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八仙为何能风靡古代?
发布时间:2025-09-24 16:02 浏览量:1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如果你是个古建园林爱好者,一定听过暗八仙吧~
这些代表八仙的符号作为装饰能出现在古建园林的各个角落,这一度让小蚂哥很费解,道教最牛的不应该是太上老君嘛,为啥作为散仙的八仙更受欢迎呢?又为啥用八个法宝代替八仙呢?
这期我们就从头到尾给你梳理一遍,让你一口气看懂暗八仙。
北宋欧阳修奉敕编撰的《新唐书》里就有《张果传》,说张果老 “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可见唐朝那会就已经出现术士张果了。
到了宋初,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互煽助,两宋之际盛传 “钟吕金丹道”,甚至被全真道奉为了北方五祖之一。
金元时期,民间杂剧戏曲兴盛,八仙的故事开始慢慢成型,不过此时八仙并不是固定的,比如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
一直到了明代,吴元泰创作的小说《东游记》问世,才正式确定了八仙,从此八仙的形象和起源故事才稳定了下来。
所以八仙其实就像是连载很久的漫画角色,前后有差异,设定吃书都是很正常的,毕竟是民间流传,《东游记》也只是把很多流传已久的故事整理出来而已。
比如铁拐李的 “借尸还魂”、韩湘子 “吹箫引鹤”、何仙姑 “采莲成仙” 等故事,都是在民间口耳相传中逐渐丰满的,甚至他们的法器、性格也因不同地域的传说而有细微差异。
那为啥同样作为道教的形象,八仙的受欢迎程度远高于道教其他的人物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出身,八仙大多出身平民,没有神仙那种高不可攀的傲慢。
铁拐李是乞丐,钟离权是落魄将军,蓝采和是街头艺人,张果老是乡野老者,何仙姑是村姑,吕洞宾虽是书生却好行侠仗义,韩湘子是民间才子,曹国舅虽为贵族却弃官修道。
他们的出身涵盖了民间社会的多个阶层,从乞丐到书生、艺人,几乎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重合。百姓在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自然更易产生亲近感。
而且八仙的传说很少设计宏大叙事,都是围绕日常生活、解决民间难题展开的,比如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张果老倒骑毛驴、铁拐李治病救人、何仙姑济贫助弱,这比那些拯救世界的大神更接地气。
今天网络上大火的《凡人修仙传》其实和八仙是一个道理,都给了普通人 “通过行善、修行改变命运” 的希望,契合了民间对 “逆袭” 的向往。
只不过今天我们用的是网络,而当时是戏曲、评书、民俗画、小调的形式。
法宝救人正是因为八仙出身平凡,大多通过自我修炼或仙人点化成仙,所以他们不受天条的约束,在人间看到百姓有难就出手帮助。
宝葫芦:铁拐李的宝葫芦能救济众生,传说里面装着长生不老的丹药,具有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的功效。
芭蕉扇:钟离权的芭蕉扇能起死回生,还可取以智慧力降心魔,有长寿和绝境逢生的寓意。
花篮:蓝采和的花篮内蓄无凡品,能广通神明,据传还能让篮中的未熟菜果自然成熟。
渔鼓:张果老的渔鼓是占卜的仙器,能知过去未来,占卜人生,有预测前途、卜算是非之能。
荷花:何仙姑的荷花取 “手执荷花不染尘” 之意,能使人修身养性,不染杂念,同时荷花又寓意冰清玉洁。
宝剑: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暗喻乾金之像,还能斩断世人的烦恼、贪嗔、色欲,象征心灵的净化和自我超越。
洞箫:韩湘子的洞箫能吹出神曲妙音,令万物生灵,使万物焕发生机,寓意生机勃勃。
笏板(玉板):曹国舅的笏板能净化环境,让人心态平和,不为外事所困扰,寓意心静神明。
这八种法宝也就成了民间吉祥寓意的象征了。在古建园林中使用,看到法宝就如见到八仙,难事可除,万事顺遂。
其实除了有暗八仙,佛教建筑装饰中也常常用佛教八宝,这些都属于中国传统纹样的一部分,我们回头再聊。
只要是能看到的空间都可以使用暗八仙的纹样,比如建筑上的屋脊和垛头、门楣和窗棂;
园林的花街铺地、漏窗围栏;
木雕、石雕;
服饰和手饰也是暗八仙的舞台。
大多暗八仙的法宝上还围绕着飘带,这叫做“绶带”,在纹饰中用来烘托主体。
“绶” 字,蕴含着富贵、吉祥的寓意。有的相互交错组合在一起,其八件法器组合在一起,代表 “八仙齐来”,有吉祥纳福的寓意。
这是因为古代社会识字率极低,多数民众靠口耳相传和视觉符号理解世界。老百姓听到八仙的故事就会把法宝具象化,再看到装饰的暗八仙时,就能对上脑电波,可以说暗八仙是比文字和具象的人物形象更有利于除传播的方式。
清代康、雍、乾三代,暗八仙迎来 “鼎盛期”,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喜欢用暗八仙来追求 “福寿安康”此时,暗八仙的 “典故” 已不再局限于八仙的原始传说,更成为一种文化共识,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审美中了。
清雍正斗彩暗八仙福寿碗
清式小叶紫檀 “暗八仙” 顶箱柜
清乾隆暗八仙纹飘绿翡翠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