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猜谜,败也猜谜 | 刘永
发布时间:2025-07-28 06:03 浏览量:1
为什么古典小说《红楼梦》会让无数中国人为之着迷呢?我想这主要是中国人的好奇心态决定的。特别是“《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中国人去探求,去解谜,也因此诞生了无数热衷于猜谜的红学家。
猜谜语是中国人喜爱的文字游戏,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特别是中国的文人才子们,更以猜中谜语为荣。《红楼梦》虽然是一部人情小说,书中却列有许多谜语,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谜语,作者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为了解开小说中隐含的谜语,无数人为之痴迷,为之耗尽心血,仍然孜孜不倦,甚至有把整部《红楼梦》都当成谜语去研究的。称之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人人都想攀折的明珠、皇冠。不得不承认,《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不愧为传奇小说高手,他很好地把握住了人们的猎奇心态。
一、猜谜高手——杨修
无独有偶,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描写了一位猜谜高手——杨修。杨修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是乱世英雄魏武王曹操的得力幕僚。杨修担任魏国主簿,总揽内外事务。凡曹操有所举动,杨修多能揣摩其意。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与刘备相战于阳平,双方势均力敌,打得不可开交,难分胜负。曹操进退两难,当晚随口制定了个口令曰“鸡肋”,众人不知道是啥意思,就去问杨修。杨修解释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这代表了主公曹操有撤军的想法。果然,没过两天,曹操就下令班师回朝了。
有一天,曹操和杨修从一座石碑《曹娥碑》下路过。曹操看见石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就问杨修:“你知道这八个字写的是啥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答案来了。”他叫杨修把答案写出来,看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八个字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看了,结果和自己猜的答案一样。于是感叹说:“我的才思赶不上你啊,竟然比你多想了三十里路。”
又一天,塞北的朋友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吃了,觉得很可口,就在盒子上随手写下“一合酥”三字,将之置于案头。杨修看到这一盒酥饼之后,竟然与众人分食了。曹操回来不见酥饼,就问原因。杨修回答:“盒子上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抗丞相的命令?”。曹操听了,哭笑不得,从此心里开始厌恶杨修的自作聪明。
杨修与曹操的儿子曹植友善,拼力助其与兄长曹丕争夺太子之位。后来曹植失宠,曹操害怕杨修成为后患,而且他时时能够窥探、揣摩出自己的心意,就找了个理由,把杨修杀了,时年杨修四十五岁。这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奇害死了猫。可以说,杨修就死在这个爱猜谜语的癖好之上。
然而,虽然早就有了杨修猜谜语,惹火烧身的教训典故。从古至今,猜谜语的游戏风尚却从来都没有断绝过,而且历代文人墨客都是兴致勃勃,趋之若鹜。没办法,猜谜语,爱耍小聪明是大多数人渴望证明自己的通病,也是古代文人对文字游戏痴心不改的传统习惯。
二、《越绝书》的作者之谜
最近,有一部叫《越绝书》的古书特别引人注目。《越绝书》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地方志著作。记载了古代吴、越两地的历史地理,内容涵盖了从吴太伯时期到后汉时期的历史。其中卷二《吴地传》和卷八《地传》详细记载了吴越两国国都,及周围的山川地理。《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被誉为 “地方志鼻祖”。
《越绝书》书名曰 “绝”,旧有 “断灭” 、“灭国”等说法。今人考证,当为上古汉语 “记录” 的译音,是越国史记的专名。然而,《越绝书》的作者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古人著述,很多都是隐姓埋名。一方面是中国古代文人有述而不作的传统观念,一方面也有敬畏经典,惧怕流言蜚语批评,文字狱迫害的因素。《越绝书》咋听书名,有离经叛道的顾虑,作者故意隐身书后,给后人留下了一段谜语去猜想。却不料,隔了近千年时间,这道作者之谜竟然让明代第一才子、猜谜高手杨慎给解开了。
杨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他自幼便聪慧过人,有着小神童的称号。13岁便以诗才轰动京师,23岁高中状元,成为明代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杨慎博览群书,著作等身,是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如何从《越绝书》遗留的线索中揭开《越绝书》的作者之谜的呢?
在《越绝书》最后一篇的一段话里,提到了《越绝书》作者的名字线索:“记陈厥说,略其有人: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疆。不直自斥,托类自明;写精露愚,略以事类,俟告后人。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口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
杨慎仔细分析,认为这段话可以分为两层意思,正好对应了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记陈厥说”者,即最初记录整理吴越史事的人。另一位则是“文属辞定”者,即修改确定文字的人。再进行字句解析。“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是指由“去”和“衣”组成的“袁”字。“厥名有米,覆之以庚”,则将“米”和“庚”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康”字。所以那位“记陈厥说”者,名字应该就是“袁康”。
“禹来东征,死葬其疆”一句,传说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就是说,袁康是会稽人,而“文属辞定”者既是“邦贤”,那应该同样也是会稽人。“以口为姓,丞之以天”就是说这人姓吴(口+天),书中又提到他与屈原同名。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姓芈、名“平”,所以杨慎判断这人就叫“吴平”。这样《越绝书》作者的名字就是袁康、吴平。
我们再来看古典小说《红楼梦》,起初小说作者也没有署名。虽然作者已经被红学专家们认定为是曹雪芹,但围绕在《红楼梦》身上的问题,仍然迷雾重重。作者曹雪芹同样在书中设置了许多谜语,许多至今也没有被破解,其中还包括了作者本人的身世之谜。人们总是希望学习明代大才子杨慎那样博学多才,勇于探索,梦想能够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去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最终破译出曹雪芹布下的道道谜语难关。我想,那一定会是石破天惊的发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