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志怪故事四则:萧遥欣、苏颋、柳冤哑奴、薛逢赏王助

发布时间:2025-09-23 05:06  浏览量:1

① 萧遥欣

南齐曲江公萧遥欣幼年便风姿卓越,十一岁时见一孩童用弹弓射鸟,百发百中。他劝道:"游戏千百种,何必急射飞鸟?鸟儿云中翱翔,与人何干?"孩童闻言触动,终身不再碰弹弓。

当时士庶皆以射鸟为乐,因萧遥欣一言,旬月间远近传颂,闻者皆弃此戏。《谈薮》

② 苏颋

唐代尚书苏颋年少时,有相士预言:"官至尚书,终居二品"。后苏颋果然官拜尚书,却止步三品。晚年病危时召巫觋占卜,巫师断言:"您阳寿已尽。当年相士预言本可应验,但因您任桂州长官时冤杀二吏,死者地府诉冤,冥司削减您二年寿数,故未能晋位二品。"

苏颋忆起昔日在桂州,确有两小吏控告县令,自己作为上级竟处死吏员。闻言长叹,不久离世。《广异记》

③ 柳冤哑奴

唐代宗时期,柳浑任江西观察判官时,某僧人夜饮纵火烧屋,却诬陷是哑巴奴仆所为。负责查案的军候受贿,不经审讯便定案。柳浑与同僚崔佑甫察觉冤情,向观察使魏少游力陈:

哑奴无法自辩,证据存疑

军候受贿枉法,程序不公

魏少游下令重审,严讯僧人,僧人最终伏罪认罪,哑奴冤屈得雪。《棠阴比事》

④ 薛逢赏王助

唐宣宗大中初年(约847年),绵州魏城县人王助考中进士,其文章奇绝,时人誉为"继李白、陈子昂之后蜀地第一才子"。他撰写的《魏城县道观碑》文辞华美,结构严谨。时任绵州刺史的薛逢读后大为赏识,以同乡之谊厚待,并助其改名"助",取字"次安",赞其文风似初唐王勃。

薛逢亲自将官衔题于碑阴(背面),以彰其文。后虽经战火,碑刻螭首(龙纹碑顶)仍巍然独存,过往文人皆驻足赏读。王助晚年失明沉寂,幸赖薛逢(河东人,故称"河东公")提携使其文名不坠,其子王朴后仕前蜀,官至翰林学士。《北梦锁言》