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志怪传奇:改嫁女、鬼神辩、改寿、福报、张老相公、同名错

发布时间:2025-08-31 10:05  浏览量:5

衢州人郑某,自幼豪爽大气,颇有文才。他娶了会稽一位姓陆的女子为妻。陆氏姿色出众,妩媚动人,眉清目秀。两人伉俪情深,恩爱绸缪。

郑某曾在枕席间对陆氏说过:“我们两人如此和睦恩爱,假如我不幸死去,你就不要改嫁了。如果你死了,我也不再娶妻续弦了。”陆氏答道:“我们要活一百岁呢,白头偕老,怎么能说这种不吉利的话啊。”

夫妻十年,两人生下两个男女,后来郑某得了病,对父母又说了陆氏不再改嫁的事情,陆氏只是低头哭泣,并不言语。郑生病越来越严重,竟然就死了。

没过几个月,媒人来到家中,陆氏竟然与她们相谈甚欢,反复周旋。公婆责备她,她也听不进去。

才脱下孝服,陆氏就带了自己全部的钱财细软,嫁给了苏州的曾工曹。

成婚才七天,曾生接到漕运总督的公文指令,让他到其它州郡去考察。走了才两个晚上,陆氏晚间来到厅堂的屏风间,就有送信人跪拜在院子里,称郑官人有书信送到。

郑氏命婢女取过信来。信封上写着“示陆氏”三个字,笔迹宛然就是前夫的亲笔手书。送信人转眼不见了,郑氏启封读信。

信中说:“十年结发夫妻,一生祭祀之主,朝连暮以同欢,俸有余而共聚。忽大幻以长往,慕何人而辍许,遗弃我之田畴,移资财而别户。不恤我之有子,不念我之有父,义不足以为人之妇.慈不足以为人之母。吾已诉诸上苍,行理对乎幽府。”

陆氏叹息,心中恨恨不已,没想到三天后就死了。这封书信被郑某的堂弟郑甸得到,曾经出示给胡翛然看过。

(出自《夷坚志》)

鬼神辩

乾隆己未年,我和东光人李云举、霍养仲一起在生云精舍读书。一天晚上,三人偶然谈论起鬼神来。

李云举认为有,霍养仲认为没有,正在辩论之时,李云举的仆人忽然说:“世间有很多奇事,如果奴仆我没有亲身经历,我也不会相信。我曾经路过城隍庙前的乱坟间,不小心踩破了一具棺材。夜里做梦被城隍抓去,说是有人告我毁了他的屋子。我知道是踩破棺材的事,就辩解说:‘你的屋子不该在路上,不是我侵犯了你。’鬼争辩说:‘是路通到了我的屋子上,不是我故意把屋子建在路当中。’城隍微笑着对我说:‘人人都走这条路,这不能责怪你;人人都踩不破,为什么你就踩破呢?不能就这么把你放回去。你应该用阴间的钱来赔偿。’之后又说:‘鬼不能自己修理棺材。你在上面盖上木板,铺上土就行了。’第二天,我按城隍的指示办了,之后又焚烧纸钱,一阵旋风把纸钱灰卷走了。又有一天夜里,我又路过那儿,听见有人叫我坐一会儿。我知道又是原先那个鬼,就急急跑了回来。那个鬼大笑,笑声‘磔磔’地像是猫头鹰。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毛发倒竖。”

霍养仲对李云举说:“你的仆人帮你,我一张嘴胜不过你们两张嘴。但是我还是不能把别人见到的当作是我见到的。”

李云举说:“如果叫你审案,你是事事亲眼见了之后才相信呢?还是从众人的证词中取证呢?事事都亲眼看见,这是不可能的;从众人证词中取证,不就是将别人见到的当成我亲眼见到的么?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大家一笑结束了这个话题。

改寿

管辂来到平原县,看见颜超的面色异常,预示着他不到成年就会死去。颜超的父亲就求管辂延长颜超的寿命。

管辂对颜超说:“您回家,去准备好一壶清澈的酒,一斤鹿肉干。在逢卯的那一天,那割掉麦子的田地南边的大桑树下,有两个人在下围棋,您只管给他们斟酒,并把肉干端上去,他们喝完了杯里的酒,您就再给他们斟上,直到把酒喝完为止。如果他们问你,你只管向他们磕头作揖,不要说话。这样,一定会有人来搭救你的。”

颜超按照管辂的话去了,果然看见两个人在下围棋。颜超拿了肉干斟了酒放在他们面前。那两个人贪图玩耍,一心扑在下棋上,只管喝酒吃肉,也不回头看看这酒、肉是什么地方来的。

酒斟了好几次,坐在北边的人忽然看见颜超在边上,就责问道:“你为什么待在这儿?”颜超只管向他磕头作揖。

坐在南边的人说道:“刚才还吃他的酒肉,难道能毫不领情吗?”坐在北边的人说:“他的寿命在文书上已经写定了。”坐在南边的人说:“把你的文书借给我看一下。”

他看见文书上所记载的颜超寿命只有十九岁,就拿起笔来把“九”字勾到“十”字之上,对颜超说:“我挽救你一下,让你活到九十岁。”颜超拜谢后就回去了。

管辂对颜超说:“这真是大大地帮助了您,我也很高兴您能增加寿限。坐在北边的人是北斗星,坐在南边的人是南斗星。南斗星管生,北斗星管死。人只要成了胎,都在南斗星那边定好生日,再在北斗星那边定好死日;有什么请求,都得向北斗星诉说。”

福报

同治年间的乙丑年,有个庶吉士由散馆改任吏部主事。他就是怀宁人郝同篪,字仲赓。此人擅长骈体诗词,书法也秀美苍劲,一时被人认为是才子。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郝同篪的祖父其实是个戏子,名叫郝金官。道光年间曾名噪京师。

晚年的郝老厌倦了风尘,于是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五万两银子全部装车运回家乡,他雇了几名镖师随车护送。

车子走到山东,恰好碰上此地正闹大饥荒。饿殍遍地,百姓相食,官吏劝乡绅赈灾非常急迫。郝老慷慨,把车上所有钱财全部送给当地长官,只愿赈济救活饥民。

长官感激郝老的仗义,准备上奏朝廷奖赏郝老官职。郝老极力推辞,说:“我一个戏子,就算做了官也不好意思站在官员队列之中。如果蒙破例恩准,只要我的子孙与普通人一样,能够参加科举考试就行了,没有其他奢望。”

长官同意了。郝老于是返回京师终老。到了同治改元,孙同篪先是参加顺天府乡试报捷,到了举乙丑年就成了进士,进入了翰林院。人们都说这是他爷爷赈荒得到的报答。

张老相公

有个张老相公,是山西人。因女儿将要出嫁,就携带家眷到江南去,亲自为女儿置办嫁妆。

船到金山时,张老相公打算先过江,嘱咐家人在船上切莫煎炒有腥膻气味的鱼肉。因为江中有只大鼋作怪,它闻到香味就要出来毁船吞人,在这里已经为害很久了。

张老相公走了以后,家人忘记了他的嘱咐,在船上烤肉。忽然,江中巨浪滔天把船打翻,张老相公的妻女等人全部落水沉没。张老相公乘小船回到大船停靠的地方,不见妻子女儿,痛不欲生,恨不得立刻报仇。

他登上金山,拜见了金山寺的和尚,打听鼋怪为害的情况,想除鼋报仇。僧人听了非常害怕,惊讶地说:“我们整年整月住在它的近处,怕遭到祸害,只好将它当神仙供奉,祈祷它不要发怒。经常屠猪宰羊,半只半只地投入江中,鼋即跃出吞食而去。谁敢与它作对啊!”

张老相公听后,立刻想出一个报仇的计谋。他找来几个铁匠,在金山的半腰处安起炉灶,炼成一块百余斤重的大铁块。问清了大鼋常出没的地方,叫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用大铁钳举起铁块投向江中。鼋跃出,疾吞而下。

一会儿,江上波涌如山,顷刻又浪息波平,那大鼋的尸体已浮上水面。过往的商客和金山寺的僧人都为之欢快,修建了张老相公祠,在祠内悬挂了张老相公的像,并把他当做水神供奉。人们向他祈祷,都很灵验。

张质是猗氏地方的人,唐德宗贞元年间以明经中举,授官亳州临涣尉。到任一个多月的一天傍晚,他看见很多人拿着符来追他,他的仆人也牵马在阶下等着,他便骑马随着出了县衙的门,县里的官吏们都坐在门前,没有起来的。

张质生气说:“州里暂时追捕我,我的官职不能马上废掉,你们这些小官怎么敢这样无礼?”人们仍然无动于衷。

走出数十里到了柏树林,使者说,到这应该下马。便步行了百多步,进了城,北面有大府门,署名“北府”。往西有门,题名“推院”。官吏士卒很多。

守门人喊叫:“临涣尉张质。”他便进去了。见一个穿红衣的美髯公靠着案桌坐着。斥责地问:“为官本是懂道理的人,因为什么不能正确处理事情,以致使人冤枉而死?”

张质被推倒地上,呼叫:“我任官到现在才一个月,没曾处理案件。”红衣人又说:“案卷很清楚,告状的人又不远,上面下令追查,你还敢欺骗本官。”用枷锁上。

张质又说:“告状的人既然在这,我要和他见面。”红衣人说:“把受冤人召来。”有一老人瞎了一只眼从西房走出,很快的看了一眼张质,说:“这个人年轻,不是那个办案的人。”

红衣人便命令录库检视猗氏张质的案卷,是贞观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任临涣尉。又查看诉状中被冤屈的事实,又下文书去阴府中的亳州查阅下列事实:那年三月,到临涣任尉者的年龄、姓名,如果已更替,更替人的年龄、姓名,以及替任月日。

文书回来了,那年三月任尉的是江陵的张质,年龄五十一岁,于贞元十一年四月十一日任,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受替。替职的人是猗氏张质,年龄四十七岁。

核查后,判官说:“因为姓名相同,便不再审查了。本主管打十板,改捕正犯。”执符者又领张质回去,好像走在高山上,掉在山下,如梦初醒,仍然在柏树林中,趴在马脖上,两肋痛的直不起身,而且不知现在何处。

隐隐约约听到砍柴人的歌声,知道这里有人,便大呼救命。砍柴人来了,吃惊地说:“县里丢失了当官的和马,这不是吗?”都来问,张质不能回答,大家把他身子扶正,赶着马送回县里。

张质的马被鬼牵走,仆人不知道。县宰怀疑张质初到任,对下属官吏太严,官吏很怨恨他就把他杀了。

那夜坐在门前的和守门值宿的官吏,都被监禁起来,已经七天了,还没找到人。张质回来后休息了数日才能说话,然而神智已经很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