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VS苏州:一衣带水,双城共辉
发布时间:2025-08-29 18:42 浏览量:2
大江分隔两岸,一域雄浑立江北,一城繁华倚江南。
南通和苏州,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在跨江交融与碰撞中激荡出诗意盎然的双城魅力。
滔滔江水,见证着南通的厚重与坚韧,也映照出苏州的温婉与灵动,两城如江畔并蒂之花,各自绽放,又彼此辉映。苏超第十轮比赛,南通队VS苏州队比赛在即,不防先以诗会友,细数风流。
隔江相望,水韵相连
江帆日落,秋水寒烟,南通与苏州之间的诗韵对话,一定离不开水。两地水韵相连,但在文人笔下却化作了不同的样子,多少次隔江相望,以水为笔,以情为墨,书写着各自的风雅篇章。
南通位于江北,在狼山之巅极目远眺,可见长江如一条巨龙蜿蜒东去,北宋王安石的一句“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道尽大江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清代诗人屈大均感慨“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更显出一番气势恢宏。
在江南的苏州望水,又是另一派景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唐代的杜荀鹤一句话便描绘出了姑苏地界水道纵横、渔船星罗棋布的景色;南宋诗人范成大感慨“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细雨绵绵,杨柳依依,水边停泊着画船,自有一番清韵流转诗间。
地域相通,两城相融
苏通大桥、沪苏通铁路等跨江通道陆续开通后,两地迈入“1小时生活圈”,已然跨越长江天堑,融为一域。然城与城的交融,不仅始于地理上的“更近”,在文化脉动中早已共通。
南通的第一位状元胡长龄回忆老家时,写下过“我家小筑城之北,细水春流直绕墙”,展现出对于水乡的眷恋与赞美;南通如皋的冒辟疆在水绘园里写下“几载倾颓池上名,小山早桂晚才开”,字字句句都是园林景色的清秋美感。
到了苏州,唐寅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写出一番洒脱,道尽了江南才子的不羁与浪漫;李白写下“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仿佛描绘了姑苏旧梦里的温柔与旖旎。
从南通到苏州,水脉相连,文脉相承,两城相融以后,必然能找到更多的文化交融和情感共鸣。
人文相近,血脉相亲
南通人和苏州人人文相近,从来都是互帮互助。冒辟疆与苏州董小宛的爱情故事通过《影梅庵忆语》流传至今;张謇江北建造虞楼遥望苏州虞山,成为和恩师翁同龢情谊的永恒见证。
两地都是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冒辟疆在送别友人时,写下“为我须乾白玉壶,因君一拓黄金戟”,深情流转,显露北地豪迈;张謇的一句“晚来更被横风扰,万点青苍尽化烟”,勾勒空灵意境,情感融于景语。遭逢大难的董小宛吟唱“肠虽已断情未了,生不相从死相从”,字字泣血,尽显江南女子的外柔内刚;临终绝笔的翁同龢一句“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在悲怨之中,仍见慷慨。
8月的最后一日,相邻相亲的两地终须赛场争雄,“跨江德比”早已点燃两岸激情,期待周末赛场相见,续写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