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不是影视剧里描写的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5-07-29 20:32 浏览量:1
最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人讨论“古代进一次青楼到底花多少钱?折算成人民币得多少?”这问题下面评论那叫一个热闹,不少人说电视剧里青楼太廉价,现实里压根没那么简单。其实吧,真要细算,普通人还真消费不起那档事。
古时候青楼可不像现在说的什么娱乐场所想进就进,那绝对是一道高门槛。首先进门就要花上几百文铜钱喝杯花茶,相当于现代小几百元。再点壶酒、给老鸨递点小费,没个三五千文下不来,这还都只是入门费层级。那些电视剧演的什么喝酒唱歌艳遇,那纯属美化,现实怎么可能让你白来这一遭。
真正要跟那里的姑娘聊聊天、喝两杯,哪怕最普通的,也是起步得一两银子,折合现在差不多一千五百块。顶级花魁、红牌小姐,那花销能飙到一天几万,相当于那时老百姓辛苦一年的全部积蓄。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这玩意只能想想,真敢花家底去追求,分分钟家破人亡的节奏啊。
青楼呢,其实和咱们常理解的妓院不太一样。很多人误以为就是那种肉生意,其实更讲究的是才艺和社交。姑娘们各有才艺,弹琴、画画、吟诗作对,比起普通的低级场所,这里俨然是高端的会所,能来消费的全是有钱有闲的大佬。所以你看,那些文人骚客、富家公子喜欢光顾青楼,不仅是为了女人,更是图个氛围,捧个人场面。
别以为青楼只卖颜色,这地方有时候比咱们现在的会所还精致。宋代的大青楼,地段优越,院子清幽,还没进去都能闻见花香。屋子里摆的器物奇珍异宝都不稀罕,连用来隔断的小屏风都是象牙、檀木做的,处处透露出一股子贵气。你要是看慕容复那种层次进出青楼,花钱跟玩一样,顺手还能赏个诗会,邀请才子作陪。
说到文人,历史上一大票有名的都没少在青楼里出没。杜牧、柳永、白居易,哪个不是从咸集、醉宴里找灵感?杜牧的那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都快成青楼和风月文化的招牌了。科举屡败的柳永,后来干脆靠给青楼姑娘写词糊口,就说现在的乐章集,有几个不是青楼女子的故事?
青楼还真不是什么随便人就能来。有钱的贵公子可能一夜就花掉几十万的分量,普通老百姓干一辈子都不见得攒得下来。有时候听说谁家穷书生进过一次青楼,多半还是硬要吹牛。一些小户人家再咋省,也许一年能去一次都不错,回来还得吹一辈子,看有多稀罕就知道有多贵了。
说到最贵的事,赎身更是传说级别。有些传奇青楼女子,真有人砸钱买自由,比如那个董小宛,冒襄为她掏了3000两白银,放到今天算下来得小一百五十万人民币。普通家庭哪敢想?那纯粹是古人世界里的天方夜谭。
别光我们说,“家里美人多了还往青楼跑干嘛?”这事儿有点像现在有钱人明明家里啥都有,非要跑高档场所刷存在。青楼其实兼具了炫耀和社交的功能,人们愿意为新鲜、为面子、为一份与众不同买单。也有人只是想找个地方喝酒吹牛,顺便听听琴,看姑娘们才艺表演,图一乐呵。
并不是说,全国的青楼都像诗里那样风流快意。现实是,青楼大部分姑娘拼命讨生活,只有极少数能像小说传说里那样遇到愿意铲金山的贵人。文人不是都能遇到董小宛,每个青楼女也不是等着被赎身。绝大多数人面对那价格,还真只能做路人甲。
其实,说到底,青楼消费那叫一个阶级壁垒。去得起、玩的转,全看谁口袋里硬。那时候有钱就能玩转人生,无钱啥都不是。这点换到今天也常见,谁不想过会所生活,奈何消费不起?
时代早变了,现在青楼都成了历史笑谈。真想体验古人奢华,听听就得了。当年大手笔花钱,只能留在老故事里交给后人慢慢品。说不定千年以后还有人好奇:那群古人到底在青楼里潇洒花掉了多少钱?
文章图片取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