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将军之女,22岁和姐夫私奔,同居15年后丈夫却说:我们不合适
发布时间:2025-09-24 16:14 浏览量:1
1909年,21岁的高君曼,一头齐耳短发,住进了姐姐家。不到几个月,她就爱上了自家姐夫。第二年,两人私奔,公开前往杭州同居。
原以为,这惊世骇俗的行为,能把她带向幸福。
可15年后,高君曼已育有一子一女,那个曾经“非她不可”的男人却说:我们不合适!
高君曼,出自武官之家,父亲是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她是家中继室的女儿,自小熟读诗书格外有才气。
姐姐高大众,则与她截然相反。原配的女儿,从小被扔在乡下教养,大字不识一个,稍微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贤惠的品质。
到了婚配的年纪,高登科心中有愧,就帮着高大众选了门好婚事,把她嫁给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文人——陈独秀。不到几年,高大众就接连生育,有了三子一女。
这桩婚事,表面上太平无事,高大众相夫教子,陈独秀忙于事业。可内里,夫妻俩早就不和,陈独秀接触的是新文化、新思想,对封建旧式女子十分无感。
只不过,和大多数人的婚姻一样,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让两人的婚姻看起来格外平衡。
一直到1909年,高君曼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衡。
这一年,高君曼正好上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借住在姐姐姐夫家里。她本来就比姐姐高大众年轻十岁,又是新式女子,热烈奔放,一下子就吸引了陈独秀的目光。
刚开始,两人只是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上,谈论新文学。
高君曼痴迷陈独秀的思想,陈独秀也钦佩高君曼的少年气息。两人经常在书房里忘我讨论,把高大众独自丢在客厅。
才子佳人,从亲情到爱情,只有一步之遥。陈独秀情不自禁地为高君曼写了诸多情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委巷有佳人,颜色艳桃李。
珠翠不增妍,所佩兰与芷。
相遇非深恩,羞为发皓齿。
闭户弄朱弦,江湖万余里。”
情感最浓烈之时,两人终于忍不住了,向高大众和父亲高登科坦白,还提出要正式结婚。
小姨子和姐夫搞到了一起,这样败坏门风的事情,在当时简直惊世骇俗。无论是高家,还是陈家都接受不了。
高登科更是放出狠话:“你要是敢和陈独秀结婚,高家就没你这个女儿!”
毫无悬念,出身将军之家的高君曼,也是一身傲骨,拉着陈独秀就离家出走,一路私奔到了杭州、上海一带。
在那里,他们度过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蜜月期”。
两人住在法租界的一间狭窄平房里,无名无分,成了陈独秀身边的女人,和陈独秀一起办《新青年》、宣扬新思想。
对于陈独秀来说,高君曼是他的秘书助手、是他的生活保姆,更是他的枕边人。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尽管两人没有正式的婚书,但高君曼就是“陈夫人”。
后来,高君曼又为陈独秀生下了一子一女。有了孩子之后,高君曼没办法再像之前一样洒脱,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家庭,全力托举陈独秀。
因为孩子的存在,他们在生活上也拮据了一些。再加上,高家、陈家对他们的私奔的行为十分愤怒,早就切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高君曼和陈独秀只能在乱世中带着孩子们频繁搬家。
时局动荡、生活变化,让两人开始争吵不断。
这时候,高君曼总会劝自己,有哪对夫妻是不吵架的,一切都很正常。
殊不知,这看似正常的背后,有着巨大的不正常。因为陈独秀,她没了娘家,但同时,她又没有婚姻的保障、更没有社会名声。
陈独秀被抓捕时,高君曼和孩子们会因为和陈独秀关系不一般,被牵连入狱;可当陈独秀被嘉奖时,高君曼却会因为名不正、言不顺,也无法出席很多场合。渐渐地,随着陈独秀的圈子越来越大,到的舞台越来越高,一心扑在家里的高君曼也开始和他脱节。
聪明的高君曼,敏锐地感知到了这种变化,可碍于现实,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就是命运最残酷的地方!
果不其然,到1920年之后,高君曼对这段感情的失控感,越来越强烈。她看着已经成为新文化“导师”人物的陈独秀,不由得发出感叹:“我们终究是越走越远了!”
一天的时间里,陈独秀几乎有20个小时是在书房、会议室度过的。
曾经,他身边的秘书、战友是自己,而现在因为身份问题,陈独秀的身边站满了年轻漂亮、活力四射的进步女性。
她们不仅有进步的身份,更有留洋归国的经验,从最开始的文化聊到思想,最后再谈到政治策略……
其中有一个叫施之英的,最为出众。
30多岁的高君曼,明显有了危机感。可比危机感更多的,是无力感,眼睁睁看着感情像流沙一样一点点逝去。
1925年时,高君曼终于迎来了“结局”。
她和陈独秀坐在房间里,冷静地讨论着过去15年的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歇斯底里,许久之后陈独秀说出他的心声:“我们不合适。”
“不合适”三个字一出来,高君曼突然就笑了。
15年没有不合适,15年里的每一年也没有不合适,但到15年后的今天,突然就不合适了。她没有哭闹,冷静地接受了“不合适”的现实。
随后,高君曼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了陈独秀。
幸好,没有那道结婚手续,离开时倒也省事儿了。
自此之后,除了陈独秀每月寄给两个孩子的30元生活费,高君曼的生活里再也没了他的踪影。有人提起陈独秀时,她也都刻意回避:“那都过去了。”
然而,有点讽刺的是,在离开高君曼之后,陈独秀也并没有和施之英或任何一个新女性在一起。
到1930年时,51岁的陈独秀被国民党悬赏通缉,他躲进了22岁的潘兰珍家里,感情不断升温。潘兰珍,这个大字不识,还曾被强迫生下孩子的女人,竟然打动了陈独秀。
两人结合后,陈独秀竟然开始主动教潘兰珍读书、识字……
彼时的高君曼,因为过往多年的操劳,身体也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她听到陈独秀和潘兰珍结合的消息,一句话也没有说。
第二年,43岁的高君曼在南京平静病逝。
后来,陈独秀也极为默契地,再也没有提过高君曼,一直到他去世,墓碑上的墓志铭也只有一句:“革命即生活。”
我想,对于高君曼来说,这样的结局刚刚好。
从“不合适”三个字说出口那一刻,高君曼就死心了。
人生中的“合适”,永远都只会停留在短暂的阶段。
曾经,他和姐姐高大众在一起时,那是婚姻平衡的合适;后来,他和自己走到了一起,那是因为中年的他更爱狂热与勇敢;而后来的潘兰珍,或许是因为,50多岁的他需要温柔体贴与成就感……无关对错,人性而已。
参考文献:《寸印繁星——中共早期出版业记实》,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