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大唐诗鬼传

发布时间:2025-07-11 23:41  浏览量:1

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鬼才,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是继屈原与李白之后颇享盛名的浪漫义诗人。他自创“长吉体”,后人誉其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他的诗受楚辞、齐梁宫体、古乐府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苦吟铸炼,风格独特,想象奇瑰,诡异空灵。出人意料,变幻多端,诗风浓艳。

我仰慕李贺,自惭文笔简陋,根据一些史料传记与学者著作,粗糙草率的写了李贺的小传,以表达崇敬之情。

公元790年,是大唐朝中期。李白早已与世长辞二十八年,浪漫主义诗人的大旗,久久不见人扛。但终于在这里,他出生了。

在河南昌谷一处矮小的房屋里,一位没落皇室郑王李亮之后、陕县县令叫李晋肃。他的夫人郑氏这年生下来一位儿子,给他取名李贺,字长吉。

李贺七岁的时候就能够写诗,勤学好问,名声传遍乡里。

十五岁的时候,就经常骑着头驴到外面,寻找灵感。得了佳句,就立刻写下来,放进背上的锦囊。夜晚回家便挑灯,将囊中所有的诗文散句整理出来,构思诗文。

母亲看了,很心疼,说道:“都还在写,你难道要将自己的心肝呕出来吗?”所以他的才华远近皆知,早已与那位挺有名气的边塞诗人李益齐名。

十八岁时,李贺进京,本要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自己的父亲去世,于是只能服丧三年,因此就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

十九岁时离开长安,返回家乡昌谷。

三年守丧已满,当时李贺20岁,在这年的十月间又西入长安。当时的文坛领袖是韩愈,他还有个弟子叫做皇甫湜,竟毫不把白居易放在眼里,是个著名古文家。

李贺当即决定要在文坛领袖面前露露两手,只见他冥思片刻,哗哗几下,一首顶级边塞诗大作立刻出炉,名字叫做《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当时正在打瞌睡,但一看这首诗这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立刻精神抖擞,瞌睡顿醒。惊讶道:“李贺?年纪轻轻的,有天我总要会一会。我是身为千古唐宋文章八大家之首,岂不如人?”

于是他带着徒弟皇甫湜一起去考一考李贺的才华。李贺一看,又给露两手啦。于是一气呵成,又是一首李贺大作,题目叫做《高轩过》。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直到诗的最后一句“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写了出来。韩愈和他的徒弟一看,立刻吓呆了,连忙跟他当好友:“李贺,以后我看好你。”

李贺二十一岁时参加了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写了《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十三首,一举夺冠。

年底,他去考进士科。没想到小人放出了流言蜚语:“李贺的爸叫做李晋肃,‘进’与‘晋’字同音,李贺为了孝敬他的父亲,应该不得参与科举考试。”

韩愈听到后气愤至极,立刻写下千古名文《讳辨》。质问道:“如果父亲的名字带有仁字,儿子是不是不能做人?”但是还是不能挽回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悲剧。

李贺在困守长安的期间,虽然很悲痛,但想来想去:“人要积极乐观啊。”于是提笔写下《致酒行》,诗的最后两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极具震撼力。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在离开长安返回昌谷的途中,感慨悲痛,写下了浪漫主义大作、读之让人潸然泪下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大唐无人能对出下句。历朝历代,一致好评。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路过华阴县,看见华山之下。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寒冷侵肤,瘦马如狗。他走进酒家,心中愁愤,脱衣换酒,喝得酩酊大醉。一首能把人看到爽的诗横空出世——《开愁歌》。

《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写到“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时,酒肆主人看不下去,于是就过来劝他不要太在意。诗就此停笔。

二十二岁的时候,他的族人推荐李贺很有才华。于是李贺就再次返回长安,考核通过后,当了个形同仆役的九品小官奉礼郎。从此,在长安滞留三年。

这三年内,李贺结识了一个很会演奏箜篌的人叫做李凭。在当时很受欢迎,时人有诗云:“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李贺也被他的乐声感动了,写了一首音乐名篇《李凭箜篌引》来赞扬他。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露泣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在长安三年任职期间,见惯了官场的奢华腐败,令李贺感觉虚度光阴。写了一首的《将进酒》,劝人“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这首诗很厉害,曾被誉为力压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又看不惯皇帝唐宪宗太昏庸,居然让一个江湖骗子柳泌帮他炼丹,想要长生不老。于是就写了《苦昼短》来讽刺“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同时,他又感叹人生如梦,“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鲍鱼

二十四岁时,李贺多年患病,黯然失志,就告病回到故乡昌谷休养一段时间。有一个巴蜀的书童一直紧紧跟随,尝尽风雨。如今在昏暗的灯光下,还在尝药要给他喝。李贺很感动他的忠心侍主,于是写了首《昌谷读书示巴童》给他看“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不久之后,他又到南游,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二十五岁,他终于下定决心辞官,重回故乡,之后到处游历。在吴楚一带,他看见了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坟墓,听闻了她的传说。写了一首鬼诗《苏小小墓》,其中“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写的很阴森诡异。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在去潞州的途中,他纵意放歌,写了一首热血沸腾的诗,名为《浩歌》。他纳闷自己得不到皇帝重用,痛酒狂欢,“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浩歌》

南山吹风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后来他在潞州结识了一个友人叫做张彻,是韩愈的徒弟兼女婿。推荐他做了昭义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在军队中帮忙写公文。

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北方的藩镇割据严重,猖獗跋扈。郗士美讨伐叛乱无功而返,他告并回到洛阳休养,好友张彻也回到长安。

他感觉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体,回到故居昌谷。将自己写的所有诗,共二百四十四首诗,整理了一遍。

公元816年,在那个破败的房子里,李贺,即将走完他落魄的一生。他病卧在床上,深知自己不行了,他感觉悲凉,痛苦,愤怒,几种情感交织着。情到深处,便化作了他的临终之言《秋来》。

《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虽然病逝了,但他的诗歌从古到今,无不影响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从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南宋的刘克庄,到明朝的杨维桢、徐文长、陈子龙。影响力丝毫没有减弱。

即使是近代或者现代,受李贺影响的也大有人在,如鲁迅先生就同情李贺的遭遇,毛主席也经常在他的诗词文章中引用或者化用他的诗句。

历代文人墨客对他的评价也颇高,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就与杜甫撕破脸,声称李贺的诗“长吉于讽刺直以深情动今古,真与供奉为敌,杜陵非其匹也。”明朝进士蒋文运摇头说道:“太白逊步矣。”清代诗人黎简跟着附和说道:“乃李白所不及。”清朝文学家陈本礼评说:“应不减痛饮读《离骚》。”晚唐大诗人杜牧也曾在《李长吉歌诗叙》惋惜:“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这下可好,李白、杜甫与屈原,全被拿来当垫脚石了。

近代毛主席称赞李贺为“英俊天才”,并在给陈毅的信中直言不讳的表示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并亲自在读李贺诗时批阅圈画。喜欢骂人的鲁迅先生也说“年轻时较爱唐朝李贺的诗”。

纵观这些评价,无一不是对李贺诗歌创作的肯定与赞扬。生的时候没能受到应有的重用,病逝了才得到后人的重视与赞赏,这真是悲哀啊!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写《李贺小传》时悲慨:“噫!又岂些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也不多耶?”

但他在有生之年,犀利的目光中早已料到这一点——《咏怀二首(其一)》。

《咏怀二首(其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