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四句禅诗,道破红颜易老天机,读懂胜过十年修行!
发布时间:2025-07-01 16:21 浏览量:1
提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人们多想到他仙风道骨、游戏人间的形象。但作为唐代才子的吕岩,其诗词同样蕴含深邃的哲理。这首《题广陵妓屏二首》仅用56字,便将美人迟暮的无奈与人生无常的悲欢描绘得淋漓尽致,字字珠玑,道破了世人看不透的红尘真相。
01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释义】样貌丑陋的嫫母与倾国倾城的西施,其实都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可惜啊,青春与衰老之间,仿佛隔了遥远的光阴,让人忘记了她们本是一体。
【启发】世人皆爱西施之美,厌弃嫫母之丑,却不知美与丑本是生命长河的两岸,此消彼长,互为镜像。人们耗尽心力追求青春永驻,仿佛衰老是遥不可及的他人之事。然而,无论是名动天下的杨贵妃,还是权倾一时的女皇,都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吕洞宾此句,正是点醒世人:不要执着于皮相的得失,因为你所迷恋的“西施”,与你所畏惧的“嫫母”,本就是生命的一体两面,中间隔着的,仅仅是时间而已。
02
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
【释义】今天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在将来的某一天,也终将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皮肤松弛的老妇人。
【启发】这一句是上一句最直观的写照,它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形成一幅触目惊心的对比图。今日的“玉颜花貌”,是人人追捧的风景;他年的“鹤发鸡皮”,是无人问津的凄凉。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而遍寻仙药,终究化为一抔黄土。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与自然规律为敌,而是在每一个阶段都活出独特的价值。青春有青春的绚烂,暮年亦有暮年的从容。若一个人的价值只在于那几年的花容月貌,那么当容颜逝去,生命便只剩下空壳。真正的美人,是岁月夺不走风骨,风霜掩不住神采。
03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
【释义】花的盛开与凋零,会引人欣喜也引人悲伤,其实人的际遇和花的命运是完全一样的。
【启发】诗意至此,已由单纯的容貌感叹,上升到对整个生命际遇的哲学思考。人生如花,有盛开的得意,亦有凋零的失意。北宋文豪苏轼,少年得志,名满京华,这是他的“花开”之时;后遭乌台诗案,屡次被贬,远至蛮荒之地,这是他的“花落”之日。但他并未一蹶不振,反而在逆境中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词句。他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花朵,无论开落,皆有其动人之处。欣喜于花开,也当坦然于花落,这便是通透的人生观。
04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
【释义】当花儿开在枝头时,生怕被路人随意折去;可当它凋零落在地上时,又有谁会来多看它一眼呢?
【启发】这是全诗最令人心酸的一句,道尽了美丽的悖论与世态的炎凉。盛开之时,美丽既是资本,也是风险,引来欣赏的同时也引来觊觎和伤害。一旦凋零,便被世界彻底遗忘,无人问津。这何尝不是许多人命运的写照?风光之时门庭若市,落魄之后门可罗雀。吕洞宾借此警示我们,依附于外界评价的价值体系是何等脆弱。真正的强大,是既不因枝头的绚烂而过分忧惧,也不为落地的孤寂而自怨自艾。人的价值,应如山中璞玉,不因无人赏识而减其温润,不因万人追捧而增其光华。
结尾:吕洞宾这首诗,看似在感叹一位歌妓的命运,实则是在点醒每一个执迷于青春美貌、功名利禄的世人。人生如花,盛开与凋零皆是风景。与其在盛开时忧惧,在凋零时自怜,不如学会在每一个阶段都活出自己的从容与通透。看淡浮华,方能守住内心的安宁,这或许就是仙人留给凡尘最好的处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