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评价宋四家:米芾、黄庭坚是乱创新,带坏了宋代书法风气!

发布时间:2025-08-05 02:17  浏览量:2

宋称四家,君谟安劲,绍彭和静,黄、米复出,意态更新,而偏斜拖沓,宋意遂亡。

———康有为《广艺双舟楫》

康有为眼中的宋四家与大宋的兴衰

话说在书法界,那可是高手如云,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顶流大神。康有为这位大才子,对书法那可是研究得透透的,他曾经对宋朝的四大书法家——宋四家,有过一番特别有意思的评价。

宋朝那会儿,书法界可是热闹得很,宋四家就像四颗耀眼的星星,把整个书法天空都照亮了。这四位分别是蔡襄(君谟)、苏轼(东坡)、黄庭坚(山谷)和米芾(米癫)。康有为说蔡襄的字“安劲”,苏轼的字“和静”,这两位的字,就像稳稳当当的大山,看着就让人心生敬意。蔡襄的字,笔画有力,每一笔都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稳稳当当,就像一个正人君子,规规矩矩,一丝不苟。苏轼的字呢,更是有味道,他的字看起来平平和和,但里面藏着一股子静气,就像苏轼这个人,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能稳住阵脚,不慌不忙。

可到了黄庭坚和米芾这儿,康有为就说他们的字“意态更新”,但又“偏斜拖沓”。这话听起来有点绕,但仔细一琢磨,还挺有道理。黄庭坚和米芾,那可都是书法界的“鬼才”。黄庭坚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有点儿怪,但怪得很可爱。他的字歪歪扭扭的,看着好像要倒了,可仔细一瞧,又觉得这歪歪扭扭里藏着一股子灵动劲儿。米芾就更厉害了,他写字那叫一个快,笔走龙蛇,像在纸上跳舞一样。他的字有时候看着有点乱,但乱中有序,每一笔都像是在玩儿命地表达自己。

康有为说黄、米的字“偏斜拖沓”,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字确实有点儿不守规矩。在那个讲究规矩的年代,书法就像做人一样,要规规矩矩,一笔一画都不能错。可黄、米偏不,他们就是要打破常规,用自己的方式写字。黄庭坚的字,就像他在山里走路,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有意思。米芾的字呢,就像他在江边划船,船桨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波纹,笔画就像那些波纹一样,拖拖拉拉的,但又很有韵味。

可康有为说了,这几位虽然各有千秋,可到了后来,书法的风气就变了。他用“偏斜拖沓”来形容,这就有点儿让人惋惜了。书法这东西,讲究的是平衡和节奏,就像一首好歌,旋律要和谐,节奏要明快。可到了后来,有些书法家可能为了追求新奇,或者是为了标新立异,把字写得歪歪扭扭,拖拖拉拉,就像一个跳舞的人,动作乱七八糟,让人看着眼晕。这种风格,虽然在当时可能有人觉得新鲜,可康有为觉得,这已经偏离了书法的正道,把宋朝那种优雅、灵动又不失规矩的书法意境给弄丢了。

康有为自己也是个书法大家,他写字,那可是一笔一画,都透着一股子精气神。他觉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他看不惯那些为了出名而乱写的书法家,觉得他们把书法的精髓给糟蹋了。他希望后人能从宋四家那里学到真正的精髓,而不是只学个皮毛,就自以为是。

书法这门艺术,就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古至今,流淌着无数书法家的心血和智慧。康有为的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书法发展的高峰和低谷。我们这些后人,要是想在这条河里遨游,可得好好学学前人的经验,别让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我们手里变得面目全非。

康有为的这番评价,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不管是写字还是做人,都要在规矩和个性之间找到平衡。规矩是基础,没有规矩,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一样,很容易塌;个性是灵魂,没有个性,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没有生气。宋四家的字,各有各的好,但也各有各的问题。我们学书法,不能光学他们的好,也要学着避开他们的坑。

所以啊,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还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气,甚至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康有为的这番话,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书法背后的东西。我们今天学书法,不仅要学技巧,更要学做人,学规矩,学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书法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