出秋夜的清冷,暗伏诗人因秋有感、难以入寐的愁绪。“白露洗空河汉明”一句尤为精妙,“洗”字将白露凝露时天地澄澈的景象写活,既呼应白露时节的物候特征,又以银河的明亮反衬内心的孤寂。后两句“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诗人反说“求风留叶”,实则借秋声难觅的悖论,将国破家亡的悲怆深埋。正如宋玉《九辩》以秋声写悲,陈与义以“反语”写愁,更显乱世中诗人沉郁顿挫的情怀。

【08】

情诗

曹植〔魏晋〕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曹植此诗借游子徭役之苦,抒发对时代动荡的悲慨。开篇“微阴翳阳景”以阴云蔽日暗喻世道昏暗,“清风飘衣”看似写景,实则透出飘零之感。中间“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以“严霜”与“白露”的时序更迭,既点明游子离家之久,又借白露渐晞的短暂,暗喻生命在徭役中的消耗。诗中“游者叹黍离”化用《诗经》典故,控诉战乱对家园的摧残;“处者歌式微”则借劳者之歌,凸显百姓对和平的渴望。曹植身处乱世,以诗为刃,将个人悲怆升华为对苍生的悲悯,尽显建安风骨的慷慨与沉痛。

【09】

吊岳王墓

高启〔明代〕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此诗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借凭吊岳飞抒发对忠奸善恶的喟叹。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以物喻人,暗指岳飞精忠报国却遭冤杀的悲壮,“十年遗恨”直戳南宋朝廷自毁长城的痛处。颔联“班师诏”与“射虏书”对举,揭露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致使北伐功亏一篑的荒唐。尾联“不见诸陵白露中”以白露凝霜的苍茫景象作结,既写栖霞岭上南宋皇陵在岁月中湮没的荒凉,更隐喻忠魂难觅、奸佞当道的世道。全诗以白露收束,将历史沧桑与诗人悲愤熔铸,读来沉郁顿挫,发人深省。

【10】

晚秋夜

白居易〔唐代〕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白居易此诗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晚秋图。开篇以溶溶碧空、静谧月华营造静谧氛围,愁人独吊孤影,奠定孤寂基调。残菊傍篱、衰桐落井,尽显秋之萧瑟衰败。塞鸿急飞、邻鸡鸣迟,从侧面烘托秋尽夜长。尾联诗人凝情不语、空自思索,寒风吹动衣裳,更添寒意与孤寂。全诗借景抒情,将诗人内心的忧愁、孤寂融入晚秋夜景,情景交融,自然流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晚秋夜的凄清与诗人心境的落寞。全诗情景交融,尽显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关怀,亦透出乐天诗人少见的深沉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