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期间,老蒋命令沈醉暗杀李宗仁,却为何没想谋杀白崇禧?
发布时间:2025-08-29 18:23 浏览量:2
据说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老蒋又重新拾起了自信心:跟麦克阿瑟相比,我简直就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这个传说可能是网友恶搞,但老蒋击败或降服阎锡山等好几个大军阀,却也是事实——被老蒋收拾的军阀要是开列一个名单,那也是很长的一大串,其中最难对付的,可能就是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了。
熟悉军阀混战史的读者当然知道,李白黄是新桂系,在他们之前,还有陆荣廷的老桂系,1924年李宗仁白崇禧打败了陆荣廷,这才有了以第七军(也称钢七军)为骨干的新桂系。李宗仁当“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任第一军军长”的时候,黄绍竑为“会办(相当于副督办或督办助理)”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为督办公署参谋长。
这里我们有必要讲一个小插曲:白崇禧在马晓军营当第一连连长的时候,黄绍竑是第三连连长,张淦是第四连连长——张淦就是电视剧《特赦1959》中那个罗盘将军、搞笑好战小老头蔡守元的历史原型,被俘时是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司令官。
张淦是新桂系起家班底,也是桂系头等大将,除了“罗盘将军”之外,他还有个称号叫“桂林才子”。
张淦是桂系核心圈人物,但还没有进入李白黄三人组,就像《水浒传》中宋江卢俊义吴用为核心三人团,而法师公孙胜失去与宋江并肩而坐的机会一样——在卢俊义加入梁山之前,公孙胜在“主席台”上是有一把交椅的。
老蒋一直想把张淦从华中“剿总”调往徐州“剿总”,能救黄百韬和黄维更好,救不出二黄,把张淦断送掉,也是老蒋喜闻乐见的。
白崇禧坚决不舍张淦,老蒋气得率电话而无可奈何,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有趣的问题:已经成为“副总统”的李宗仁基本失去了兵权,桂系军队基本都掌握在白崇禧手里,为什么老蒋授意军统特务做好暗杀李宗仁的准备,却为何没想干掉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总”总司令的白崇禧?如果白崇禧没了,副总司令宋希濂不就可以掌控该“剿总”所辖张淦第三兵团、黄维第十二兵团、第十四兵团(宋希濂兼司令官)、王凌云第十三绥靖区、霍珂章第十六绥靖区和张轸第五绥靖区的所有兵力了吗?
这里还是要再解释一下: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并不属于刘峙杜聿明为正副总司令的徐州“剿总”,而是白崇禧在老蒋压力下派往徐州送死的。
老蒋和李宗仁分任“正副总统”,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却暗藏杀机,曾任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的沈醉,就曾接到老蒋的命令,并做好了暗杀准备。
沈醉在《军统内幕·蒋介石阴谋暗杀李宗仁的内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二辑也有此文)中回忆:“1948年11月间,我在昆明担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省站站长,突然接到局长毛人凤要我立刻去南京的急电,便于第二天下午乘飞机前往。我刚住进局里的高级招待所,毛人凤便来找我。他告诉我,这次叫我去南京是蒋介石亲自指定调我去主持刺杀李宗仁的工作。”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战至 1949年1月10日,这就是说,老蒋要暗杀李宗仁,恰好是在淮海战役期间,这无疑是一招臭棋:如果沈醉真的暗杀李宗仁成功,白崇禧岂能不反戈一击?
沈醉说他是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刺杀准备的:如果李宗仁坐飞机离开,他就指挥两架战斗机将其击落并制造“失事”假象;李宗仁留在南京傅厚岗寓所,他就派人站在变压器上用手提机枪从围墙外面向李的寝室、餐厅等处扫射,然后派杀手爬墙入院近距离射击,所用的弹头都淬有剧毒,“不管射中人身任何地方,都可引起血液中毒而无法救治”。
沈醉还具体罗列了他那个刺杀行动组成员的名单,其中有吴德厚、秦景川,还有一个姓王的(有史料说是王汉文)。
老蒋要刺杀李宗仁,是板上钉钉的史实,老蒋多次表示自己跟白崇禧“合不来”,在很多人的回忆录中也有记述,但似乎老蒋在淮海战役期间,却从没有动过除掉白崇禧的念头——在1929年3月,老蒋曾经下令对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进行追杀,结果被白崇禧逃掉了,可能从那以后,老蒋就认为白崇禧太过狡猾,刺杀不容易得手,也就打消了念头。
白崇禧手里有军队,不像李宗仁已经算是“半个总统”,身边卫队人数有限,更容易下手,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老蒋只想杀老李而不想杀老白,应该还有第二个或第三个原因,至于哪个原因是主要的,那就得有请读者诸君慧眼明鉴了。
在笔者看来,老蒋不暗杀白崇禧,还有点瞧不起的意思:老白在军事上有些门道,但是在政治上,也就是小学生水平,只要摆平了李宗仁,不愁白崇禧不归顺。
白崇禧这个人,对“国防部长”一职十分看重,尽管这个部长说话还不如参谋总长好使,但白崇禧却一直视若珍宝——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职。
白崇禧似乎并没有取代老蒋的意思,他在桂系就是二把手,一直管军事,对李宗仁也比较尊敬。一个连李宗仁都不想取代的人,是不会对老蒋宝座构成威胁的。
后来白崇禧背离李宗仁而拥老蒋“复位”,最大的条件也就是自己当“行政院长”,连“副总统”都没想当。
白崇禧“胸无大志”,而且带兵有一套,所以老蒋认为只要除掉李宗仁,白崇禧并不难对付,而且失去了李宗仁,白崇禧也就没了主心骨,轻松拿捏并不是问题。
老蒋要谋杀李宗仁而不谋杀白崇禧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老蒋实在气坏了:原本白崇禧是答应去徐州指挥华中、徐州两个“剿总”全部兵力的,而且在军事会议上还做出承诺,让张淦第三兵团和黄维第十二兵团一同驰援淮海——会议是下午开的,晚上白崇禧去了一趟傅厚岗,结果第二天早上就变卦,留下一封拒绝统一指挥的书信,就坐着飞机“逃”回了汉口。
时任“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的郭汝瑰在《淮海战役期间蒋军统帅部的争吵和决策》(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中回忆:“白崇禧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改变统一指挥的原议呢?当时国防部的人们推测,这是白崇禧怕蒋介石做成圈套,准备于会战失败时委过于他。以后事态发展,才知道这与美帝国主义支持李宗仁,逼蒋下野有关,白崇禧是存心要拆蒋介石的台。”
据相关资料显示,白崇禧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听从李宗仁的劝告而跟老蒋去了台湾,白是否被蒋授意谷正文毒杀,不同史料的记载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淮海战役期间,老蒋尽管被气得胡子直翘(宋希濂回忆文章有描述),却没有想干掉掌握桂系兵权的白崇禧,而只是通过毛人凤指派沈醉,准备对李宗仁下手,您认为本文所述三个原因,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如果李宗仁被老蒋暗杀,白崇禧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