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四位皇帝朱高炽:他能上位,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
发布时间:2025-11-15 01:11 浏览量:1
大明朝第四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他能当上皇帝,是沾了自己儿子朱瞻基的光。
在皇宫里,后妃们通常都是“母凭子贵”,在朱高炽这里,他是“父凭子贵”。因为朱棣不喜欢他这个儿子朱高炽,但却喜欢他的孙子朱瞻基。
朱棣当上皇帝后,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将来由谁继承大统?永乐元年文武百官连续三次上表请立太子,朱棣总是找了一堆堂而皇之的理由加以搪塞。对太子的人选,朱棣迟迟没有决定。其实,这没有决定就是“决定”。因为按照惯例,皇位传承顺序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高炽是嫡长子,按说就应该是皇位第一继承人,没有决定,意味着朱棣对他不满意,他不想立朱高炽为太子。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很能生儿子,他先后生了26个儿子。在生儿子这方面,朱棣比不上他老爹,朱棣只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小儿子还过早夭亡,剩下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他们都是徐皇后所生,都是嫡子。
有人说,朱棣不喜欢朱高炽,是因为朱高炽不会打仗,没有军功。其实不对,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绝对立了大功。当年朱棣起兵后,朱高炽奉命坚守北平城,城中只有一万多老弱病残,而攻城之敌却是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朱高炽在姚广孝等人的尽力辅佐下,坚持了一个多月,一直等到朱棣带兵赶到。从整个靖难之役的进程来看,正是由于朱高炽关键时刻守住了北平城,朱棣的大军才能够稳住。如果北平“老巢”被端,“靖难之役”必败无疑。这一点,无论如何,朱棣是不能抹杀的。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主要原因是这个儿子太不像自己了。
朱棣好武力,朱高炽好读书。
朱棣好动,朱高炽好静。
朱棣杀伐决断,朱高炽性格仁厚。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朱高炽身体肥胖,患有足疾,走路一瘸一拐。这在朱棣看来,一个残疾人当皇帝有些不合适。因此朱棣怎么看朱高炽,都觉得非常不顺眼。
朱棣器重二儿子朱高煦,这个儿子很像朱棣:军事能力出众,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就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还曾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对此也是颇为肯定赞赏,他甚至曾对朱高煦说出这样一句话,“你要努力啊,世子是一个有残疾的人”,这句话可是有着极强的“暗示”性。
但是朱高炽比较仁爱,作为世子,这期间也没有什么重大过失,这样就给废了,实在是“废之无名“。朱棣就向朝臣征求意见:你们看,立谁做太子最合适呢?你看这话问的,聪明的人一听就明白,这是向朝臣暗示,老二朱高煦才是太子的理想人选。但是,文臣集团的却支持朱高炽,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
事情就这样僵住了。
这件事被一个叫解缙的人给解决了。
解缙是谁?就是那个带领着几千人修《永乐大典》的那个。他和杨慎、徐渭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当时是朝廷重臣。一日,大臣解缙在宫中办完正事准备回去,被朱棣给拉住了,他询问解缙更看好哪位皇子。解缙不假思索地说道:“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这个答案显然不符合朱棣的心意,朱棣很生气。解缙虽然看出朱棣生气了,却他依然不松口,紧接着他又说了三个字,就是这三个字,最终打消了朱棣的疑虑,让朱棣下定了决心。解缙说:“好圣孙!”
“好圣孙”指的是朱瞻基,他是朱高炽儿子,朱棣的孙子,朱棣的确非常宠爱朱瞻基。
据说,朱高炽的老婆张氏生子之前,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个神仙给了他一个石头,石头上面写着8个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听说张氏刚刚生了一个小孙子,认为这是一个祥瑞的征兆。所以见到小孙子后非常喜爱,把小孙子当作掌上明珠,爱护有加。朱瞻基本人也是文武双全,不仅熟读经史,也孔武有力,朱棣曾多次带着他一同讨伐漠北,深得朱棣喜爱。
果然, 解缙这三个字一出口,朱棣茅塞顿开,当即转怒为喜。既然将来希望朱瞻基能够继承皇位,那么,眼下自然就该把皇位留给朱高炽。于是这个纠结了朱棣很长时间的难题就这样被化解了。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开启了监国的生活。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终于得以继任大统。
只可惜,朱高炽命却是不够硬,登基第一年,也就是洪熙元年他就驾崩了。朱高炽只做了不到十个月皇帝,因此朱高炽也被称为“十月天子”。可是,即便朱高炽皇帝生涯如此短暂,史学家们对他评价却是非常的高。
为什么?
其实,不单单这十个月,朱高炽是在当太子期间就开始处理朝政了。大家都知道,朱棣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而且好大喜功。朱棣登基后,几乎很少有时间坐在皇宫里处理政务,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国家的事务由谁来处理?当然就是当时的监国太子朱高炽。有人说,整个永乐年间,朱棣更像是一个将军,只负责对外,四处征讨。太子更像一个皇帝,对内全靠太子朱高炽辛勤工作!他们父子两个是一对最佳搭档,所以说,要说朱棣的“永乐盛世”,朱高炽要有一半的功劳。
朱高炽即位后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他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他停止下西洋活动,要知道下西洋是一项非常耗费钱财的举动。
朱高炽就是这么一个仁君、明君,只是天妒英才,只给了他十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十个月的时间也足以证明了他的能力,他的仁厚。
他的功绩更是得到老百姓的称颂。
这样的皇帝不多见,千年难遇,他却是也配得上“仁宗“这个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